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创新,企业为何踌躇不前?

2014-08-14陈晶

中外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风电人力

陈晶

一家专门从事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生产经营近20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重视,按道理说应该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态势,可这家企业却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来效益一直下滑,一些产品也逐渐微利。

目前中国风电产业市场份额十分有限,且已被仅有的十几家大型企业瓜分。作为其下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由于市场规模不大,只能停留在设备检修工程与小部件更换项目的业务范畴内,短期内难以突破这种困局。

毫无疑问,这家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创新研发产品,争夺本来就不大的市场。但是,创新研发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却是步履艰难。

创新需要成本

创新几乎成为企业上下一致追求的目标。产品要创新,营销要创新,管理更要创新。于是,从企业的高层到中层、从销售的前台到研发的后台都在想尽办法,试图将创新元素灌注于企业的生长基因中。但不管是深思熟虑还是灵机一动的创新点子,执行起来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阻力。

企业通过系统性创新,能够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不可忽视的是,创新也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时间成本。这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虽然经营了近20年,也具备了研发新产品的条件,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不大,生产规模也就无法扩大。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年攀升,维持现状已非常不易。

而行业内颇具实力的龙头企业,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产品研发,虽然市场需求没有变化,效益也在面临下滑,但苦心研发出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却能使企业的日子过得从容一些。可七八年的时间成本,对于小企业来说是耗不起的。

机制驱动创新

创新的难度往往在于,确定目标后实现创新的过程。难点在于将涉及部门长久形成的工作习惯打破。因此,这个创新过程所消耗的是企业的时间成本与内部协调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在此过程中需要打破原有的规章、流程,对企业进行跨部门协调,再经过一定周期的试点、试行、验证加以重新规范才能完成。

大企业实力雄厚,市场控制能力强。而对于中小企业,生存才是第一位的。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低,市场认知范围浅,使得他们在创新面前踌躇不前。进行产品的创新是要进行高投入的,其中包括资金、时间、人力、技术等多重因素。但即使咬紧牙关进行创新研发的长期投入,钱少、人少、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何以承受?

企业对创新向往的热情无可厚非,但需要建立一整套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进行有效驱动。第一,无论从产品研发还是商业模式的探索,都应有科研单位、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支持与评估,通过论证创新行动的可行性,保障企业运营成本的有的放矢;第二,要引入资本为创新埋单,通过科研单位、专业咨询机构的数据分析、论证报告,推测未来市场的收益,并建立风险预防机制、资本退出机制;第三,要在进行创新实践期间,由专业的团队保驾护航,确保创新目标的实现。

但是,要建立起这一整套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和创新保障系统,靠单个的企业服务机构是无法完成的。只有依靠平台化的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的创新行动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风电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