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额尔古纳:祖国雄鸡之冠的绿宝石

2014-08-11王志强

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建设

王志强

额尔古纳蒙古语“宽阔”之意,位于祖国雄鸡版图的鸡冠部,拥有森林、草原、口岸、湿地、河流,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

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得名,西部和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3.11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77万亩。天然草场面积约777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类型保存最为齐全的草场。有森林资源3125万亩,活力木资源储量2.2亿立方米,水资源储量35.8亿立方米。有野生动物200余种,野生植物739种。源于良好的基础条件,额尔古纳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六城联创”的工作目标。凭借着天然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突出的全生态、原生态优势和绿色发展的城市定位,获得国家住建部、环保部和自治区风景园林专家及领导的一致认可。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全生态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额尔古纳市提出“坚持三项原则,做强三大产业,筑牢两个屏障,建好一堡一带,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建设美丽额尔古纳”的发展思路。

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额尔古纳市有丰美的天然草场,肥沃的黑土地,气候湿润,宜农宜牧,盛产无公害小麦、大麦、油菜,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产粮产油大县”、“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市”。2013年,额尔古纳市拥有奶牛头数10万头,产奶牛4万头,牛奶产量18万吨,规模化养殖场(小区)57个。当地还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的入驻,日处理鲜奶能力1400吨,年加工鲜奶量40万吨。

额尔古纳市在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方面,今后的方向是:打好草原牌,建设有机食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肉羊、肉牛、牛奶产业基地;打好森林牌,建设有机食品菌类生产基地。加大黑木耳、蘑菇、猴头菌类种植基地建设;打好生态牌,创建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将大麦、小麦、油菜种植基地,申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保障绿色食品原料的供给,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促进油料、面粉、麦芽的精深加工,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打好特色牌,建设有机地理标志产业基地。将纯天然的山野菜认证并培育精加工。将额尔古纳河冷水鱼及蜂蜜申报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打好休闲牌,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机蓝莓、树莓、蔬菜、瓜果采摘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增强科技含量,探索温室进行无土栽培发展基质培养、营养液栽培等技术,加快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产业的发展。

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端旅游产业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16处,其中A级以上景区6家。4A级景区1家(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于2013年1月晋升)、3A级景区1家(湿地景区),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小火车建设项目预计2014年试运营。全市旅游住宿接待床位20000余张,家庭游接待户近200家,家庭宾馆近200家。家庭宾馆和家庭游接待户几乎覆盖了全市的各个苏木乡镇,成为游客体验民俗民风的首选。全市旅游从业人数达到4200余人,带动社会间接就业15000余人。2013年全市旅游人数170.1万人次,旅游收入15.19亿元。

额尔古纳湿地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2013年“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最美森林旅游景区”。湿地游、森林游、界河游、家庭游已经成为额尔古纳市重点打造的旅游王牌。

今后额尔古纳市的旅游产业,主要在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一是以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黑山头古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二是以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临江原生态景区、哈乌尔河景区、白桦林景区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三是以俄罗斯族、回族的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四是以俄罗斯为目的地的境外旅游品牌。五是以探寻蒙元文化、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的自驾游旅游品牌。继续完善蒙古族出行线路、民俗风情旅游线路、生态观光旅游线路、自驾车游览线路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构建新型中俄合作体系,促进口岸经济

额尔古纳市依托口岸及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突出产业招商、大项目招商、境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四个重点,在引进大项目、培植出口龙头企业、扩大外贸和外经贸发展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建好我国向俄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今后额尔古纳市的口岸经济将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一是跨境铁路建设项目。加快海拉尔—拉布大林—黑山头铁路项目建设,规划黑山头普里阿尔贡斯克跨境铁路项目;进行莫尔道嘎—室韦—俄罗斯别列佐夫矿山跨境铁路规划,落实国内段铁路建设。这两条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俄毗邻地区间经贸合作新的通畅、便利、快捷的欧亚大陆桥。二是建设室韦口岸跨界矿石皮带输送项目。运送进口铁矿石,跨境输送带作为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运输方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口岸过货量的需求。三是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在黑山头、室韦两个口岸规划建设26.8平方公里的额尔古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将其建成集进出口加工、边境互市、国际物流、口岸界河特色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体。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利用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进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口岸特色经济,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和兴边富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打牢民生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额尔古纳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民生情结”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打牢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2013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各项支出资金达7.5亿元,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一半以上。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22万余元,救助贫困患病人员9121人次;为全市65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2205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66万余元;投资1500万元新建两栋144套廉租住房;为160户城镇低保户、279人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5万元。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改善,重点投入资金,投资100万元建起了2000立方米的蔬菜仓储窖,购置储存十多个品种蔬菜2000多吨,并设立了10家平价蔬菜直销点,由政府出资提供平价蔬菜,同时为市区内1163户低保家庭每家发放了100斤左右的免费蔬菜。投资500万元开通了城市公交车;投资3820余万元进行了市区水源管网扩建和平房区域供水管道修建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了体育馆、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投资1808万元新修了11条市区混凝土道路,并对133条巷道进行了硬化;投资2.4亿元建设了兴通热力新热源厂项目,为市区百姓的供热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一系列的民生工程,每项内容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真正解决百姓“衣食住行”的实际问题,让“幸福”成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温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额尔古纳市民生事业的关注领域将不断扩大,民生工程的触角将更广、更深,越来越多的群众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建设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摘牌”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