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2014-08-15王冰冰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12000

化工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基础实验室

王冰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2000)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王冰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2000)

为了配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高职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在进行调整和创新,力求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较多实验方法和纯熟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减少重复性实验,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以及改进实验课考评方法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高职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础化学课是高职院校师范、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联日渐频繁,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与当前的职业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矛盾

当前,高职专业基础化学课的实验教学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为主,在课程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一般为40%—50%。但现行实验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来自本科教材的节选,有些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高职学生难以理解,兴趣不高;有的偏重系统性,不能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操作技能,缺乏针对性。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居多,以教师的单一指导和设计安排为主,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完全机械重复,毫无学习热情。而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学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理论与实验进度不同步的情况,学生不能及时验证或应用所学理论,也不利于巩固理论知识。

二、实验教学硬件不足与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培养的矛盾

实验室硬件不足是制约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经费有限,开设课程面向的专业较少以及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过时且数量不足,学生实验大多为分组进行,每组2-3人,常常出现“一人动手,两人旁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提高。而实验内容也只能进行一些最基本的、验证性的低层次操作,对于当前的主流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完全没有了解,更谈不上熟练应用,学生就业后短期内无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实验教学考评模式与学生只重期末“分数”的矛盾

高职院校中基础化学实验课大多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由于总体课时的压缩,实验课时所占比重又较低,实验课一般不会单独安排期末考试,没有了“及格压力”,学生往往对实验课就不够重视,忽视对实验技能的锻炼和提高,也不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而缺乏科学客观的量化考评模式,实验课考核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很难从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从而自我调整和改进。

随着对高职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我们也意识到以上的问题所在,并尝试在工作中进行逐步调整和改进。具体做法总结有如下几方面:

1.重新整合实验内容,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运用能力

鉴于理论与实验课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我对基础化学课整体教学计划进行精细调整,尽可能使二者步调一致,达到让学生“学完即用”,既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又对所学知识产生专业“共鸣”,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选取部分经典实验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如玻璃工、分离提纯、滴定操作、特征常数测定等,之后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对一些研究性的实验进行节选、修改并形成综合设计实验,如生物专业可设置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所需成分的实验,教育专业可安排物质合成实验等,在这些实验中穿插练习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对各单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既开阔视野,又增加了实验课的趣味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模拟课题小组的形式,由学生自行组合小组成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器材及试剂,经过师生共同交流论证后,由学生亲自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并加以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更好地领会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更加乐于在实验课上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主动投入到实验中,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当然,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存在弊端,会占用较多课时资源,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调整。

2.灵活、合理解决实验教学设备问题

实验设备是制约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经费、场地等条件有限,很多老旧过时的实验设备无法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新型实验就不能开展,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都面临的窘境。因此,我们对实验室硬件在前提条件复杂难解的情况下,我校尝试进行校企合作,选择有条件的相关企业,借助其设备、场所以及人员,对学生现场教学,特别是一些对设备要求较学,一举两得。

3.建立真实、客观、公正的实验教学考评体系

针对当前学生中“重分数,轻能力”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实验课考核方式、考核指标及评标准进行改进,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验课的考核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预习提问、实验操作情况、原始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五个部分,每项10分,共计50分;期末考核方式为安排一次综合实验,学生可从3-5组题目中抽选一个独立设计并操作完成,教师当场评分,共计50分。两项合并后给出实验课的期末总成绩。此外,对于在实验中进行合理化改进,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实行期末免试制度,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对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和激发创新精神的极佳方式。因此我们对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也将不断进行下去。探索适合自身专业发展和办学特色的改革模式,力求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1]王秀红.浅谈高职高专实验室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5).

[2]黄驰,席美云,程功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大学化学,2006,21(6).

[3]曹庆林,杨善忠,王华林.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

猜你喜欢

实验课基础实验室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