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社工”的大爱路

2014-08-13林晶晶宋崇辉

党员生活 2014年4期
关键词:陈宇小静小华

林晶晶 宋崇辉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主一街的友谊青少年空间,一股青春洋溢的感觉扑面而来。色彩明亮的墙面上,有的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孩子们的留言,有的展示着各种青少年文娱活动的照片。这欢声笑语、丰富多彩的画面背后,凝聚着“全国最美社工”、江汉区青少年空间副主任陈宇十余年的心血和付出。

尽管工资不高、没有编制,陈宇却认为自己很富有。她走近“三失”青少年(失学、失业、失管),为他们点燃希望的明灯;倾心帮扶脑瘫患儿、自闭症孩子、重症患儿、农民工子女、孤残青少年等特困家庭,播撒爱的阳光;创立“小脚丫走武汉”社会公益游活动,帮助弱势群体青少年融入社会……

陈宇说,孩子们的笑容,是她幸福和力量的来源。

让懵懂的孩子找到前进方向

2000年,为照顾爱人年迈的奶奶,毕业于湖北大学的陈宇,选择了家门口的社区工作,开始了“孩子王”的生涯。

长堤社区是全省成立的第一家社区,面积小、基础设施差。工作中,她发现社区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可去,要么扯皮打架,要么沉迷网吧,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陈宇刚做完社区广播,突然发现门口围着10来个歪着小脑袋的孩子,兴奋地看着她,其中一个说:“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为她唱首歌行吗?”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陈宇开心极了,这不就是一个引导孩子们的好机会吗?

于是,她建起了“红领巾广播站”,让孩子们自己采访,轮流来当小主播,孩子们兴趣高涨,一放学就往这里跑,连休息天都不落下,再顾不上扯皮打架、逛网吧了。

不到一年,“红领巾广播站”的投稿就有1000多份,还有28篇稿件荣获国家、省市区奖项。“小广播员”余晶欣更是捧回了“全国校园主持人金话筒奖”。如今,这群孩子有的考上了知名大学、有的在部队立功受奖、有的成了设计师……

2007年,全国首批青少年空间建设试点工作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开展。陈宇通过全市公开招考,成为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的一名专业社工。

当时的陈宇,还兼任好几所学校的驻校社工。在一所中学,她接触到了一名叫小静的初一女生。小静一头短发,性格倔强,像个“假小子”一般,经常离家出走,是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陈宇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原来小静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没有正式工作的父亲酗酒成性,六亲不认。

陈宇心疼极了,她决心帮一帮这个可怜的孩子。经过多次上门做工作,小静的父亲不情不愿地来到了陈宇的青少年空间,参加陈宇设计的“亲子环境课”。陈宇请小静和父亲调换角色相互扮演。在课堂上,小静模仿起父亲醉酒后的样子,边像疯子样摔东西边流泪,伤心欲绝。台下的父亲无地自容,双眼通红地向陈宇保证:“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在老师和陈宇多方的帮助下,小静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聪颖的她经过努力,去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陈宇联系爱心人士为她筹得学费,还帮她联系了两份兼职工作。现在,小静常常给陈宇打电话:“陈老师,我以后还想读博士、出国深造!”看着小静的转变,陈宇感慨万千:“孩子们带给我的正能量太多了,让我觉得选择专业社工的这条道路,很值得。”

带迷失的孩子回归正道

在工作中,陈宇深深地感受到,帮助一个人仅有一颗爱心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有信心面对困难,有力量走出困境。

成为专业社工后的那段时间里,不管忙到多晚,陈宇每天都抽出2小时,阅读专业书籍,撰写工作笔记。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考试,并成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特聘的社工专业实习督导。

2008年,陈宇前往香港青年空间挂职交流。她所在的天水围社区,刚刚发生了一起妈妈将自己的12岁女儿及9岁儿子从24楼推下,随后自己也跳楼身亡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悲剧发生之后,整个社区的社工们行动起来,铺开了一次全面的社区女性心理健康测试和辅导。常常是忙到了半夜12点之后,他们仍在开会讨论。香港社工的细致、专业和敬业,令陈宇印象深刻。

而且,半夜回家的香港社工们,如果在路上发现了游荡的青少年,一定会想方设法将他们带回空间。社工们告诉陈宇:“我们这是在和黑社会抢孩子。如果这些孩子没人管,黑社会就把他们拉去做马仔。”

陈宇也深有体会。她就曾亲眼见过,未成年的少女被社会上游手好闲的人拐带,不上学去歌厅陪唱歌。为了瓦解少女的虚荣和义气思想,陈宇找来许多有关少年心理的电影观看研究,分析心理、逐个攻坚,把许多差点误入歧途的女孩们劝回了家。

陈宇有个习惯,走在路上看到打扮怪异、半夜在街上游荡的青少年,她都会主动上前搭话、询问。很多“坏孩子”吐着烟圈,有时甚至挑衅地递烟给她,她微笑摇头,孩子很冲地说:“怎么,你怕死啊?”陈宇微笑答道:“是的,我怕死,你好勇敢啊。”过了一会,孩子自己就不好意思的把烟丢掉了。

“要帮助孩子,首先就要让他接受你,信任你,做他的朋友。”陈宇不仅始终用善意面对孩子虚张声势的挑衅,而且从来都与孩子并排坐谈。这样,孩子没有压迫感和距离感。她的专业就体现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用平等、真诚走进了一个个在别人看来“冥顽不灵”的心灵。

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武汉大学周运清教授曾这样评价她:“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非常尊重别人。”

给缺爱的孩子带回温暖

采访的当天下午,记者跟随陈宇和一名志愿者,来到江汉区汉兴街华安里社区的小华家中家访。走进狭窄昏暗的小屋内,奶奶一见到她便露出笑容,陈宇熟门熟路地将给奶奶买的排骨和青菜放进了冰箱。俩人手拉手的坐下来,聊起了小华的学习。奶奶欣慰地说:“小华很听话,晚上回来就做作业,还帮我做家务事。”

陈宇回忆起和小华最初的接触,当时14岁的他沉迷网络游戏,甚至夜不归宿,他说:“我是渣子,谁都不要我,你不用帮我,我无药可救了!”是什么让这个孩子如此伤心、绝望?

到社区走访后,陈宇了解到,小华2岁时父亲去世,5岁时妈妈又离家出走,他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的不幸、亲情的缺失让孩子自暴自弃,奶奶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陈宇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开他的心结。她带小华一起参加阳光义卖,到同济医院为重病患儿爱心演出;在社区,一起帮助孤寡、空巢老人和残障孩子……一次次活动中,小华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她费尽周折找到小华的妈妈,让一家三口重享天伦之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华慢慢变得开朗,重新回到了校园。

陈宇说:“表面上是问题学生,其实背后更多的是家庭原因。”为了给更多的青少年建立一个全面健康的家庭环境,陈宇在青少年空间设立“家长阶梯课堂”QQ群、武汉市自闭症家长群、家长鱼骨论坛等,为上千名家长提供交流互助、情感支撑;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到社区举办“亲子课堂”、“家庭艺术插花修养”、“社区道德讲坛”等活动,为社区居民传授亲子交流艺术……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陈宇创立了“小脚丫走武汉”社会公益游活动,帮助弱势群体青少年融入社会。每次,她都带领着上百名青少年和家长,包括孤残、农民工子女、自闭症儿童,共同走访了将军故里红安和天河机场、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等39个武汉标志性地点,让孩子们走出去,享受难得的快乐。

这些年,陈宇和她的社工团队共服务青少年72800多人次,发展青少年会员1835人,发展社会志愿者631人,完成社会工作个案辅导209例。她也获得了“全国最美社工”、“武汉地区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回首过去,陈宇说:“这14年里,我和很多孩子、家长一起哭过、笑过、感动过,面对他们的感谢和称赞,我想说,正是与你们共同的成长,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感动,我愿意永远走在社工这条清贫却富有的路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宇小静小华
遇见小华妈妈
《朱顶红》
Tunable Range Interactions and Multi-Roton Excitations for Bosons in a Bose-Fermi Mixture with Optical Lattices∗
新年
Have a Guess不猜不知道
头脑奥林匹克
偶像与起床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加入“缺牙帮”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