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4-08-15严新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步频步长速度

严新江

(江苏省常熟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研组 江苏常熟 215500)

短跑项目属连续性周期性的运动过程,在短跑技术组成部分里,途中跑具有强度最大以及距离最大的特点。在任何一场短跑比赛中途中跑阶段的速度成为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原因,同时,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影响因素又是制约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短跑者的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短跑项目途途中跑阶段速度的运动学因素

1.1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步频与步长因素

在短跑运动中,在对参加短跑的运动员进行技术评定时,主要以步长以及步频作为技术强弱评定的运动参数。如果参加短跑的运动员步幅越大,那么步频就越高,短跑的成绩就会越好。相关数据表明,短跑成绩的高与低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步长与步频。但是最新的数据表明,步长对短跑成绩的影响比步频影响短跑的成绩更加显著。比如说,在100m短跑运动中,优秀的世界运动员在短跑途中的步长可以达到2.5~2.6m,而步频却不达到这样的优势[1]。然而提高短跑速度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种:第一,在保持步长优势的同时,加强步频的提高。第二,继续对步长的增长,弥补步频带来的不足。第三,步频与步长共同的增长,提高短跑的成绩。

1.2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支撑与腾空距离

有专业的相关人士认为在短跑加速跑的过程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例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在刚起步的阶段,腾空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支撑的时间较长。但是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腾空的时间逐步的加大,支撑的时间不短的减少,为了取得较好的短跑成绩,其核心是怎样减少支撑时间。此外,还有其他的学者认为在短跑的过程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所占的比例一定是一个合理的比值,这样能够在短跑时合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避免自身劣势展现。而且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在起步价段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是2∶1,而在短跑的途中两者之间的比例1∶1.4-1∶1.6[2]。在现有的数据表明,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都是制约短跑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

1.3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后蹬与缓冲时间

在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后蹬与缓冲时间是影响短跑跑阶段速度的因素之一。在短跑的准备阶段,身体的重心应当移过支点,进入了后蹬阶段。直接的减少在起步阶段所用的时间,避免在准备阶段影响接下来的短跑成绩。同时,在短跑途中的缓冲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影响整个短跑途中的速度,若缓冲时间不足或是过长,则很可能造成短跑成绩不够理想。然而,与支撑时间相比,缓冲时间应当适当的比支撑时间要长一点。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支撑时间与缓冲时间的比例最好能够控制在1∶1.1[3]。此外,要加强对后蹬与缓冲时间控制,更好的提高短跑成绩以及短跑时候运动员的自身安全。进一步的减少短跑项目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较好的控制好短跑运动员的后蹬时间与缓冲时间。

2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肢体运动学因素

2.1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髋运动幅度与角度

在短跑项目途中的跑阶段中,髋运动的幅度与角度是影响跑阶段速度的相关因素之一。也有相关人士表明,从开始的起步阶段加速到短跑中最大速度的这一阶段,跑阶段速度越快那么髋运动幅度以及平均的加速度也就越大。然而,髋伸展的幅度和速度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短跑技术水平强弱的重要指标。优秀且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髋运动的幅度和速度明显的区别于水平一般的短跑运动员。此外,在短跑中不能一味的加强对髋运动的速度,同时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在短跑项目中,短跑运动员不能只为了取得良好的短跑成绩而不顾髋的伸展,而是应当根据每一个短跑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合理的利用伸髋,从而在短跑项目中跑出最优异的成绩。

2.2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支撑时期的膝角变化

短跑者在跑阶段的支撑时期的膝角变化,作为影响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相关因素,其膝角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膝在短跑中缓冲程度。由于膝是重要缓冲装置,也是短跑中蹬伸力量的关键来源。在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若短跑者支撑时的膝角变化大,则不利于短跑者在支撑过程内水平速度增加及保持。同时,若支撑期间短跑者的缓冲过大,对短跑者在短跑中百度速度以及蹬伸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若短跑者膝角变化过小,则可使短跑者重心垂直则变小,从而增加水平速度的保持。第二,支撑时腿离地的膝角大小。若短跑者膝角小,则相对的使得膝关节的肌肉收缩初长度增加,有利于短跑加速。如若不然,则在增加肌肉运用及收缩量的前提上,加强了短跑者短跑速度的阻碍。

2.3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腿摆动幅度与运动速度

在现代短跑的要求中,主要突出了腿摆动技术,并强调以摆蹬与促蹬的有效结合,而摆腿也成为短跑者完成整套技术关键性环节。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短跑速度的产生原因并不是因为快速蹬地,而是腿部有力的摆动,且大腿运动时摆动的幅度以及运动角度是测量短跑者短跑技术的最佳尺度。在我国有关于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相关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短跑的运动员的步频较慢主要原因是腿的摆动速度慢导致,而加大腿部的摆动速度以及重视腿摆动的高度则可以显著的提高我国短跑者的短跑成绩[4]。从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的出,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腿摆动幅度和运动速度对短跑成绩有着一定影响,因此,在短跑时应予以重视和关注。

3 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注意事项

在对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前提下,本文还从短跑项项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短跑项目提出如下两点意见。其一:在传统的训练理念中,量化普遍高于质化,使得很多短跑者在进行训练时有一种“高强度训练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观念。致使很多短跑者在参赛前会因高强度的训练而受伤,从而影响短跑成绩。因此,在训练时,短跑者应从自身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身体相适应的训练计划,对于短跑项目而言,则一定要加强短跑者训练时的细致度,以此,从细微的改变中提升短跑成绩。其二,训练方法得当。在通常的短跑训练中,主要以拉重物、放竹竿或是高抬腿扶墙等训练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短跑者参赛前应适当减少训练强度,即使训练也应对相关技术动作保持不变。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途中短阶段速度的掌握是短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面有效的掌握和完善途中跑阶段速度的技巧,对短跑中推动人体前移以及速度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上述影响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运动学以及肢体运动学因素,只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并从短跑者的实际身体素质出发,综合有效的训练方法,就能促进短跑项目途中跑阶段速度的提升。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短跑者的成绩。

[1]王健.国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的动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0(5):555-556.

[2]刘国.短跑加速跑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J].运动,2013,11(15):52-53.

[3]张忠诚.影响短跑途中跑速度的若干因素[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5(24):185-186.

[4]陈俊强.男子400m跑最优阶段速度控制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67-68.

猜你喜欢

步频步长速度
行驶速度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速度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董事长发开脱声明,无助消除步长困境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