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研究

2014-08-15张海艳

科技视界 2014年33期
关键词:生态化英语课堂大学

张海艳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任务日益繁重,国家也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从2002年多次就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课程理论等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也进行各种新的尝试,有人把生态学引入了教育领域,形成了一种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风潮。笔者也从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1 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研究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定义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提出来的。把生态学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应用了于教育学领域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生态学。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中美国著名学者Lawrence Gremin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华盛顿大学Goodlad(1987)提出的“文化生态系统”以及Waller W 早于1932年提出的“生态课堂”这些概念都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国内学者也不甘示弱,吴鼎福、任凯、范国睿以及刘林森等学者纷纷出版并发表教育生态学的著作和论文,使国内教育生态学的研究 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宏观生态教育是指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其功能以及与教育、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寻求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有的体制以及应采取的各种对策。微观的生态教育可以缩小到学校、教室、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对教学的影响,也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这个微观生态环境中,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与周围各种因子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学习、成长的过程。

2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内涵

2.1 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本文是指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所有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总和,即课堂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原指生态环境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因子指在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子(教室内光线、温度等)、生物因子(种群结构、密度、竞争、共生)、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即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这里面提及到的竞争和共生指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共生,也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共生,课堂生态因子的核心。

2.2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

教育的生态功能不同于纯粹的教育功能但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教育功能还是教育的生态功能最终都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但生态功能在向社会传递文化,正能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友谊,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观。正因为英语课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所以重视和普及生态教育,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共识。

2.3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位

生态位指生物个体在种群和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和地位,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这种复杂的适应性又恰恰体现为共生和竞争。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即为共生。他们拥有共同的领地、享有共同的资源,相互作用,当资源匮乏,不足以满足满足群落内物种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竞争。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生态位主要指教师和学生这些生态因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和学生也是一种共生关系,相互影响,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日益强化的同时,教师主体地位必将弱化,这其实也是一种互补关系,为了保持课堂生态平衡,教师主导地位得到强化。另外学生之间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和教室资源都有限,学生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会主动占据教室前面离教师近的位置。

3 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建立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失衡,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失衡、教与学的失衡、学生课内和课外学习的失衡。针对这三种失衡笔者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建立。

3.1 大班授课(B)与小班(A)相结合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多数处于60-90人,对于语言学习的课程来说人数过多、密度过大,资源明显不够用,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学校进行分级教学,设立小课堂。对于师生及学生间互动多、学生和参与度高的课程,如口语、演讲、辩论等,进行小班课堂教学。对于阅读、翻译技巧、写作等主要以教师讲解为、学生实战练习为主的课堂可采用大班(B)授课,但人数要控制在60人以内。

3.2 课堂讲授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传统课堂多数是教师主导课堂,侧重语法和知识点的讲解,以满足考试的需求,造成学生机械、被动学习,多数时间不开口,只有input而无output的学习状态,忽略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也不符合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上,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来解决,既缓解学生人口密度过大争抢有效课堂资源的紧张局面,又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口语、展示自我的机会。Paulston&Bruder于1976年提出始终发展协作靴子的活动策略:社交常规和对话、交际任务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和角色扮演。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这四种策略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取得良好效果。

3.3 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

传统课堂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面对面向学生授课,可以随时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延续性活动,不能终止于课堂。故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提倡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性语言学习。开放式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指网络学习。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或去本学校网络中心进行学习。开放式自主学习非常灵活,非定时、多地点、多层次,适应范围很广。

3.4 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传统课堂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实战情景的模拟,对于语言学习也是一种缺憾。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提倡建立除第一课堂(传统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包括英语角、英语协会、英语作文写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等,我们称为“英语文化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合一的理念,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笔者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大班与小班授课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能完成的事情,这涉及到学校教学政策的更改,幸运的是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所以得以顺利实施。本文希望,通过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研究能够确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并未今后的改革提供一个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化英语课堂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