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而美:看昆山,想顺德

2014-08-15■赵

决策 2014年1期
关键词:格兰仕顺德昆山

■赵 舰

2013年10月,《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在京发布,顺德获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1名,这已是顺德第二次获得此项殊荣。2013年11月,福布斯中文版在上海发布了2013 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昆山蝉联第一名。

顺德与昆山,一南一北,一个位于珠三角区域中心,一个地处长三角腹地;一个毗邻广州、香港,一个则紧靠上海大都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都依靠发展工业,双双成长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典型,并一度在“中国百强县”榜单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二人转”,是城市发展“小而美”的典型。

从发展时间顺序看,顺德先跑一步。2000年到2003年期间,顺德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百强县”榜单冠军,而昆山则用了超过10年时间,最终于2004年取代顺德,荣登“中国百强县”榜首。此后,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顺德被并入大佛山,成为佛山市辖下的一个“区”,退出了中国百强县评选活动。但外界将顺德与昆山两地的比对却从没有停止过。

顺德模式VS昆山之路

顺德与昆山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均为农业县。改革开放后,两地依靠加工贸易起步,并在随后的30年中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奇迹。虽然起点相同,但由于所依赖的资本不同,两地在后来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民间常用“顺德模式”与“昆山之路”来概括之,并将其视为中国县域经济的两大模式。

顺德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内源型经济为主。1992年,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当时的顺德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政府扶持起来的一批企业率先走向市场,美的、科龙、格兰仕等以家电为代表的“顺德制造”享誉全国,使顺德成为当时全国县域经济的一个标杆。如今,这片只有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近2万家民营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25位民营企业家。穿梭于顺德容桂镇,美的、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等名企纷纷出现眼前,宣示着“顺德品牌”的骄傲。

昆山之路则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依靠外来资本投资拉动。早在1984年,昆山自费建设了一个工业新区,后来搭乘上海浦东开发的快车,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1990年,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投产,开启台商投资昆山序幕。短短十几年间,“1/9的大陆台资,10万台胞”让昆山迅速成为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县市。资料显示,目前在昆山6500多家外资企业中,台商企业有4000多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台企4.5家。

如果将昆山和顺德的发展数据做一番分析,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昆山更重视固投和增速。2012年昆山固定资产投资超顺德310亿元,2013年顺德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并且大项目较少。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产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由于投入少,近几年顺德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左右,而昆山增长速度在20%以上。

顺德GDP含金量相对较高。从工业总产值对GDP的贡献上看,顺德比昆山高;从企业上缴地方税收上看,顺德拥有31家超亿元纳税大户、317家超千万元纳税大户,仅美的集团一年在顺德就纳税10亿多元;28家总部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达68%。

顺德经济的安全系数较大。家电作为顺德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从配套、研发、生产、品牌、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值2012年达2300亿元左右。全区自主品牌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1%以上,抗风险能力强。而昆山的IT产业链虽然也很完善,但由于品牌和市场不在自己手上,4860多亿的I T产业总产值中,自主品牌贡献的产值比例较低,相对顺德而言,产业抗风险能力稍弱。因此,顺德总量虽然赶不上昆山,但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经济发展的安全系数更大。

顺德先行

顺德“大部制”在全国很有名,顺德“大部制”不仅仅是为了精兵简政,而是用全球的视野,充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的产物。譬如,美的和格兰仕已经瞄准了国际市场,对全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为了适应企业国际化需求,顺德从工商注册到外汇申请,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顺德由于市场和品牌在自己手上,可以第一时间认知。尽管昆山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但由于市场不在自己手上,昆山对市场的认识,需要品牌商传导,就不得不拐个弯。

顺德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弦也有所放松。翻阅2013年顺德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疑惑的是,曾经位居“百强之首”的城市,居然难以找到有关重大产业项目的字眼,反倒是给予传统产业更多的笔墨。

顺德开发强度已达49%,发展空间的制约已决定了顺德不能再过多追求固定资产的高投入,顺德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小于昆山,也小于邻居南海。只有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顺德才能从区域竞争的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顺德使出“两招”:

第一招,先行先试的红利。顺德有两项政策,其他地区无法享受。一是“大部制”,二是成为广东省投资制度改革第一试点。建立“大部制”,从体制上进行自我革命。“大部制”在促进生产率提升方面的效应已经显现。投资制度改革将为顺德打开资本快速进入的大门。“大部制”前,企业对信息获取不全面,要享受政策需要跑很多部门。“大部制”后,企业只找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就

可以全部解决。

第二招,用政策杠杆推动企业内涵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实施“龙腾计划”,甄选300家优质企业重点

扶持,建立竞争淘汰机制,每两年集中测评一次,按10%比例淘汰补增。同时从300家企业中再筛选30家,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增强大企业对地方的贡献。

昆山官员和媒体曾感叹,顺德这几年来昆山摸底的现象少了,而前几年顺德的干部则频频出入昆山。这“一频一少”的背后,是顺德发展理念的变化。

《昆山日报》的一位记者说,他从两个细节上也能发现顺德干部身上的变化:一个细节是,采访中,顺德官员虽然一直谦虚地称昆山为“老大哥”,称赞昆山集聚了更多的外资、台资。但是,谈到顺德发展方向时,则经常引用深圳、广州的例子。另一个细节是,在格兰仕采访时,格兰仕新闻发言人始终提到一个观点,格兰仕发展融入了顺德发展。

这位记者最后总结说,顺德干部发展理念的升华和心态的平稳,本土企业的忠诚度才是顺德让人可怕的法宝。

超越顺德看佛山

把握外部机遇,启动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是顺德最主要的经验。顺德把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企业创业的手和外来竞争压力的手结合在一起,推动市场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顺德的高增长还得益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明确的角色划分与良性互动。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引导和培育市场因素的形成与民营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又反过来推动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改革。政府与市场不断演进的互补互促是顺德模式的精髓。

跳过顺德,再来看整个佛山。从5个强区到33个专业强镇,再到成千上万个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佛山走出了一条政府简政放权、高度分权、空间集聚、产业集群、精细分工、价值链合作的中国特色的市域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展道路。2012年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408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9%。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佛山能够以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当市场经济尚处于萌芽之时,佛山政府逐步把部分政府权利下沉到村镇最基层(市级下沉到区县,再下沉至镇街),把部分资源支配权分散到社队企业改制后的乡镇企业和个人。数据显示,1980至2012年,佛山市级财政收入占佛山财政总收入比重从34%降到14%。1998至2011年,顺德和南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高于市本级。2010至2012年顺德区的四街六镇中,容桂、乐从等镇街财政收入入库数占全区比重都超过40%,财力进一步下沉到这些镇街。随着财权、事权的逐步下沉,佛山构建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分散化决策结构。正是这一分权分散化决策机制使得最贴近市场、最了解需求的基层政府能够最优配置资源、进行制度创新给予市场发展空间,促进了当地市场经济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格兰仕顺德昆山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格兰仕并购美日百年巨头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如何上好会计岗位实践课
新领军格兰仕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