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洛阳市洛南灌区的管理

2014-08-15刘素敏郭润平黄晓林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9期
关键词:洛河龙门洛阳市

□刘素敏□郭润平□黄晓林

(1洛阳市新区水系管理处 2龙门景区伊河管理站 3洛阳市河渠管理处)

1 概况

洛阳市洛南灌区位于洛阳市区南部,东邻偃师,西接宜阳,南至龙门,北依洛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3'~112°44',北纬34°24'~34°28'。原洛南灌区范围包括洛龙区古城、关林、安乐、龙门、李楼及偃师市佃庄6个乡镇84个自然村,原为设计灌溉面积0.67万hm2的中型自流灌区,灌区水源为伊、洛河两条河流,为洛阳市的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洛阳市核心区城区的建设,洛南灌区渠系位于龙门大道以西的渠段,已逐渐丧失原有的灌溉功能,成为洛阳市新区景观水系的一部分,从原有的灌溉渠演变为现在的景观渠道。灌区的灌溉面积逐步减少,仅余安乐、李楼大部分及关林、龙门少部分面积,共0.29万hm2。洛南灌区设有大清渠首、白村渠首、龙门伊渠首三大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9.00m3/s。洛南灌区龙门大道以东灌溉渠道有伊渠、新大明渠、老大明渠、古洛渠、胜利渠、东三支干等6条干支渠,总长53.29km。灌区骨干工程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之水价低、收费不到位、管理单位资金缺乏、工程管护及维修困难等原因,致使灌区存在“先天不足,后期失修”的状况。

2 灌区存在的问题

随着洛阳市打造“水在城中流,人在水边走”“以花为媒,以水为韵”的城市形象,洛阳市新区核心区“三干九支”的景观水系已经形成。洛阳市新区水系除了灌溉功能外,兼有景观和排涝的功能。由于灌区位于新区水系的下游,存在水量相对不足、灌溉面积锐减等问题,主要原因有:

2.1 多方用水,水量不足

洛南灌区取水自伊河、洛河,大部分取自洛河。洛河上游有多个灌区取水口,灌溉季节加大引水,造成灌溉时引水相对不足。上游新区的“三干九支”“三湖”分流了大部分水量,如五支、六支等经过景观水系后,不再进入灌溉渠道,而是直接汇入排涝渠退入洛河,形成灌溉水量不足。

2.2 新区输水能力不足

新区水系是在原有灌溉渠道上建成的,工程设计以景观水系为主要目标,较原有渠道的过流能力明显减小。原有渠道设计流量为5m3/s,改造后景观渠道为2m3/s,并且景观渠道修建多处溢流堰,形成景观水面,影响渠道过流能力,使渠道输水能力大大降低。

2.3 工程老化,水量浪费

灌溉渠道为土渠,多数渠道修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运行,加之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工程失修、老化,渠道淤积、渠堤残破、不完整,长期带病运行水量损失严重,田间斗农渠淤阻失修,漏水现象较为普遍,致使灌溉水利用率较低。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进入渠道,不仅污染了水源,更加剧了渠道的淤积和配套工程的老化。

2.4 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维修养护经费,灌区带病勉强维持运行,形成恶性循环。

3 改变灌区现状的建议

3.1 核定水价,重建新的管理模式

积极推动水价审批工作的进行,新的水费收取标准是水费计收的基础,也是建立完善灌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与当地政府部门配合,着力推进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以全新的模式组建洛南灌区灌溉管理队伍,加强灌溉工程管理,为农田灌溉提供良好的服务。

3.2 开辟新的水源,保证灌区用水

规划建设新的取水口,开辟新的水源,保证灌区灌溉用水。结合洛河、伊河橡胶坝的建设,在合适满足灌区自流需要高程位置的橡胶坝上游建设取水口,补充灌区用水量。

3.3 提倡节约用水,落实节水灌溉

为解决来水总量不足的问题,必须提倡节约用水,实施节水灌溉。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逐步改变灌溉渠道渗漏和田间大水漫灌现象,这是解决缺水问题的唯一途经。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充实新的技术力量,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和发展。

3.4 大力进行《水法》宣传,推行灌区水费征收工作

改变灌区群众“用了也白用”的“福利水”观念,结合实际,进行《水法》宣传,教育灌区群众充分认识到缴纳水费是节水增效、降低成本、维持灌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用水群众的水商品意识,增强缴纳水费的自觉性。

3.5 提高服务质量,搞好管理工作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灌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把“用好水、浇好地、服务好、收好费”作为始终不渝的工作思路。逐步实施截污治污工作,督促污水尽快并入市政污水管网,还灌溉以洁净、放心水源;在灌溉放水期间,加强维护,确保供水畅通。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计划,做到水资源和灌溉制度的优化调度,合理、有效利用好现有水资源。

猜你喜欢

洛河龙门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某矿井水文补充勘探及洛河组含水层垂向差异性浅析
龙门石篆联
洛阳市
龙门里的白居易
洛 河
洛河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龙门这边(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