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障碍剖析

2014-08-15付国强

科技视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种族跨文化

付国强

(黑龙江大学 外语教学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领域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已俨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人与来自世界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频繁。交流涉及到几乎所有能够涉及到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医药,教育,等等。然而,由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几方中至少有一方对其他一方或几方的历史,风俗,传统,习惯等不甚了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后果轻则造成相互误解,彼此尴尬,重则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本文深入剖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交际障碍问题及避免方法,并利用生动的案例加以诠释。

1 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Assuming Similarity Instead of Difference)

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会犯的一个文化上的错误。它指的是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由于对对方文化不了解,误以为对方在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都和自己没有什么差别,于是用对待自己人的方式对待对方,从而导致交际不成功。比如,一个韩国人在宴请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时点了一盘狗肉,认为韩国人爱吃的美国人也一定爱吃,他就犯了“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的文化错误。要知道,狗这种动物在美国人的眼里是宠物,是朋友,甚至可以被视做家庭成员。因此美国人不吃狗肉。幸运儿的英语翻译是lucky dog,“人人都有得意时”对应的英语习语是“Every dog has his day.”,由此可见狗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再比如,在迎接一位来自印度的女士时,你按照中国人初次见面的礼仪伸出手来要与之握手也同样犯了这一文化错误。印度女性的身体绝对不允许外人触碰。恰当的方式是行合十礼(Namaste)。

要避免“假定一致性忽视差异”这种文化错误,首先要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接受不同文化存在差异这一事实。其次,在与来自其它文化的人接触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别是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知己知彼,方可保证交际成功。

2 由于态度问题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由于交际一方对另一方或双方对彼此存在态度上的问题从而使交际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态度问题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包括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文化思维定式,偏见,以及种族主义等。

2.1 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是指用自己文化的标准来负面的评判其他文化的方方面面。换言之,具有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态度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自己所在的种族或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或民族;自己文化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是唯一正确或恰当的方式;自己的文化应成为其它文化的行为典范;等等诸于此类的对其它文化采取的俯视态度。纵观历史,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如幽灵附体一般曾在一些人身上作祟。二战时期的德国法西斯分子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疯狂屠杀被他们认为是劣等民族的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分子也叫嚣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把中国人称作“东亚病夫”,肆意蹂躏。

其实在中国古代,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也曾在不同时期相当盛行。在元朝统治的100多年里,大蒙古族主义盛行,蒙古族人欺压蹂躏汉族及其他民族百姓,上演了一幕幕“窦娥冤”式的人间惨剧。在清朝统治的300多年里,大满族主义盛行,汉族等各民族又受到满族的欺压,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对待。而在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史中,大汉族主义一直是大占上风。汉族政权把自己统治的主要地区称之为“中原”(相当于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陕西几省所管辖的区域),以自己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肆意贬损居住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胡”,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蛮”,居住在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夷”,居住在西方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戎”。想一想汉语中和这些少数民族相关的一些表述,如:“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编乱造”,“胡吃海喝”,“胡思乱想”,“狗戴嚼子——胡勒”,“蛮夷之邦”,“野蛮”,“蛮不讲理”,“犬戎”等等,无不表露汉族的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倾向。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使一个文化群体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封闭了向其他文化学习和借鉴的大门。最后导致自己文化的衰落和被蹂躏,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一个典型地例证。尽管当今世界不再有哪个国家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各个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也相对趋于缓和。然而在现实中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的阴魂依然不愿轻易散去,或多或少地植根于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西方世界处处标榜自己文化的优越,对第三世界国家指手画脚,吹毛求疵。

坦白的说,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很难从人们的脑海中彻底根除。但做为一名跨文化交际者,应树立如下理念:世界上所有的种族和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文化差异只不过是不同文化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而无孰优孰劣,孰对孰错之分;所有文化都服务其内部成员,跨文化交际者应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即能够站在其他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树立这样的宽容思想,才能在跨文化交往中平等宽容地对待对方,而不会因自己所在文化在经济上和/或政治上比对方强势而傲视对方。

2.2 文化思维定式(Stereotyping)

简而言之,文化思维定式指的是对某一文化或某一群体的人们的一种固定的看法。我们经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随便,日本人辛勤等等诸如此类都是文化思维定式。其弊病在于过度概括,忽视了个体差异,即法国人并非人人都浪漫,德国人并非人人都严谨,等等。文化思维定式的产生源于人们爱过度总结的习惯,以此可使事情简单化。笔者在上大学期间(上世纪90年代初),在哈尔滨的各高校中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

学在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

爱在师大(哈尔滨师范大学)

玩在黑大(黑龙江大学)

这是针对这几所大学学生特点的文化思维定式,当然也是过度概括。甚至有以偏概全之嫌。

文化思维定式使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们带有一种先入之见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如果这种先入之见是积极的,就容易轻易对对方产生好印象从而轻信对方而少了应有的戒备。而如果这种先入之见是消极的,则看对方处处不顺眼,从而导致矛盾误解,导致跨文化交的不成功。

2.3 偏见(Prejudice)

偏见指对某一特定群体,种族,宗教,或性取向的无理性的不喜欢,怀疑或憎恨。它所涉及的是对另外一个群体的人们的不公平,带有偏见的或不容忍的态度。偏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有些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有些南方人看不惯北方人;有些男人轻视女人等等都是偏见。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对另一方持有偏见的一方会显露出傲慢,不可一世的神情,从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彼此不欢而散。

2.4 种族主义(Racism)

提到种族主义,人们会想到在美国和南非曾经实行过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以美国为例,在实行种族歧视和隔离的年代,黑人在教育,医疗,就业,选举权等等诸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就读;不能在同一教堂做礼拜;公交车上分白人乘坐区和黑人乘坐区;街头的电影院,洗衣店,理发店等等经营场所经常挂有“Whites Only”的标牌。在当今的美国,尽管人们在公开场合不敢流露出种族主义倾向,但种族主义人仍深深植根于很多白人脑海中。一项调查表明,许多白人妇女见到迎面有黑人男子走来时会下意识的捂紧自己的钱包。奥巴马在参加总统竞选时也受到过种族主义者的恐吓。由此可见,种族主义是造成后果最严重的态度问题。

3 由于言语交际风格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成员有着迥异的言语交际风格。概括地说,大体有以下几种:直接和间接交际风格;自我谦逊和自我夸耀交际风格;详尽的,确切的,和简洁的交际风格;强调个人的和强调语境的交际风格;以及工具型的和情感型的交际风格等等。以下分别论述。

3.1 直接和间接交际风格(Direct and Indirect Styles)

所谓直接交际风格是指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用言语信息清晰地表露自己的意愿,不遮遮掩掩;而间接交际风格则体现为交际者的言语信息总是刻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言语信息的简明程度上。中国人是间接交际风格的能手,而美国人则热衷于直来直往的直接交际风格。以求人帮忙为例,美国人直接会说Can you do me a favor?而中国人则往往要先做一些小的铺垫,如问对方最近忙不忙,家里人怎么样等等诸如此类的情感铺垫,然后在慢慢地委婉地接近主题。由此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体现为美国人往往认为中国人不够真诚和坦率,而中国人则认为美国人过于直接,不够礼貌。

3.2 自我夸耀型和自我谦逊型交际风格(Self-Enhancement and Self-Effacement Styles)

自我夸耀型交际风格的持有者,以美国人为代表,言语中往往充溢着对自己能力的高度自信和对自己所取得成就的无比自豪。而这正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自我谦逊型交际风格的持有者所嗤之以鼻的。自我谦逊型交际风格讲究的是为人谦恭,不出风头,不卖弄。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正是这种交际风格持有者的为人信条。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场景。比赛之前,各国的运动员接受媒体采访,西方运动员往往是信心满满,豪言壮语:I believe I’m the best.I’m sure I can win the championship.而中国的运动员则经常说些给自己留有足够余地的诸如“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之类的谦虚之言。这两种不同交际风格的人相遇,势必出现误解。后者认为前者说话不靠谱,前者则认为后者不能正视自己的价值。究其根由,美国是一个竞争高度激烈的国度,竞争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美国人从小就学会与他人竞争,人人都要学会推销自己,否则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酒香不怕巷子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教人为人谦虚的理念无法在美国社会拥有市场。

3.3 详尽的,确切的,和简洁的交际风格(Elaborate,Exactingand Succinct Styles)

世界上的不同文化群体在说话的容量上存在不小的差异,由此产生详尽的,确切的,和简洁的交际风格。详尽的交际风格,以阿拉伯人为代表,喜欢在与人交谈时使用华丽的,极富渲染的辞藻。明喻,暗喻,以及大量的形容词的使用在阿拉伯人的日常交谈中司空见惯,有时难免有添枝加叶,夸大其词之嫌。而美国人则属于确切的交际风格,这与美国人的“just the facts”思维方式吻合。传统的中国人的交际风格是简洁的交际风格。“沉默是金”,“祸从口出”等等鼓励人少说为上的表述正是提炼于这种交际风格。传统的中国文化对那些能说善讲的人往往持消极态度。“油嘴滑舌”,“口蜜腹剑”,“阿谀奉承”,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述体现出人们对能言善讲者的厌恶之情。

3.4 强调个人的和强调语境的交际风格(Personal and Contextual Style)

英语中表示你的第二人称代词只有一个,You。因此无论对方是谁,总统,同事,还是流浪汉,都只用You来称呼。这体现了英语国家人们的一种交际风格:强调个人的交际风格。他们不以人称代词的使用来区分对方的身份地位和职位。汉语则不同,根据对方身份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用“你”或“您”加以区分。这体现出另外一种交际风格:强调语境的交际风格。在这种交际风格中,除了人称代词随对方的身份地位和职位改变外,其他词的使用也可以做选择。“让小王说两句”,“请李局长作指示”。参与同一会议的两个人,由于职位的不同,会议主持人在让他们分别发言时做出了如上用词的选择。

3.5 工具型的和情感型的交际风格(Instrumental and Affective Styles )

所谓工具型的交际风格是指交际者把交际做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用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交际则相应终止。而情感型的交际风格则体现为交际者在交际的过程中谋求发展并保持彼此的某种社会关系,交际过程本身的意义可以大于交际目标。“买卖不成仁义在”,正是这种交际风格的写照。可见,中国人属于情感性的交际风格。而美国人则为前者。

不同文化交际风格上的种种差异势必使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提高文化差异意识,多了解不同文化群体人们的不同主导交际风格。但也不要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4 由于非言语交际上的差异造成的障碍

不同文化在时间,空间,颜色,衣着,眼神,面部表情,副语言的使用,气味,手势,身体接触等非言语交际上存在的差异往往比言语交际的更微妙,更难以觉察,且往往被人们忽视。

以颜色为例,不同的文化对同一种颜色所赋予的相关联意义可谓千差万别。红色是中国人所喜爱的颜色,有“中国红”之称。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好运和繁荣。日子要过的“红红火火”,买卖开张要“开门红”,年终要发“红利”……传统的中式婚礼上红色是主打色。而这样一种颜色在其他文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韩国,红色是坏运气的颜色;在日本,请人参加葬礼的请柬为红色;在加纳,红色使人感到悲伤;在泰国,红色象征着勇气,等等。

由于非言语交际而引发的文化误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轻则造成彼此误解,使交际不欢而散,重则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个别情况下还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冷战期间的1959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历史性的访问美国。走出专机机舱时,赫鲁晓夫面对着欢迎他的美国官员和媒体,将双手紧握举过肩部。此举在美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美国,拳击比赛中的获胜一方会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击败了对手。因此美国人把赫鲁晓夫的这一动作理解为其向美国人宣称苏联打败了美国。殊不知,在苏联,双手紧握举过肩膀代表着两人联手,是友谊的象征。

要有效避免由于非言语交际上的差异造成的障碍就需要跨文化交际者通过网络,书籍,影视等众多途径了解其他文化的非言语交际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5 由于文化模式上的差异造成的障碍

文化模式主要涉及信仰,价值体系,规范和社会习惯行为。不同文化在这些方面往往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价值体系为例,在一个文化中被接受的做法到了另外一个文化可能会被视为离经叛道。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在西方乃至今天的中国都已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但在伊斯兰世界仍是不可接受,必须严厉制止的行为。比如在伊朗,女子未婚先孕会被处以乱石砸死的残酷刑罚。

6 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种种障碍客观上影响了跨文交际的顺利进行。要想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就需要首先解这些障碍,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其次是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还要努力培养跨文交际移情能力——即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要具有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动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这些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一定会被克服。

[1]Stella ting-Tooomy.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M].2007.

[2]Guo-Ming Chen Willian J.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2011.

[3]William B.Gudyknunst 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7.

[4]Carley H.Dodd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2008.

[5]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2011.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种族跨文化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跟踪导练(一)3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