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2014-08-15高利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生中学技能

高利刚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 江苏常熟 215516)

由于中学学生具备一定层次的教育基础,且个体正处于心智不断发展健全、主观判断力不断提升的成长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概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初、高中体育教学为例,探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1 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现状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围绕生命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1]。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存在被体制所制约的可能性[2]。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不高,体育教学停留在纯粹的体育活动练习,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忽视了技能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教育,降低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其次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教学,将体育技能的教学做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练习中学生体育达标的测试项目及中高考的考试项目,对急救知识缺乏重视;最后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偏重理论,忽视情境创设的作用,学生对生命的珍贵性缺少直观感受,降低了生命教学的效果。

2 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1 立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根据中学体育新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运动技能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与生存技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3]。为实现中学体育新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采用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中学体育中的垫上前滚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认为这项体育运动过于简单,没有练习必要,学习积极性低。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假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假设某学生在放学路上骑着自行车,意外与电动车或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相撞,学生顺势从自行车上摔出,这时如果能够条件反射地作出前滚翻动作,可以有效减少落地时受到的身体伤害。因为前滚翻要求双臂抱紧头部,可以减少学生头部与路面接触时的冲撞力,而翻滚动作起到了落地缓冲的效果,减少摔出时的作用力对人体的伤害。”经教师的启发,学生认识到垫上前滚翻练习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又如在高中体育引体向上课程中,体育教师淡化其在期末考核中的重要性,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如果在实际生活中遭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备一定程度的臂力可以帮助我们高处避险,为等待救援创造条件。”在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有意识地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命教育引入体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技能锻炼与保护生命安全间的之内在联系,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 设计急救课程,增加学生的急救知识

为顺应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和身心健康的要求,中学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之一是使中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在中学生的校园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遭遇意外受伤、中暑昏厥等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仅依靠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易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增加入院后进行治疗的难度[4]。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效果,中学体育教学应提高应急救治知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传授。

中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以课外授业为主要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易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在采取急救措施之后,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突发事件急救措施教学。例如在夏季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时,学生出现中暑后昏厥的情况,教师应安抚周围学生情绪,将昏厥者抬至通风、阴凉处,松解衣扣,采取平卧姿势,并将头部和肩部垫高,以湿毛巾盖头,等待校医务处或120急救到来。昏厥学生被妥善安置之后,教师可适时向其他学生传授中暑知识:“中暑的时候,人体会有头痛、呕吐或晕厥的表现,出现中暑情况时,若中暑程度较轻,中暑者意识清醒,可通过电风扇或饮用含盐饮料降温,情况较严重者,应立即将其带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将头、肩垫高,身体平躺,松解衣扣,以湿冷毛巾、冰袋等物品帮助降温。中暑严重时可致人死亡,所以一旦发现中暑,应冷静沉着,采用正确的急救措施进行及时救治,之后等待专业救护人员的到来。”通过适时传授急救知识,将生命教学引入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了生存技能的教育,增加学生的急救知识,使学生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

2.3 创设避难情境,加深学生的生命体会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通过创设灾祸情境,学生可以在实际体验的过程里将生命教育的成果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5]。例如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模拟灾害逃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直观感受灾祸发生时的情境,使中学生在进行逃生演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体会,树立并发展尊重生命的意识,达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的。

由于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较长,且随着年龄增长,其自身思想、行为的不断成熟,大部分初、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判断力,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地震避难演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演习在教室中进行,在演习前,体育教师讲解避震方法和校园避震环境,交待各班级的疏散顺序、疏散路线和安置区域,提醒学生在避震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广播发出地震警报,演习开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在教室避震时切忌盲目向外逃跑,应利用书包、衣物等身边的工具保护头部,双手抱头躲在课桌下。待一轮“震感”结束,听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向室外移动,避难目标设置在学校操场。在疏散过程中,教室应提醒学生注意秩序,避免推挤、踩踏现象的发生。到达操场后各班采取下蹲姿势,预防地震再次发生。待广播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按秩序回到教室。通过创设灾害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避难活动,可以提高学生面对突发灾害时互救和自救的能力,同时在经历灾害情境后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让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于思想、践行于行为,最终达到在生命教育视野下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引入生命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中学体育教育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的结合、重视急救知识的传授以及突发灾祸避难演习等方式,将生命教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充实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新课标下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树立、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目的。

[1]林志宏.中学体育中对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学审视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3,8(65):83-84.

[2]王子朴,孙学明,李晓天.中、俄、日、韩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3,9(5):15-20.

[3]施加友.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生命体验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1):41-42.

[4]战明侨,柳青.中小学教师校园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8(11):26-27.

[5]鲁国斌,蔡春苗.学校体育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19(1):106-109.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中学技能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画唇技能轻松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