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老龄化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

2014-08-15袁飞汪子倩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市规划

袁飞,汪子倩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概 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促进了老龄人口的比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这也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持续且稳步的增长。

2 老龄化的社会特征

2.1 人口基数大,增长迅猛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人口基数很大,一定比例的增长会带来很大绝对数量的增长。近些年来,社会医疗保健水平有很大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增长迅猛,仅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净增加725万。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4亿之多。

2.2 老龄化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并不是由“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增长率”的生育模式导致的,人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导致实际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老龄化速度不同步,未富先老。因此,短期内老龄化会给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传统家庭正在向核心家庭结构转型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逐步发展为“421”型,即一对青年夫妇要赡养双方父母和一个孩子。受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的制约,这样的家庭结构完全靠居家养老是很困难的,需要社区、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合作。

总的来看,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非常严峻,从现在开始的未来十几年尤其困难,是一个需要由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迎战的现实课题。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更应该努力担当起这份责任来,从规划层面创造一个具有时代精神、满足老年人各种需要的晚年生活环境。

3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殊需求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步入老年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社会关系逐渐减少,心里孤独感逐渐加强。因此,老年群体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他们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不一样,对城市公共设施也有着特殊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设施

①必要的社会养老设施,如老年人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等。

②系统的医疗服务设施。就医保健是老年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与之有关的老年专科医院、医疗保健站却没有列入正式的城市规划的建设规范中来,为老年人就医保健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③适宜的购物、休闲和娱乐设施。老年人拥有较多的闲暇时光,可以用来购物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但专为他们服务的这些设施十分匮乏,多为住宅区附近自发组织的麻将室、棋牌室等,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2 户外的活动交流场所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十项老年人最关心的设施中,公园和绿地排在第二位,因为这是他们晨练、日间活动的场所,也是他们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阳光,进行邻里交流的空间。但是,目前大多数居住区尤其是城市旧城的居民区,缺乏环境优美、面积足够的室外活动空间,而城市中与老年人生活贴近的市民社区小型广场、街心公园等真正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空间很少,并且这些街头空地通常缺乏必要的绿化和座椅等设施,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要求。所以,在城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城市干道的安全岛上、立交桥的下面成为老年人休闲、交流的地方。

3.3 无障碍步行交通系统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交通工具和设施有着特殊的要求,如地面防滑、阶梯降低、无障碍的交通方式等。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缺乏对整个城市系统的考虑,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即使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无障碍设计要求,也是简单地认为就是增加残疾人专用坡道而忽略了铺装地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设施、标识物、绿化带等所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细节设计上。

3.4 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目前,城市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从选址到细部设计都很少关心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例如,老年人由于经济和心理偏好方面的因素,喜好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比较紧凑的小套型住宅,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的作用,开发商一般建设的都是大户型和所谓的豪宅,这样就造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较少,同时在室内细部设计上也极少考虑老年人需求。

4 老龄人社会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规划导向变革

4.1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将影响我国的社会生产、消费与积累、住房制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事业、社会福利制度等,尤其对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较直接、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1 住宅布局形式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家庭养老方式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家庭规模在逐年减少,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四二一”型家庭结构将显著增多。据调查,我市小规模的核心家庭正以30%以上的速度不断扩大规模。由此可见,原来的大户型将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另外,现在的居住区中都是各种年龄结构的家庭混杂在一起,对于那些远离亲人或无亲人照顾的老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下降,生活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困难。

4.1.2 文化娱乐场所

老年人与中青年相比有着特殊的需求。当一个人步入老龄,退休在家之后,常常感到孤独、寂寞乃至无所事事,很容易患上退休综合症。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目前社会上兴起银色文化,如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协会、老年气功等,老人们也在注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1.3 老年医疗保健设施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越来越大,老年病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目前各大城市医院中还没有专门的老年门诊,存在着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的养老院、老人康复中心等很少,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井且收费也较昂贵,对于那些无亲人照顾、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更是很困难了。

4.1.4 活动场所

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与小区的绿化用地紧密相联,我国各城市规划预留绿地,在实施中往往有被侵占的现象。在规划图上明确表示、而在现实中常被忽视的街头绿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次受冲击,殊不知它已日益成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休憩活动场所。街头绿地的用地在规划和管理中远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4.2 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策

4.2.1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全面考虑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设施,并合理安排用地和布局。

①科学预测城市老年人日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合理确定老年公共设施的规模和指标,并将用地子以控制并提出建设时间计划。

②合理确定老年设施的服务半径,在老年人集中区域设立老年医院、老年商场、老年公园等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设施用地。

③从整个城市考虑无障碍交通系统设计,保证不同区域范围内的老年人能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便利出行。老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在交通方而优先考虑他们的要求表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

④在分区城市设计编制内容中,合理布置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游憩广场、滨水岸线、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将绿地开敞公共空间与老年人休闲活动场所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时把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共体闲空间,写进规范、条例与标准,在规划实施的制度层面上对此予以保障,以适应我国城市老龄化加快的需要。

4.2.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4.2.2.1 居住用地规划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及自理能力将越来越差,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将是主要问题,应视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

①建立老年公寓,满足空巢家庭。过去我们的居住均以健全中年的人为标准而规划设计的,没有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不同于健全人。所以说居住区中按一定时期人口比例安排住房是很必要的。对于那些有自理能力、远离亲人的老人住宅集中建立老年公寓。要求老年公寓不要离开一般居住区,而且交通安全、方便,规模不宜太大。布局时,建筑的朝向要好,可考虑适当加大间距,增加日照时间,层数宜采用1~3层低层建筑或电梯可达到的高层建筑,其它附属设施齐全,一般日常生活需要,在小区内就能解决。

②设计多样化的住宅类型。过去,几世同堂的家庭较喜欢3、4室户,而目前,家庭规模在逐渐减少,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将逐渐消失;同时,家庭养老方式又是主要方式。鉴于此改大户型3、4室户为小户型“1室+2室”或“2室+2室”,这样使老人与子女“分而不离”,达到了养老及改善居住条件的双重目的。

③以上两种措施均不适应无亲人照顾而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在国外,如瑞典对于这种情况的老人,视自理能力情况不同建立老人之家、老人院。对于自理能力较低、需要照顾的老人可到老人之家居住,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可到老人院,长期由人护理。

4.2.2.2 公共建筑应包括文化娱乐场所及医疗保健用地

①文化娱乐场所。老年人大都怕孤独,喜欢过集体生活,需要一定的场所来进行感情交流。所以,无论是在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中,都应根据老龄人口的比例设置老人活动之家、老年人俱乐部、老年大学、老年综合服务设施等,并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能力的老人的不同需要。

②医疗保健。鉴于老年人体质弱,不便于到离家较远的医院看病的特点,在今后规划工作中应注意增设方便的基层门诊,使体质弱、病情不严重的老人就近看病,成立自上而下、由市一级医院设在居住小区的方便门诊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并应设立老年病预防与咨询中心、老年人康复中心等医疗保健设施,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4.2.2.3 公共绿地用地

公共绿地与室外活动场地是紧密相关的。首先,应扩大绿地面积,改善环境。其次,充分利用宅前宅后的小片空地。在具体设计中,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场地应离居室较近,并方便安全。同时,还应满足动、静的不同需求,即有敞廊、花架、亭子、树荫等形成的静态空间,又有开敞的门球场地和老年交谊舞、练气功、打太极拳的动态空间。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老人的需要。

4.2.2.4 道路广场用地

由于老龄人体质弱,反应迟缓,行动不便,某些方面接近残疾人的状况,因而居住区内的道路,尤其是老年人居住区内的道路应以方便、安全为主,道路要尽量减少高差,如有应设坡道能适应轮椅通过,考虑无障碍设计。小区内至少有一条道路满足不同状况的老人出行需要,用这条道路联结居室、部分公共建筑、公共娱乐场所、室外活动场地,这样以路为线、单体建筑为点联成的网,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5 结 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发展的速度快、来势猛。这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一方面要研究解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特殊需要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因而我们要足够重视,努力创造一个适合老龄化发展的老年人居住环境。

[1]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6).

[2]韦亚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家庭结构转变[J].城市规划,2006(2).

[3]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4]陈海.从城市建设角度浅谈无障碍交通设计的要求[J].中国勘察设计,2009(9).

[5]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09.

[6]赵西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城市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06(7).

[7]张纯,曹广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

[8]李强,杨春志,厉过权,角知宪.日本对老龄社会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1998(2).

[9]曲莉,冯贵申.试论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0]靳飞,薛岩.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养老模式的选择谈居住区规划设计[J].安徽建筑,2005(1).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市规划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