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理论与新农村民族社区建设的契合性

2014-08-15胡建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资本民族理论

胡建华

(长江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农村社区在人口结构、自治组织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同时必须重视自下而上的建设方式对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推动,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在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自下而上的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社会资本理论源自经济学,它在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研究领域中是一个富有解释性的理论和分析框架。笔者试图在社会变迁、民族交融及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社会资本理论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契合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努力寻求社会资本理论与我国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在普适性意义上契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表征。

一、契合的理论逻辑:社会资本理论的普适性要义

对社会资本开展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如雅各布斯及格伦·劳瑞等。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较早对此概念作系统表述并运用于社会学研究,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由社会义务或社会联系组成的,或者是社会资本是各种实际或潜在的社会资源的集合,这些社会资源是以显性或隐性方式存在于社会之中,同时通过互相默许、互相承认及制度化等方式与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社会网络紧密联系。[1](P3)布迪厄将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联系起来的观点初步奠定了其后来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地使用与发展的基础与基本方向。由此,社会资本这个概念逐步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使用。在西方学术界,以詹姆斯·科尔曼、罗伯特·帕特南、弗朗西斯·福山、林南、葛鲁塔特及伯特等人的研究较有代表性,但对其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财产,是人们实现其某些既定目标的重要决定性影响因素。[2](P354)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组织这一载体集中体现其所具有的信任、规范、网络性等特征,社会组织成员围绕这些特征相互之间开展合作行为以提高其行为社会效率。[3](P195)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社会资本能够使某种社会组织得到更高效的运作。[4](P36)林南认为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融于某种社会网络之中的一种社会资源。[5]

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张其仔认为社会资本这种社会网络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公有制的集合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和权力配置方式还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优势。[6](P27)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其行动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对某种稀缺资源获取的特殊能力体现出来。[7](P88)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某种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网络其内在行为规范表现为一定的文化,其发展目的主要是为了一定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8](P217-222)一些国际机构也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解读,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指出,社会资本是社会各民间团体、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中自觉形成的一种社会规则,这种社会规则主要是基于各社会民间团体及组织之间基于协商基础上所达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某种社会规则。世界银行组织指出社会资本为一定社会制度、人际关系及社会风尚等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体制基础形成的社会互动能力,其表现形态主要体现为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公共精神、公民意识及民间组织等方面,并进一步指出社会资本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社会资本主要由系列情感态度及社会价值观构成,其中关键的价值观及态度主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及相互理解与同情;二是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一种将家庭、办公、社区、朋友及公共领域及公民私人生活等联系的网络资源;三是社会资本具有鲜明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有助于推动社会共同行动。

上述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各自的理解与阐述,其内容主要涵盖社会资本概念界定、概念主体及概念内容的范围等方面,为各个学科领域研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范式,这种问题解决范式不仅有助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矛盾的解决,而且也促使各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变为可能,从而使得社会资本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领域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经济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的运用有助于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与市场两大主要危机。社会资本理论重视和强调世界经济发展,摒弃相互竞争与自利的传统发展基础,倡导在合作与友爱的基础上寻找经济发展新的资源配置方法,通过对人类社会潜在能力进行充分的开发,实现为经济服务的目的,通过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有利于企业经济效应的提高,通过各种分散社会经济资源的集合效应,以此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通过新的社会网络交换形式的构建,利用平衡计划与市场配置资源的中间机制来实现。

在社会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新自由主义思潮给社会带来的极端个人主义及小共同体盛行的问题,以及世界性的贫困问题。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科领域的介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因素,还包括诸如社会组织、传统、制度、道德以及规范等要素。只有这些因素共同有效发挥作用时,一个国家和地区才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取得全面发展。

在政治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实现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效应。社会资本理论在政治学方面应用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本促使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更趋于开展相互合作,并且在相互合作中促使人们相互之间增强信任、理解及同情;社会资本有利于在政治活动中人格网络的构建,这种人格网络主要包括社区、家庭、工作、生活及朋友等单元要素;社会资本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社会政治活动结构及社会关系的特性的理解,促使一些政治问题的社会解决行动和方式的采取。

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主要因素包括信任、关系网络、认同及共同参与。其基本内涵主要指各种社会主体之间,诸如个人、社会、群体及国家相互之间发生联系的表现形态及其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规范、权威、信任、网络及基于某种集体共同行动所达成的共识。这反映在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语境中,社会资本主要指这些农村社区里,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传统的社会资本,包括传统权威、传统习俗规范、传统节日及传统社会交往关系网络规则等。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命题,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与社会资本理论普适性价值的契合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

二、契合的实践表征: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的融合

国内学者将社会资本理论运用到农村自然资源管理、农村社区治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农村生活质量、农村环境保护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诸多研究领域。代表性的观点如郑传贵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指导功能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奂平清对农村社区各层次社会资本的存量及其运作状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9](P42)总体上看,以往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社会资本的载体、表现形式、作用、特征和影响因素等不同研究视角,集中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领域各层次社会资本的状况及其在实践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基于此,笔者在探究社会资本理论在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本土化资源基础上,努力地寻求社会资本理论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契合的实践表征,其实践表征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实践发展在多方面的不断融合。

(一)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实践建设内涵与社会资本实践属性的融合

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是社会资本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主要是通过新农村社区建设得以体现,反之,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手段与价值目标也能通过社会资本的实践得以体现。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一种人群组合,其主要基础在于人群之间的血缘、亲属、邻里及朋友关系,其在社区生活中的载体主要表现为家庭、家族、乡村及村庄。[10]社会资本要素主要是在其社会成员开展广泛的交往中自发地产生、创造和积累的,通常存在于某种社会结构之中,并且通过社会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来实现社区社会生活效率的提高。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等规模相对较小的人群场域中,社会资本更容易形成,社区成员交往频繁,有效人际关系互动多,彼此之间熟悉而更具同质性。就社区的本质内涵而言,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内部所存在和表现出的各种联系、信任、参与、社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不仅是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且是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及发展内涵所在。

(二)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实践发展目标与社会资本的社会性的融合

由于社会现代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导致社区建设(包括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与盛行,这也是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致使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加强,也使得人们生产生活的传统组织形式及原始性的社会资本诸如家庭及社区等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社区运动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以此作为对社会现代化发展对社会资本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重要的补救措施。[11](P26)由此,社区建设的功能重点围绕旧有积极性的社会资本的改造与革新及现代制度性社会资本的建构等方面。农村社区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多种措施、手段与社会资本在实践发展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实践契合性特征,对此,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本身就是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两者在发展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实践发展过程与社会资本内涵拓展过程的融合

由于受到社会转型发展的冲击,许多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基本上保留着传统发展状态,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旧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本的发展因为社区大量的青壮年外出而受到影响,同时,也因为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新的发展变化,使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大量的传统人际互动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弱化,甚至在一些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开始出现消失的现象。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融合与紧密联系也深刻地体现在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方面的内涵拓展。首先,社会资本有助于民族地区实现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本的总量发展及其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强弱及社区治理的效果。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中,社会资本丰富且分布均衡,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当人们在一个社区生活多年以后,共同的互惠规范与模式就会形成,这些社会资本有助于缓解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发展中所出现的困境。[12](P198)许多集体行为问题的解决通过个人行为或者国家正式的民主程序通常难以奏效,通过社区社会资本及民主国家的权威机构的作用,能使社区问题能得到解决并能实现持续发展。[13](P5-6)其次,社会资本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建设。它的主要功能决定其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构建、维护及利用中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克服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中集体行动所面临的困境。对穷人提供持续的基本服务及对本地的基础设施及自然资源的管理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社会应用功能之一。[14]对于多数中国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现状来说,应当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作用,将以农村基层政府为主体的社区发展外源动力与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内源动力相结合,以共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建设,最终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1] 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美)弗朗西斯·福山.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与发展[J].曹义烜,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2).

[5] Nan Li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London;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19-29.

[6]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7]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8] 卜长莉,金中祥.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1,(4).

[9] 丁湘城.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西部农村个案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0] Narayan and Pritchett,Social capital: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ee Dasgupta and Serageldin,Social capital: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the World Bank,1999.

[11] 杨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验研究——导入新制度因素的两种方式[J].管理世界,2001,(4).

[12] 罗伯特·帕特南.让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3] 李慧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 Narayan and Pritchett,Social capital: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ee Dasgupta and Serageldin,Social capital:a Multifacetedperspective,the World Bank,1999.

猜你喜欢

资本民族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