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的柔情 以爱之名——谈李健吾之作《这不过是春天》

2014-08-15

戏剧之家 2014年13期
关键词:李健吾厅长夫人

尤 里

“左翼戏剧”,“国防戏剧”盛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健吾的戏剧却如一缕暗香,在单调的政治色彩里,给人一抹清新。他的戏剧作品《这不过是春天》,虽把时代背景放置在了北伐前期,但若褪去时代赋予的政治烙印,以今人之眼光视之,却更愿视作一出充满人性关怀的爱情剧,笔触所及之处,虽以北洋军阀的爪牙逮捕革命党冯允平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但这一切在厅长夫充满人情味的感情中,都被淡化入了背景中,人物不再被政治裹挟流入完全的类型化,取而代之的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有血有肉,有真性子,有真情的活生生的人。

这是一份注定不可能的爱。一个是自小无忧念着教会学校的大户小姐,一个是出身平凡的穷困少年,他们曾经相爱过,只是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她最终选择了安逸的富贵之路,这条路于她而言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自此她与允平便分道扬镳各自天涯。谁能料到世事转换的如此之快,只不过是十年的时间,彼此身份的裂缝竟有着无法跨越的距离,再一次相遇时她已是军阀系统里警察厅厅长的夫人,而他却早已是为革命奔走呼号的革命志士,昔日的旧情人如今却站在两个对立的阵营里,而他们各自的色调亦是那么不相协调:冯允平的冷静和厅长夫人的感性,而这出剧最为动人之处却恰恰在后者对往昔之爱真性情的流露,让人对她有说不出的爱怜。

在感情里,女人永远都是输的那一方,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记忆,无法忘记说明还在心里。柏格森在他的“记忆原理”中认为:真正的时间只有在心理学意义上才能成立,而时间又只能通过记忆才能实现,只有纯粹的记忆才是真正的记忆。

当堂姐告诉她“有一个朋友打远方来看你”“一个老朋友”时,“冯允平?”她一下子就呼出了这个名字,在确认他真的要来见她一面时,她不由惊呼“老天爷!我的心简直要跳出腔来”,然而却又忽然起立“停住,姐姐,我还是不见他”过后又转意的道“我见他”……从得知消息的这短短十几秒内,她的心里的波澜早已翻滚了好些次,从她立即猜出他名字之时起,即便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她仍旧可以凭直觉呼出他的名字,她在追忆的过去里重新寻觅她的时间,一个内在的时间,经年不调的情感。只是,在短暂的沉浸后她忽然的退缩了,当年若不是因自己一心向富贵,他也不会伤心离去,如今再见也难掩羞愧,还是不见的好。只是被勾起的情早已如卸了闸的洪水奔涌而至,理智怎能抵过,于是立马改口又说见,人性深处那最真、最纯粹的性情便在这转念间展露无遗。相见,只怪那份没能忍住的惦念,而“没能忍住”便是动情所在。

只是她的身上却不由让人察觉出一抹悲剧的之味。表面上她是位高权重的厅长夫人,家里的客人不乏各界名流官场政要,有丈夫疼着,下人伺候着。对于官场,她亦略知一二,然而在老练成熟世故的背后,却藏有一颗少女之心,就连冯允平都不得不感慨:“你跟从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变…你的存在折服了我的一切”,但冯允平是理智的,他把一切看得太透了,虽然偶尔也会以“回访小时候青梅竹马”的名义同她调调情,哄得她一时的高兴,但他深知他们早已是两路人,他来探望她,身上的革命任务是首要,至于对她若非要剩下点什么,那也只是些许的友情了。

人生就是那么的残酷,何况是在那样血雨腥风飘摇不定的年代!只是沦陷其中的夫人并未看透,在冯允平所在的几日里,她拼命的想把彼此拉回到往昔爱恋的时空里,渴求闻到他身上哪怕残留的一丝余温,然而当她发现任凭自己怎样挽回都无法再撼动眼前的这个人时,她的梦碎了,(跳起来)“那你跑来做什么?做什么?跑来叫我失望!跑来叫我回味我一生的错误!”。

然而,冯允平革命党的身份还是暴露了,她得知真相后,利用自己厅长夫人身份之便,暗地帮其逃脱罪名,当一切小心翼翼处理完后,再次面对冯允平时,她的再也忍不住了:

夫人:(大怒)利用我,是不是必要?……你把我当做个什么东西,我就这么不配做你的知己?昨天你还亲了我,对了,你还分的出心勾引我!你看事看的那么高贵,看爱看的那么卑贱……你打心里就没有我!好像只有你一个人配活着,此外都是多余!

(冯允平默然地起立,伸手告辞)

夫人:啊!我不要你走!我不要你走!……(温柔的)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

冯允平的“默然”和她的热烈成鲜明的对比。革命固然是崇高的,只是相比在革命的崇高外衣的披裹下却无动于衷的面庞而言,我想人们更愿意去走进那个虽然涉入军阀宦海却敢于袒露真性的丰富灵魂。

冯允平笑她这位厅长夫人不懂革命,而她却言道“至少她比一个革命家懂爱情”,“我不喜欢你这个寡言---寡味----连动作也寡的英雄!”。革命、爱情,在他们之间划出了一道永无法跨越的鸿沟,死死的将彼此分隔在了天涯的两端,谁也都无法涉入进对方的世界,然而厅长夫人比冯允平多的正是那比他更懂的爱情,更懂的人情。而冯允平自始至终的“寡言,寡味”让人们看到一个革命者的理性与冷静之余,难免心生“寡然无味”之感,这个僧人一样的革命英雄,即便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与“并不那么完美”却有着真性情饱满人格的厅长夫人相比,瞬时黯淡无光。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此剧写于一九三四年,时隔近八十年如今读来仍旧嚼之有味。纵然人易老,春难留,纵使人人都留不住他的春天,但人人却都能再过回味他的春天,人的历史未尝不是积淀在记忆中的历史呢,回忆让爱更珍贵。

猜你喜欢

李健吾厅长夫人
夫人与婆子
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朱自清让学生转系
人物志
人物志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潇水夫人
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