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文摘

2014-08-15

资源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产权养老

《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农村土地流转多种问题待解

《人民日报》1月7日刊登一批读者来信,披露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村里迫使农民“卖地”

湖南桃江县的良言说,国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本来是件好事,但下面一些“歪嘴和尚”却把经念歪了。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全由村干部一手包办,只是由村干部挨家挨户白纸黑字签个名就可,有些人签了,有些碍于情面不敢得罪村干部不得不签,少数顶着不签字的终不成气候。来信呼吁赋予农民对土地流转更多的知情权、谈判权和决定权。

土地流转合同很不规范

江西上饶市的李晃说,近期,江西省上饶市工商部门在办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过程中发现,农户提交的土地流转合同很不规范,有的是村委会开具的证明,有的是为应付办照而临时草拟的简单协议。合同不规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后易产生纠纷。

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不清楚

湖南长沙市的甘正气说,去年我下到基层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发现对土地流转比较了解的,多是在外打工赚钱了准备在家乡发展规模养殖或大面积特色种植的村民,或者有家人在机关工作的村民。大多数村民仅仅听说过“土地流转”这个词,但对土地究竟可以怎样流转,应该通过什么程序流转,不同的流转形式对自身权益的不同影响,一般都不了解。

(摘自1月7日《人民日报》)

上海过半老人担忧养老保障

1月14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60 岁以上老年群体生活质量调查显示,2012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67.32 万人,占据户籍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受访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担忧的是健康状况和养老保障,并且,对养老保障担忧的人数高达52.4%。一半以上老人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日常开销中,“食品”和“医疗保健”占据了大多数。

上海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据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2011年对哈尔滨市12 个县乡的调研,60 岁以上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超过50%,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受基本生活来源困扰。

在日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养老保障”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讨论的热点。广东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90%的老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进行家庭养老,7%的老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顾和托老,3%的人入住养老机构。河南省工商联在一份集体提案中也表示,建议探索通过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和补贴房租、水、电、煤气费等形式,引导鼓励子女或亲属与老人就近居住,为自家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但各地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坦言,2013年底,广州共建立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46 个社区养老服务部,但且不说这些硬件能否满足广州130 万老人的需求,这些设施还往往被居委会、公疗站等挤占,未能发挥养老作用。

(摘自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

中纪委邀公众“支招”反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月4日刊登《共建互联网时代的反腐平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请您建言》一文,连日来,一些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活动,相关留言已达5000 多条,内容涉及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许多方面。

网友“毛毛”表示,惩治腐败,大快人心,应该继续保持“打老虎”的态势,一露头就打、打就打死。不仅可以遏制腐败蔓延趋势,还可以起到杀一儆百作用。

部分网友表示,高官被查处体现了反腐形势的严峻。不管官员权力多大、位置多高,“打老虎”反映了党中央处理反腐问题的决心,也传递了信心。

还有网友建议加快反腐制度建设。网友“勿忘我”说,如何让苍蝇、老虎不敢抬头,需要在体制改革方面做文章,通过决策公开、程序公开等遏制权力腐败。

一些网友表示,中央提出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以及新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试点等,也是加强反腐的重要措施,希望尽早予以公布实施。

近年来,媒体不时披露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一把手”腐败案件,“一把手”权力监督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友“sxds111”留言称,一些地方和部门“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提拔干部、调整规划、干预招标等,为所欲为,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摘自1月8日《广州日报》)

『小产权房』转正几无可能

近日,在国土部、住建部的联合部署下,多省市正在开展“小产权房”的密集查处工作。目前,北京市昌平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海南省海口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已经组织拆除了一批“小产权房”。这是对此前“小产权房有望转正”传言更为明确的回应。

专家认为,尽管“小产权房”因为价格低廉而拥有大量的购买群体是基本事实,但是其在建和销售行为是国土资源、住建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多省市的密集清查行动,则进一步显示出主管部门对在建、在售项目的“零容忍”态度。

记者了解到,此前市场上曾出现“小产权房有望转正”的传言,很多地方一度出现“小产权房”抢购热潮,部分“小产权房”项目也借机涨价,并由此引发一轮成交热。记者在北京最大的“小产权房”社区太玉园采访调查时了解到“转正”传言盛行之时,该小区的“小产权房”由均价8000 元上涨至万元以上。

(摘自1月7日《经济参考报》)

烦人申请手续让公租房沦为“空租房”

申请公租房有多难?答案就是至少需要办理7 个证等待90天。

“需要各种证件一堆,除了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收入证明、劳动合同、财产证明等,最麻烦的是计生证。”在佛山工作的王先东说。“就算各种证件齐全了,还得等至少90 天。”王先东掰着指头说,审批程序要经过“三审三公示”:社区居委会30 个工作日内进行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街道住建部门15 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公示不少于10 天;区住建、民政、公安、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10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住房、人口、收入、车辆、财产等情况出具审核意见证明;区住建部门在收齐上述信息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提出终审意见,公示不少于10 天。漫长的审批手续吓退了王先东,他最终选择租赁农民自建房。

“申请的人确实不多。”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副局长黄胜威介绍,当地海北广场一期共有640 套保障性公租房,已经入住和成功申请的共210户,目前仅入住100 户。记者从佛山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18日,佛山市已建公租房8450 套, 共 分 配5100 套, 空置率达近40%。

“对于保障房空置现象要进行问责。”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当前保障房空置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很值得反思。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完成表面指标任务,而不去真正关心老百姓的需求,结果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摘自1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们的未来还看得见草原吗?

冯小刚的贺岁片《私人订制》,日前引发了一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政府的“危机公关”——当宽银幕上出现沙化成蜂窝煤形状的呼伦贝尔草原时,观众们的视觉神经被定格在“震撼”两字上了。电影上映后的几天时间里,因为采煤而“千疮百孔”的大草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

呼伦贝尔盟官方的微博旋即以长微博方式作出回应,“天坑”已成为历史,是80年代小煤矿留下的“旧账”,现在已经被填平。

“草原天坑”的一页,真的已经翻过去了吗?

确切地说,小煤矿和胡乱开采留下的密集“弹坑”确实已经“被治理”了,且代价不菲。塌陷的深坑一个一个被推土机填平,人工植上了草。

然而,导致草原“内分泌失调”的主因——煤炭过度的开采,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小规模变成大规模的发展趋势。

作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的煤电基地之一,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有伊敏煤田、宝日希勒煤田、诺门罕煤田、呼和诺尔煤田、大雁煤田、红花尔基等多个储量大于200 亿吨的大型煤田,规划了22 个总量达4896 万千瓦的煤电厂。

因为要把煤炭的资源优势转换成GDP 留在本地,煤炭的产业链还在延伸,一批耗能耗水并且存在污染隐患的大型煤化工项目正在崛起。根据当地的计划,到“十二五”末,每年要生产合成氨300 万吨,尿素500 万吨,煤制甲醇600 万吨,煤制烯烃400 万吨。

根据呼市林业局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有483万公顷的草原退化,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300 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现在,草原的荒漠化趋势并没有遏止住。

如果我们仍然管控不住“一夜暴富”的冲动,仍然按现行模式“猛冲猛打”,我们的未来还看得见草原吗?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第3 期)

猜你喜欢

产权养老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养老更无忧了
瑞士人“搭伙养老”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产权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