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家门口』的『小事』办好

2014-08-12付青峰何维国丁永波

党员生活 2014年5期
关键词:宜城宜城市群众

付青峰+何维国+丁永波

“城市的路灯有多亮,楼房有多高,街道有多宽,我们不关心,我们主要关心能不能喝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办事方便一点,跑的路少一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宜城市通过民意调查,发现群众关心更多的是“家门口”的“小事”。

把优质服务提供在“家门口”、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把民愿民盼落实在“家门口”、把干部作风改进在“家门口”……

坚持从讲清“小道理”、改变“小习惯”、解决“小问题”、关注“小群体”、整治“小环境”入手,宜城市深入查找“四风”问题,努力把便民惠民利民的各项举措落实到群众家门口。

便民利民提效能

“没想到今天这么快就办好了。”4月8日上午,在宜城市小河镇群众便民服务中心,高湾村七组村民黄和明几分钟时间就办完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手续。而以前,要跑几个地方,还经常找不到人。

今年初,小河镇将卫生计生、民政、城建等15项服务职能统一纳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已有800多名群众从中受益。

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快办事,是最实惠的便民举措。宜城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把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保、卫生、计生、民政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群众不出村就能在一个大厅、一个工作日之内办理各种证件、手续,改变了过去进城签字盖章“跑趟趟”、费时费力又费钱的状况。

细微之处见真功。宜城市重点整治“小环境”,从城市背街小巷、广场游园和城乡接合部入手,从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物业服务等群众身边的服务着力,推进电视问政、媒体曝光和群众评议,大力宣传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好党员、好窗口,加快农村网格化管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

同时,宜城市通过构建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该市行政许可和管理类事项由原来的324项精减到212项,对投资项目实行项目秘书全程包办制和限时办理制,让企业家和服务对象真切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

民生导向解难题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咋办啊!”3月28日,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四组残疾人许卫国,拉着该市残联工作人员的手,感动得泣不成声。当天,残联办证人员驱车30多公里前往宜城偏远山区流水镇,在“家门口”为瘫痪在床的许卫国做鉴定,并现场办理残疾人证。

一些“小群体”是最容易被忽视,往往也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宜城市时刻惦记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包括移民、外出务工群众、留守老人儿童、城乡低保户,以及信访户、计生对象户、治安重点户、急诊病患者等,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大力推进“爱心互助联防”“先诊疗后付费”等有效服务方式,让他们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

让“家门口”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是群众一直以来的盼望。眼下,宜城市启动了农村3万人安全饮水工程,12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6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除险加固工程,1000户农村危房和1500套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及小河、郑集、李垱、流水等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在解决小问题上,宜城市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征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全市对前期查摆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和交办,安排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对群众反映的供水不畅、电力不足、渠道堵塞、垃圾污染等问题着手整治,让小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应民之需抓落实

“先看病再交钱,确实方便多了。”宜城市王集镇双泉村村民杨勤超深有感触地说。

3月1日上午9点,杨勤超带着即将临盆的妻子杜可琴,急匆匆地来到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大楼。既没交住院押金,也没有预付住院费,杨勤超仅凭身份证和一张农村医疗合作卡,就办好了入院手续。

这都得益于宜城市推行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目前,该市14家公立医疗机构共有4522人次享受到这一服务。

就业和发展,是群众最直接的需求。宜城扩大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在人流密集地方新搭建电子显示屏,开展免费培训、推荐岗位等双向服务,在“家门口”新增城镇就业近5000人、返乡就业近2000人。为解决部分群众生产经营缺门路、缺项目、缺资金等难题,宜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创业。今年新培育80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20多家本土水晶加工企业。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目前,宜城市启动了3所农村福利院维修改造工程,着手推进了48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落实干部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化解信访积案30多件。

改进作风接地气

“把干部作风改进在家门口,就要讲清‘小道理,改变‘小习惯,切实把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解决掉,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的变化。”宜城市委副书记李诗说,要通过活动的开展“去官气”、“接地气”,转变干部作风,更好地推动发展、造福于民。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讲群众语言,把大道理讲实讲透。宜城以开展“三万”、“工业突破年”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四大家”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一起,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用群众语言说理,用通俗语言说话,实话实说、不兜圈子,用数字说话,重情感交流、交心不隔心,把建设宜居宜业幸福之城等“大道理”分解成若干“小道理”,让群众一点一点地接受,努力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良作风,往往源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宜城向党员干部的吃请风、玩乐风、人情风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惯“开刀”,严肃党的纪律,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市委定期听取“四大家”领导联系基层、包保项目、化解矛盾的情况,对乡镇和市直部门干部反对“四风”、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抽查和问责,研究制定市“四大家”领导定期公开述职、公务接待改进办法等意见。

针对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宜城市对30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对个别宗旨意识淡化、作风飘浮的党组织书记进行了组织处理,对全市220多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大力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干部、网络员、技术员、志愿者联手实行“365天值班、24小时热线、15分钟现场服务”。

猜你喜欢

宜城宜城市群众
才艺之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乡思
宜城市油菜简化施肥技术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宜城板桥风电场入网电能质量测试及谐波治理
宜城市连江河泵站水泵选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