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编辑活动的社会性

2014-08-15地拉热木马哈木提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籍政治经济

地拉热木·马哈木提

(自治区古籍办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2)

编辑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虽然从事的人员在社会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但是,由于它涉及社会层面之广泛,更由于它既是精神生产又是物质生产的两种性,它对社会的影响极为复杂、深广和重大。反过来,社会对他的影响,也是一样。作为整个编辑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决策者的编辑人员,应该对这种相互的影响有正确的认识。

一、编辑活动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编辑活动的影响

我们知道,编辑活动首先是一项精神活动,他的产品——书籍,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精神产品。不仅如此,作为精神消费品它在人们的使用、消费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被消费掉,而是在“消费”的同时又“产生”着精神。换句话说,他的“消费”过程同时又是“生发”过程,人们在“消费”中获得精神力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把书籍称之为“精神食量”。编辑活动的这一特殊本质,使它同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又非常复杂。

出版史告诉我们,人类最早的编辑产品——原始形态的“书”,诸如中国的简册,外国的莎草纸卷等,它们一般都是政治性很强的读物。可见编辑活动具有先天的政治性。今天看来并无什么政治内容的书,在当时也具有由谁创制、由谁消费这样的“政治问题”。由于书籍具有传播思想的政治品格,历史上各种政治势力都竭力控制、左右和影响编辑活动,使之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在这种争夺中,政治力量最强大的统治集团,则利用国家机器强制干涉编辑活动。一方面他们强制出版适合他们需要的书籍,另一方面禁止不符合它们利益的书籍。

(二)编辑活动对社会政治的作用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思想体系,都是社会思潮的产物;而任何一种思潮,又是某些思潮在社会上广为传播的结果。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书籍是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因此,编辑活动对于社会政治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编辑家们常常是自觉地运用自己的工作来促进社会政治发展变化的。有些编辑者说:“我们这一群工作同志,不是由于封建关系而聚集,也不是为着升官发财或追求个人私利或享用而聚集,是由于认识进步文化事业对于抗战建国,对于中国大众,仍至对于人类前途,有着广大而深远的贡献,值得我们含辛茹苦、鞠躬尽瘁”。编辑活动确实对于“人类前途”“有着广大而深远的贡献”,这种贡献的重要方面就是政治思想。

可见,编辑活动对政治的作用是很大的,并且正如政治对编辑活动有积极或消极两种影响一样,编辑活动对社会政治也有促进或阻碍两种作用。凡是政治上进步的编辑活动对社会政治起促进作用,而政治上落后的编辑活动,则对社会政治起阻碍作用。

(三)编辑活动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种进步和发展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需要从两方面同时推动。一般说来,物质方面的进步由科学家发明、工程师设计、工人的制造和农民的生产来完成。而精神方面的进步则由先进思想家的著述,编辑人员的组织、加工、出版,文化工作者和教师的宣传教育来达到。向社会提供什么精神产品,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何方,在某种程度上由编辑活动来决定。因为社会上永远是先进的、落后的、反动的思想并存,而且它们都力图通过编辑活动来影响社会。因此,编辑人员永远是处在社会思想的风口浪尖上。而社会之所以需要编辑活动,是因为社会需要健康的精神食粮来促使它发展。所以,推动社会发展是编辑工作的天职。编辑家要恪守职责,倡导先进的、批判落后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制度,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做到只向社会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二、编辑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水平对编辑活动的制约

编辑活动从广义上就是编辑出版活动,其中包括编辑和印刷出版两个部分。这两方面的活动都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就编辑工作而言,书稿的内容和载体、编辑工具和方法等,就印刷出版而言,印刷材料、生产方式和规模,以及整个出版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无不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说来,经济水平同编辑活动成正比例关系。这可以从纵和横两方面来考察。在纵的方面,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的编辑出版活动,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编辑出版活动的规模广大,材料改进,工艺进步,并且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出版业也发展较快;反之亦然。从横的方面看,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其出版业比较发达;反之亦然。当然,我们说的这种正比例同步发展,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编辑活动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正如编辑活动对社会政治有促进作用一样,它对社会经济也有促进作用。不过它对政治的作用主要是在精神方面,而对经济的作用则是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

首先,编辑活动积累着、总结着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经验,推动着、传播着、科学发明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家首先是个“读书家”,重大的发明从来离不开书籍,离不开以往的科学成果。其次,编辑活动通过批判保守的、落后的上层建筑,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编辑活动每日每时都在推动着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生产力中“软件”的进步,从而一刻不停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这些“软件”的作用日益增大。再次,编辑活动与印刷出版相结合,其本身也构成一项社会经济事业,创造着社会财富。从一些发达国家看,出版业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相当可观的。

(三)编辑出版业的发展要适度

编辑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自然也谋求自身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又要审时度势、保持适度。“适度”的一个含义是速度要适当,要避免太慢和过快两种情况。太慢自然不行,但过快,超过了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可能和基础,最后也会物极必反,引起混乱,造成萎缩停顿,得不偿失。“适度”的另一个含义是品种的比例适当,不能见利忘义,厚此薄彼,见某种书畅销就一哄而上,而把无利可图、却对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书稿打入冷宫。这样做不仅违背编辑活动的宗旨,而且在宏观上也是不经济的。一本书学术上的价值主要不体现在它的出版利润上,而是看它给整个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编辑家需要这种宏观思维。

三、编辑活动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一)文化教育的发展是编辑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文化教育同编辑活动的关系要密切而直接得多。编辑活动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如果说文化事业是棵大树,那么编辑活动就是它的一根大枝,而社会经济是土壤,政治风云为气候。如果文化事业这棵大树枯萎,那么编辑事业也就岌岌可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发展高潮期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学术丰收,诸子百家著作涌现,因而编辑工作也得到了发展,我国第一位大编辑家孔子便应运而生了。当历史进入晚清时期,中西文化大交流,导致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诞生。

(二)编辑活动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强大杠杆”

人类文化教育的发展,从来就离不开编辑事业的发展,而印刷术的发明——编辑成果的普遍推广,又推动着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J·谷登堡的印刷机发明,打破了书籍的神秘性,把书籍从贵族、官史和神职人员的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可能拥有的东西,为人类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可见,编辑出版活动既在创造着、普及着、积累着、传播着文化,又为教育提供了工具,使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成为可能。

(三)编辑活动的首要目标是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我们在谈到社会的文化教育同编辑活动的关系时作了个比喻:文化如一棵大树,编辑活动是其一枝。作为树上的一枝,它当然要依赖整个树身,充分吸取它送来的各种养分以求得自身的发展。但编辑事业的壮大发展并不是为了“一枝独秀”,因为它对人类来说只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编辑事业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而它的直接的首要的目标,是促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在这里,文化教育起到了某种中介的作用,编辑活动往往通过影响文化教育进而影响到人和社会的各层各面,包括影响到人的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制度和各种经济因素。

[1]邵益文.《关于编辑活动规律的探讨》[J].出版科学,2002(2)

[2]钱伯城.《图书编辑学概论》[M].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职工大学,1991年3月

[3]邵益文、周蔚华.《普通编辑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猜你喜欢

书籍政治经济
鲁迅与“书籍代购”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