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公寓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4-08-15孙英华

关键词:公寓文明环境

孙英华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吉林 长春130012)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的生态文明建设却一直被忽视。在公寓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强调坚持“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种说法是站在服务者、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却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面对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物质生活环境?如何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处理自己与朝夕相伴的舍友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是一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能回答得了的。加强公寓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综合学者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大学公寓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首先要培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人。人们生态观念的强弱、生态保护行为的多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完善与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人类本身既是生态文明的实施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享用者,因此“为了人”、“依靠人”就成为生态文明发展所追求的核心理念。

在公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的宗旨融入公寓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素养,塑造生态文明与精神。一方面,要以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创建生态社会的理念,来教育服务未来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青年群体,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强调和谐共处,无论是环境设施、公寓管理,还是师生关系、成员共处,都要体现地位平等,赋予人文关怀,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要让大学生由环境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环境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出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三、大学公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公寓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建筑设施智能,能源利用节约为宗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知不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作为正确的生态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才可能形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要求,在进行公寓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做到功能布局合理、能源利用节约。高校公寓是能源需求量大,消耗集中的地方,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水电智能管理系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以此为媒介,形成大学生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和现状的感觉、判断和经验,即生态认知。通过对公寓环境的直观感性体验,提升大学生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认识的高度,从而重视生态文明的现实价值,关注生态文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公寓文化建设上,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统领,提升大学生生态情感的境界

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密不可分。大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创造了公寓文化,形成的公寓文化就会创造出一种情境条件和一定的心理氛围,对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又不自觉地接受公寓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如何利用公寓文化这一有效载体,提升大学生生态情感的境界?生态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人类对自然的热爱是天然的,是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生态潜意识,生态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重新唤醒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改变工业文明状态下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关系,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的时候,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引领和谐公寓文化建设,尤其是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特色项目,抓住关键点、找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对环境的热爱具体化为对环境的呵护和善待,表现为对环境系统的生态补偿和主动修复。建立在生态理性基础上的生态情感,增加了科学理性的维度,增加了对风险预知的因素,是一种更加理智的情感形式,将培育和激发大学生去热爱环境,关心自然的热情,走向人与环境更加和谐友好的未来。

(三)公寓管理制度建设上,以科学、公平为原则,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志

生态意志是人们经过对对象或目标的权衡和选择确定后,为达成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行为。生态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个体在审视付出与获得之间的关系,抵御各种诱惑,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忧患意识。作为生态意志形成的有效引导和制约机制,公寓管理制度实践中一直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而忽视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以及对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如果动辄就通报、罚款、处分,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还容易形成对立情绪。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但明确规定学生在公寓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更应该在立足于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同自然界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将道德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坚持生态生活方式,节约能源而适度克制自身欲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承担应有的生态道德责任,自觉履行绿色生活的要求,参与环保事务,投入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努力践行生态行为。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黄志斌.绿色和谐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公寓文明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前滩禧悦公寓
漫说文明
共享公寓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末日公寓
环境
数字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