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传播及文化价值

2014-08-15杨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广场少数民族云南

杨兰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000)

1 广场舞蹈文化的特征

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下云南的历史。它位于我国领土的西南部,内与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外与越南、老挝、缅甸毗邻,是中国的一块宝地。绝大多数地形高原、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就是云南,其中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独有。由于它的地理环境,直到建国初的某些少数民族还保持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状态。

从古至今,云南一直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不仅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而且世代相传有26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与当地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通。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一座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富矿,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舞蹈孕育、脱胎与存活于这样一个立体交叉的、生态复杂的特殊社会环境中;另一方面,云南省地处欧亚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的舞蹈文化也受到中原文化、西北文化、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及西欧文化的影响。在这多元文化交汇的特殊的人文地理与文化历史背景下。导致包括云南广场舞蹈在内的民族舞蹈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含了多样性与多元性并存。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是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与云南的水稻文化、崖画文化、身体文化、音乐文化、植物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化等众多领域保持着诸多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

2011年参加了名为“大家乐”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教材制作,我深刻体会到少数民族广场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为载体的社会文化形态及艺术领域里产生的一个艺术门类,具有以下特点。

1.1 原始性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具有久远的源头,在各类文化艺术中,云南的舞蹈萌芽出现的时间早,尽管后世的人们为之增加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许多地区仍然保持着古老的遗风。如藏族的《曲卓》及拉祜族的耕作舞蹈都是对古老农耕动作的原样模仿。

1.2 民族性

一定的民族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他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一并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这一特点是在各民族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中自然形成。如傣族舞的三道弯和云南花灯的崴。

1.3 宗教性

很多宗教的方式均以舞蹈的形式表示出来,因此宗教性的民间舞蹈随着不同民族和环境反映着不同民族情感,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信奉佛教,可从云南某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看出云南人民的崇拜性、信仰性的宗教观念。最为突出的就是佤族人民原始的《祭鼓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4 地域性

地域是民间舞蹈在空间的表现特征。它是在一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并显现出的,很多特征是由地理环境的影响决定。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也是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孕育生成,其基本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生存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山傣和水傣的差别可看出当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5 时代性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中国舞蹈文化面貌日新月异,舞蹈的内容和形式等逐渐变的复杂起来,远远超过了古代风貌。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着。今天的民族舞蹈体现着民族发展和进步。

2 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传播途径

对于中华舞蹈的继承与发扬是历代人们都很重视的,然而由于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原因,导致舞蹈的传播和继承是很有限的,甚至在传播过程中丢失很多精华也不为例外。包括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在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2.1 舞蹈文化工作者的传播

从云南省省级文化厅到各个州县的文化馆都很重视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推广工作。2011年9月由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化馆承办推出云南省广场舞蹈“大家乐”,邀请当地编导将本地原生态的广场舞蹈制作成光碟并向全省推广,还举行了全省的广场舞蹈比赛,加强文化宣传。

云南文化馆之所以能把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收集并整理成整套教材,这也得益于各朝各代专业的舞蹈演员及舞蹈专业工作者及地方艺人的积累下造就了今天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省文化厅从而召集各州县的文化馆馆长和编导们进行加工整理,把它编辑成整套的教材再传播到各地区。

2.2 人民群众的传播

早期的舞蹈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主要是为了表现生活、祭祀、劳作、战争和狩猎等。从原始社会开始,人民将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群众性舞蹈以崖画的形式传承下来。在云南著名的沧源崖画、麻栗坡大王岩崖画、弥勒金子破崖画、沅江它克崖画等都记录了云南原始舞蹈文化。除了在崖画上可取得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考证外,还可以在陶器、画、舞俑上取证。这就是早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各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形成了今天的广场舞蹈。可见人民群众是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主要继承人。

云南文化厅还派了老师把这一整套的教材教给各地文化馆的工作者们,让他们将之传授给当地的人民,逢年过节或天气晴朗日,都可以看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兴致勃勃地跳着少数民族广场舞蹈。通过他们的舞蹈可以看出当地的民族和风俗,外来游客还可直接并且免费学习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因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继承人,更是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传播者。

2.3 现在媒体的传播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光盘作为一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的存储介质早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媒介。2011年参加名为“大家乐”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教材制作,也是通过录制刻成光盘发放到各个州县上。来云南旅游的游客们可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对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或其他表演进行拍摄。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它使人们克服了空间差异、时间差异等不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因素。不仅让省内、国内的人民深刻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而且还让我们的后代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舞蹈是瞬间即逝的艺术,人们只能当面向舞蹈创始人学习再教给下一代,然而每个人的舞感和风格都不同,这必将导致舞蹈的流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各地区的舞蹈教育与改革既带来了巨大机遇,又带来了巨大挑战,各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深化舞蹈改革以适应时代需求。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云南舞蹈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传播更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特网的普及为舞蹈的传播提供了最为便利的途径。多媒体做为一种与计算机有关的媒体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整个计算机行业、媒体行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对舞蹈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使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增加了语言成分的舞蹈可以解决舞蹈在表达意义上的模糊性,能够更准确的推动情节,表达情感,如今的舞台舞蹈表演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从中可看出计算机给舞蹈的发展及舞蹈演出效果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文化价值

3.1 提高云南及我国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由于云南民众的需要和传统惯性的影响,广场舞蹈无论作为风俗还是作为艺术在云南地区都是最为普遍流行的,有着宽广的区域存在,发展空间和较开阔的市场前景。关注、研究、推动云南广场舞蹈的延续、创新和健康发展,对提高云南及我国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3.2 具有舞蹈的一般功能及民族民间舞的特征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与当地人的生存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它具有舞蹈的一般功能: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宣传教化,团结鼓劲。还具有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载歌载舞,自由活泼;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自娱娱人,意旨统一;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3.3 反映着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

通过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教材制作的排练,深刻体会到云南劳动人民借助手舞足蹈的形式,把观念的、想象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象征性、形象性的舞蹈形态来转述着他们对自然规律,对生命的认识。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反映着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对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认识可间接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当今大多数的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情趣,使人观之饶有情趣。鲜明的民族审美情趣不仅意味独到的风土人情,更意味着地方风俗之精华。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社会性与风俗性它紧紧裹缠着各民族地区日常生活礼仪、喜庆节日和宗教祭祀等群众活动中,风格多样,琳琅满目。它同生活靠近,和乡土礼俗联袂,是民间舞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使它容易获得其他文化养分的补给而丰富多彩。

4 总结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的很多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许多地区的广场舞蹈被国外的健美操、爵士等取代。社会时代的巨大发展并不意味着以牺牲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作为代价,当社会时代和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一定保存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一种必然。民族的传统艺术要与时代艺术融合,为自身的发展构建适宜的空间,寻找有益的途径。各种社会有价值的舞蹈艺术形成都是一定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因此具有时代的特色。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坚持国家颁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云南省文化厅不惜花费巨资为宣传本省的少数民族广场文化“大家乐”,方便人们群众做了巨大贡献。云南省文化厅连续几年都制作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广场舞蹈,并非择其一个或几个民族舞蹈而放弃其他民族舞蹈,这样可促进云南各个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的编排都是邀请与当地人民密切联系的编导们将本民族的特色舞蹈编排制作成光碟并向各地推广。还举行了全省的广场舞蹈大赛,加强其宣传力度。

云南广场舞蹈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它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与发展。由于语言的不同和环境差异引起的沟通与交通的不便导致对云南广场舞蹈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必须不怕艰辛克服重重障碍将它向世界推广。

[1]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小梅.舞蹈的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刘建.宗教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2005.

[4]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马鹏.浅谈云南民族广场舞蹈的编创和推广[J].大众文艺,2012(3):190.

猜你喜欢

广场少数民族云南
布鲁塞尔大广场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广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