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贵州松桃苗绣图案艺术特征

2014-08-15秦建星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松桃苗绣苗族

秦建星

(铜仁学院 美术系,贵州·铜仁 554300)

贵州松桃苗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代表了苗族女性文化的精髓。苗绣作为苗族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生活和历史的一种文化载体,其创作题材、造型要素及色彩搭配则主要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古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社会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一、松桃苗绣的起源

根据苗族最终定居特征,我国民族学家把分布在全国各地苗族划分为东部苗、中部苗和西部苗三个部分。据考证,分布在贵州松桃境内的苗族,属于东部苗。据《松桃厅志》所述:“松属皆红苗,以其衣带尚红故名,红苗,盖近代所称,嘉靖元年平苗乱,男皆剃发,衣帽悉仿汉人,唯项戴银环一至二围,亦多不留须者。女苗头以裹布,耳带大环,项著银圈,自一、二围以至十余围不等。上着窄袖短衣,镶花边”。[1]

苗族刺绣起源于何时,经查众多史记上没有记载也没定论。不过,从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躺书》说,虞舜的衣服曾用绘画或印染的情形。[2]查查中国古代史册,无论是河姆渡、半坡,还是大汉口均地处黄河长江中下游,这也是苗族先民们居住的地方。再从苗族民间传说的角度探寻刺绣的起源,“远古时候穿树皮,远古的时候穿竹叶;穿了很长的时期,穿了很多个世纪”,[3]这首苗族古歌透视出苗族祖先与人类祖先从远古社会或传说时代走来。大概也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打柱撑天》、《铸日造月》、《盘古》等歌与汉人的盘古开天、后羽射月的传说一脉相承。至于刺绣来源传说之一是苗族先民为了避兽妖之害,仿照危害人的动物的花纹,在身上刺破皮,涂上朱砂或其他植物原有的色彩。后来,发明了养蚕抽丝纺织做衣,便在衣服上描绘、刺绣花样。还有一说是:相传母系氏族社会,男子要嫁到女方家去,嫁时家人一方面将自然界的鸟虫兽精心绘在服装上,以示漂亮;黔东南雷公山苗族古歌中有这样一段:古时有个奶,名叫务榜香,心灵手又巧,织绣更在行。她生九个男,她生七个女。榜香订规矩,九男把田犁,七女绣花忙。七女七花样,七种花衣裳,各嫁去一方。正是这嫁去各方的七女,将刺绣带到不同的地方,才有了如今苗绣的灿烂辉煌。

二、松桃苗绣针法技艺

每一个支系的苗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或是工艺不同、或是工艺组合不同、或是图案风格不同、或是用线用料不同,但所需要用的绣制工具却是简单而相似的。

(一)工具及材料

苗族在刺绣方面不仅有高超的技艺,还有一整套完美的制作工具:绷架、针、剪刀、顶针、针夹等。绷架指小绣花绷和大的绣花架,一般采用木、竹、金属等制成,小花绷主要是用竹或金属制成,它分为长方形和圆形两种,长方形小花绷多用竹料制成,横的两根长度在30cm左右,竖的四根,长度在8cm左右,这种花绷是作绣窄带条形花边用的,如衣袖、裤脚、胸部花边等,它四根竖轴中间两根是卷布用的。圆形花绷是由内外两个竹或金属圈组成,如用金属做的,采用布条缠好,绷圈直径在一尺左右。绣花架与长方形的小花绷构造相同,只是架面大,多四只脚架,一般用木料制成,用它来绣大型绣品,绣花针:以针身匀圆、尖锋锐、尾钝、孔长的为好,利于送针、抽针和穿线。剪刀:以尖端翘起的弯口小剪刀为好,它在剪线时不露线头,并可避免剪破绣布。顶针:要根据绣者手指大小选择顶针的大小,它是戴在拿针手的中指第二节上,帮助刺绣时推针。针夹:若绣针过小,个别地方绣线大绣得密不易取针时,可用针夹将针夹住,帮助取针抽线。

刺绣的材料是布和线,它们的种类很多。有麻布、棉布、丝绸布、化纤布等,有苗族村民自己织的家蜀布。绣线种类多,有丝线、棉线、麻线、毛线、金线以至锡线和铜线等。

(二)针法技艺

刺绣的针法能看到苗族妇女的高超技艺,苗绣针脚大致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松桃苗绣针法较多,在长兴一带主要以平绣为主,刺出来的绣品栩栩如生。在盘信一带主要以马尾绣为主,绣品生动精美,不过,在绣制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绣制特点,那就是大面积以绣针平绣,其中需要显出深浅色调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用的线插进去,形式多种色彩连接的平面;需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尤为突出。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绣料正面和背面需要显出一致效果的,则采用串针。衣服绣品,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拈花、贴花、补花和堆花等手法来完成。因此,针法在刺绣运用要求非常高,对绣的纹样需要使用的针法也很严,所以,一幅幅精美的绣品是与严谨的针法分不开的。

松桃苗族刺绣做工精致、形式多样、大方而美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松桃苗绣图案艺术特征

劳动创造了美,松桃苗绣图案正是松桃苗族人民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苗族先民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从自然界吸取视觉元素,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图案纹样,用它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图案纹样是各种装饰的主要视觉语言之一。松桃苗绣表达了苗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图案主要用于装饰的袖口、衣襟、裤脚、围兜、背裙、童帽、鞋面、鞋垫等,做工精美,形象生动,各有寓意。

(一)苗绣图案的题材

苗绣,是祖国灿烂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而松桃苗绣是苗族刺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松桃苗绣图案题材大多是以动物花草及表现苗族祖籍故土及迁徙史的图案,极少有描绘人物的。动物刺绣图案有蟠龙、飞鸟、蝶、鱼等;植物花卉刺绣图案有牡丹、石榴、桃花、莲花、李花、梅花等。骏马飞渡、江河波涛、苗王印、星宿花、蝴蝶花等则表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这些图案都富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并且造型夸张而生动。

(二)苗绣图案的构成与造型及配色方式

1.苗绣图案的构成与造型

松桃苗绣的图案构成形式可归纳为具象式、抽象式、表象式。具象式图案构成形式具体体现在整体造型形象逼真、具象,一幅完整的绣品可汇聚各种物象而成,配色艳丽给人以神秘感。主要表现在各种动物、植物的混合式图案上。一个动物的身子可以添加花草、果实,一个动物的脸庞可用人的五官来描绘,这种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造成一种“借喻“的表现手法,突出特征达到美化物象的效果,表现出把多彩缤纷的大自然凝结成一个新的造型样式。抽象式构成形式具体体现在图案构成整体上呈抽象化,局部则参照自然物象提炼变形加工而成,在很大程度上图案纹样被抽象化了。典型的例子是浓缩历史意义的江河故土,先祖迁徙的“弥埋”和“浪务”的象征性图案及几何式纹样。表象式图案构成形式具体体现在根据装饰、表现、象征等艺术形式的需要,并结合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审美习惯、宗教信仰等,将物象形体进行肢解或予以变形,形成新的艺术语言形式,充分表达出苗族同胞对图腾崇拜。

纵观松桃苗绣图案造型,它是不讲究透视关系和结构的,甚至不顾比例与虚实,不讲事理逻辑不求形似,全凭着自己的审美意愿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图案以点、线、面等元素将民族意识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回”形纹、“并”字纹、“令”形纹、“十”字纹、“之”字纹等基本骨式。图案又因所绣材料大小与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角隅纹样、适合纹样等。绣时则按布的经纬“挑针走线“,多曲线和折角,所以刺绣作品中多出现折枝花鸟图案。苗族妇女刺绣不用打底稿,也不必先绘制草图,她们完全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件丰满的刺绣作品。

2.苗绣图案的配色方式

松桃苗绣在用色上不分高低贵贱,只因地域、场合、性别、年龄不同而使用不同色彩。苗族妇女钟情红、绿、蓝、黄、紫、黑等色,色彩夸张变化且对比强烈,配色时既注意客观对象的表现,又糅进梦幻般的幻想色彩,形成了松桃苗绣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胸前花、衣袖花、裤脚花、加花披肩等的用色。松桃苗族女性尚红,因为红色代表青春、生命,是吉祥如意和富贵的象征,红色多用于未婚姑娘和儿童身上,蓝色庄重、沉稳象征成熟美,多用于已婚妇女身上,而黑色深邃、凝重、神秘多用作基本色和男装服饰。苗族刺绣的配色很注意与生活环境的协调和与日常生活的相适应。松桃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居,所以在装饰选择颜色时多选用与环境一致的自然色彩,刺绣作品中大多以黑色或湖蓝色、深绿色布为底纹色,采用彩虹式点缀。这种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妖,色调和谐大方。也许是因为苗族文化渊源于楚文化,故苗族绣品犹如梦幻中镶嵌的彩霞,充满神秘意味的深色底,加上晕变的针法处理使平面的色彩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三)苗绣图案的蕴含寓意

松桃苗绣图案中,作品大多蕴含有象征意义,喻富贵、意避邪、表生命繁衍。不同题材采用不同造型表现技法,运用了赋、比、兴等手法表述了民族的精神状态。

1.图腾崇拜的蕴含寓意

在苗族诸多灿烂的文化中,图腾文化是整个苗族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服饰图案也就起着记叙图腾历史的作用。“龙”作为苗族的图腾崇拜物,是多种动物、多种功能的综合化身,龙在苗族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认为龙能赐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道兴隆,普泽万民,更深层的含义则把龙作为本民族的始祖。[4]善织的绣妇在龙的形象中赋予了祥和、善良的心愿和审美的感情。苗族刺绣中龙造型千姿百态。如有的龙长着许多足,足爪张扬,鳞片层次分明;而有的龙则环节组成无爪无鳞:甚至有的龙头鱼身,展翅飞翔,鸟、鱼、龙合为一体。

蝴蝶在苗绣纹样中出现也比较多。蝴蝶是苗族祖先“蝴蝶妈妈”的起源传说,是美丽和自由的象征,蝴蝶图腾最主要的是突出母性化崇拜,图案中与女性生殖繁衍有关的蝶恋式结构到处可见。至今,从流行在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可窥视到苗族蝴蝶图腾文化遗风。从整体上看,苗族刺绣除了表达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外,也体现了人与动物共存、和谐相处的愿望,释放出生态文明信息,具有现代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2.祖先崇拜的蕴含寓意

在松桃苗绣非常盛行的图案纹样是“弥埋”和“浪务”,这两种图案是苗族妇女服饰盛装诸图案中的母本“弥埋”图案由无数个似马的图案组成,横跨在河水中,苗语叫“大埋挡务”,意为“骏马飞渡”;两边是花塔表示崇山峻岭,层层相叠,相间排列,苗语叫做“高本高介”,意为“金山银山”;外层两边各用一条折线式纹样镶嵌着,苗语称“乃勾阿登”,意思是“大陆上的脚印”,整个纹样象征着苗族祖先迁徙时翻山越岭、骑马飞渡时的情景。“浪务”图案是两条折线形白色横带,中间是一些细小的星点,花纹苗语称为“欧多民务”,表示黄河、长江奔流直下;一边是小山苗语叫“秀高忍”;另一边由许多立形的像花、树、又像人乘船的花簇,花簇下方是水波式纹样,苗语称“昂务乃本”意为“经过大风大浪的妈妈花”;再外层是两条直线和一排小树象征茂密的森林;整个图案表示苗族先民曾住在黄河、长江边上,那里土地肥沃水草充足,森林茂密。这两种图案更多地表示对苗族先祖的敬仰和祭祀。

3.自然崇拜的蕴含寓意

苗族信奉“天人合一”、“万物神灵”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认为人能创造出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思想意识。苗绣图案中动物纹样有龙、凤、蝴蝶、鸟、蝙蝠、牛、狗、猪、马、羊、青蛙等;牡丹、石榴、桃花、莲花、李花、梅花等花卉在苗族绣片中也比比皆是。经过优化组合,神化了人、动物、花草、果木形象在苗族刺绣作品中的超自然形象。如“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等图案表达传统的升官发财、盛世祥和的意愿;如在小孩的衣帽、肚兜、背带上,绣上蜈蚣、蜂子、壁虎、蛇、蟾蛛五毒图案以表达辟邪、消灾、祛病的意念。花草果木则表现出充沛的生命,象征生命的动力源泉,葫芦寓含新的生命,花卉象征少女、青春。

4.生殖崇拜的蕴含寓意

苗族是一个敢于崇拜、善于崇拜的民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苗族刺绣中公开张扬生殖意念,推崇人类生殖繁衍;她们通过刺绣把对生殖的繁衍崇拜以借喻、隐喻表达出来,让子子孙孙认识到人类起源和生命意义。苗族认为龙代表妇女生殖器;象征人类生命之门,“鸟占牡丹”、“鸟啄石榴”图案寓意生殖的方式。牛和鹿是生命与阳气之象征,表示生命之延续。万物之祖的蝴蝶则是苗族刺绣上必须保留的纹样。“莲花”、“石榴”、“鱼”、“青蛙“等图案,使人联想到生命繁衍,石榴多籽,青蛙的繁殖力更强,表达了传统的多子多福、金玉满堂、多子为孝的封建意识。鱼、虾、花、草以象征虾生鱼养,子孙发达;花开草绿,欣欣向荣,以表现其向往自由繁荣的幻想境界。

松桃苗绣依附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活动而存在,在艺术表现中所呈现出来的是苗族人民乐知天命、开朗豁达的精神品质,苗绣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一种审美创造。[5]苗绣图案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体系,是实用性、艺术性的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体现出深远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无穷的艺术价值,它将成为苗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传承下去,坚信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苑中的一朵永不凋零的“神花”。在当下,松桃苗族刺绣图案也吸收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一些现代设计师也从中提取元素加以再创造,使古老而神秘的苗族刺绣图案与现代设计媒介相结合,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和发展空间。

[1]徐 鋐.松桃厅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2]杨昌国.苗族服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潘定智,杨培德,张寒梅.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

[4]田 鲁.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氏族象征符号[J].装饰,2003,(9).

[5]龙湘平.苗族刺绣造型特征[J].装饰,2005,(4).

猜你喜欢

松桃苗绣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发现非遗之美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