APP下载

水文人的天籁

2014-08-15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石钟山天籁鄱阳湖

□ 孙 泉

干水文这一行,最得意的就是办公环境,肯定是挨着水。俗话说:有山则名,有水则灵,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最美的景色。没有水的地方,那肯定不是水文人工作的地点。

我的办公环境就是让人羡慕极了的地方。办公室紧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仅一条马路之隔,凭窗可以目睹顺流而下的大舟,或逆水向上的航船。

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情愉快时,凭窗远眺会热血沸腾,一种昂扬的、向上的情趣油然而生;遇到烦心事儿,也会被欢快的江景感染,那些烦恼和寂寞会在江水的洗涤和过滤中消失。

办公室后院就是单身职工宿舍,刚从学校分配到单位时我就住在那儿。时值盛夏,所处的城市又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那时电扇还没普及,空调不知啥模样,晚上酷热难眠。在前辈的指点下,我夹起草席,带着毛巾被挪动数十步于江边大堤纳凉,躺在江堤上,晚风习习,凉爽怡然。江水拍岸的涛声,或远或近的轮船汽笛声,时隐时现的江鸥鸣叫声,像似摇篮曲将你很快送进梦乡。半夜,天凉了,卷起铺盖回到宿舍,这时的床铺也不像傍晚时那么炽热了,乘着倦意,可继续潜入佳梦。

记得,在这里的第一个早晨,我是被窗外的鸟鸣弄醒的,临窗苍劲古朴的银杏树上,鸟儿尽情地嬉戏鸣叫,好像是在对歌,又好像是在私语。更让人惊叹的是,树上的鸟儿有好几种,我认识的有喜鹊、麻雀、白头翁,还有那些我不认识的鸟儿,它们在这几棵银杏树间不停地翻飞、追逐、鸣叫,奏响了清晨最美妙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

作为知青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这令人神往的工作环境,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感官和现实上,我仿佛置身于天籁之中。

随后几十年的水文工作,我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许多多的工作场所,但自认最美的工作环境还是在水边搭建的工作平台。

记得第一次出差去水文站,长江边石钟山,水文站就座落在山腰处。西边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滚滚长江直抵石钟山脚下。白天,随水文测船到鄱阳湖口进行水文数据采集,会看到日出和日落时的壮观场面;黄昏,归航,石钟山的魅力开始显现,归巢的红鸟,倦怠的苍鹭几乎都要在石钟山上或停息或为过客;深夜,石钟山那闻名于世的水石相搏发出的嗡鸣声,会把你带入苏东坡《石钟山记》、郦道元《水经注》的遐想里。

最让人难忘是仲夏的夜晚,这个坐落在安徽偏僻乡村长江边上、九华河畔的水文站几乎完全被夜色笼罩,萤火虫挑着点点桔黄在窗前时隐时现,寂静中的蝉鸣、蛙鼓特别的响亮,特别的悦耳……

那美好的景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这就是水文人的天籁。

猜你喜欢

石钟山天籁鄱阳湖
天籁
郑庆余《逝去的记忆
——天籁》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访石钟山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天籁之诗(外四则)
鄱阳湖好风光
天籁之音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著名作家石钟山:幸福不用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