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击孝顺”等二十三则

2014-08-11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7期

【网络热词】

突击孝顺

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微博、微信里都会出现大量有关“孝顺”的话题,描述着父母如何伟大,并为他们祝福,更有商家趁节日之机发起促销攻势。实际上,虽然有不少人通过刷屏的方式给父母送祝福,但他们的父母却未必会使用这些社交工具,通常都看不到。有网友坦言,许多人在节日当天转发如何爱父母的“心灵鸡汤”,可在平时却与父母鲜有交流,这并不是孝顺,多做些实际的事才是对父母真正的爱。

助人快感

助人快感是指在帮助别人时产生的快感和能量激增的感觉。当你真心实意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内心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帮助你减轻压力,有益身体健康。“助人快感”一词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恰尔蒂尼首创,用来形容他的研究中频繁帮助别人的被试者体验到的快感。这些良好的感觉会降低压力荷尔蒙的产生,从而增进心血管健康并巩固免疫系统。

副科病

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也就是说,在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人数比例仅为万分之四。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由于升迁慢,在中国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中,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在“金字塔”的底层燃烧着青春与激情,在办事员和科员两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由于很多人工作了几十年还是副科长,于是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世袭招聘

世袭招聘是以近亲繁殖为特征的招聘方式,指在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招聘过程中,一些岗位内定了职工子女,成为内部世袭制,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秩序。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89.8%的受访者认为这种不透明会“令央企裙带关系泛滥”。有评论指出,要想真正确保国企“就业公平”,关键不在是否“公开招聘”,而在于国企自身是否充分实现市场化,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前者只是治标,后者才是治本。

【月度关键词】

六月新闻关键词:足球

汉字解析:“足”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足”和“正”的字形相同。不过,在对字形的解释上有一些差别。“正”字上部的口,代表城池。“足”字上面的方口,则代表人的膝盖,而下面一个“止”,代表人脚。膝盖和脚合起来便是小腿,这也是先秦时代“足”的本意。魏晋以后,“足”就专用于指人的脚部。此外,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也被称为“足”,如碗足。

上榜理由:6月,2014年巴西世界杯点燃了夏日激情。除了为数众多的球迷、伪球迷,大批彩票迷也是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足球饕餮盛宴的积极参与者。过去,对于大多数球迷而言,可能根本搞不懂赔率、盘口和精算师,只会为某支球队或某个球星加油。但今年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随着彩票条例的放宽,越来越多的球迷参与了互联网彩票押注。据统计,仅世界杯开幕当天,淘宝网上就有超过200万用户购买了足彩。值得提醒的是,球迷在狂欢的同时,不要忘了网络彩票安全,谨防上当。

【舆情观察】

回应舆情慎用“新名词”

“四川合江交警带女下属开房丢配枪”事件,无疑是6月初的热门话题之一,相关讨论微博已超过12万条。有关负责人回应时“不算丢枪,是‘暂时失控”的说辞,招来各界批评。有媒体引述《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正式文件予以驳斥,“枪支‘失去控制并非规范的法律用语,只是地方的‘新名词”。

通观这起事件,官方回应公共舆情却引发了舆情的二次灾害,成为舆情应对的败笔。实际上,在回应舆论质疑时,背离公众的认知常识,用新的话语解构并定性,只会给公众推卸责任、弱化事态严重性、为责任人开脱之感。

不容忽视的是,类似案例并不鲜见。近年来,在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事件中,相关人员下结论时常见各种“文字游戏”,从过去的“躲猫猫”“保护性拆除”,到近期的“抱的是女同学”“和异性开房是谈工作”等典型案例,都招致舆论的集体声讨。这也充分说明先“生造名词”、再进行“名词解释”的回应方式只能引火烧身,令公众对官方回应失去信任。面对舆论高压,有关人员回应时的“灭火心态”可以理解,但消除影响的回应原则是坦诚——从根本上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试图混淆视听、大事化小。

【热门图书】

为什么怀念贾大山

年初,《光明日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旧文《忆大山》,引发了文坛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位已经离世十多年的著名但不甚高产的作家、县文化局局长的追忆与怀念。

贾大山无意追逐潮流,所有作品都带有乡土特有的幽默和他对时代的思索与社会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贾大山)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贾大山的作品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思,不忿恨、不抱怨,而是积极地思考解决之道,充满了正能量。“这大概就是我为什么会怀念贾大山的原因。”作家苏墨说。

(摘自《工人日报》)

【每月流言榜】

用科学击碎流言

流言一:“高大上”的水能改善体质

真相:有人说喝碱性的苏打水可以改变酸性体质,也有人说喝富氧水能让精力充沛。在医学上,其实并没有体质酸碱性这一说法,想通过饮用食物来改变体质的酸碱度并不科学。

流言二:一孕傻三年

真相: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含量会逐渐升高,令女性在怀孕时感到大脑部分功能明显减弱。这种大脑重塑过程的变化,其实更能促进她们改善思考和认知能力。

流言三:胡萝卜切碎烧熟吃才有营养

真相:β-胡萝卜素确实是脂溶性的,但脂溶性并非是靠烹调时的热能来溶解,而是在肠道中由脂肪来吸收,并且烹炒胡萝卜会让水溶性维生素大量流失。 (摘自《工人日报》)endprint

高钙奶更补钙吗?

所谓高钙奶,顾名思义就是钙含量更高的牛奶。高钙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从而使奶中的钙含量高了一些。

有人认为,高钙奶的钙含量比纯牛奶多一点,补钙会更好。其实,牛奶本身就是一种高钙食品,而且牛奶中的钙吸收率也很好,人为给牛奶“补”的钙量不大,吸收也不理想。成人在正常饮食之外,每天喝半斤普通牛奶,再加上绿叶蔬菜或豆腐等高钙食物,就可以满足每天的钙需求。没有必要刻意买高钙奶。 (摘自《科技生活》)

【指点迷津】

室内污染治理值不值?

装修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是甲醛。目前所有对甲醛治理的产品都基于一个原理:甲醛极易溶于水。因此,在空气中喷水可以吸收部分甲醛。然而,甲醛的释放非常缓慢,这种方法只能起到短期作用。要想通过较为低廉的手段有效控制污染物,只有一个方案:通风。

既然通风是最好的治理方式,为何市场上还有那么多室内污染治理公司呢?环境检测专家王小兵给出的回答是,大多数公司都在卖概念,“明白人毕竟不多,治理基本都是骗钱的”。由于标准检测条件和居住状态的不一致,导致检测那一刻跟居住那一刻是两个不同检测结果,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更多起到的是心理作用。在王小兵看来,这没必要,也没意义。 (摘自《报刊文摘》)

【生活提示】

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很自然地,大家都举起了手。

这时,韩启德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中,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也就是说,100个4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并产生服药的经济负担。

医疗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摆正医疗的定位。韩启德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医疗)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

【智慧锦囊】

西方人的“鸡蛋论”

对于西方名人们有趣的“鸡蛋论”,你能领悟其中的哲理吗?

“一只坏鸡蛋的危害是一只好鸡蛋所无法弥补的”(查丹纳的法律论);“鸡蛋越多,就越难孵出小鸡来”(托富勒的改革论);“黑鸡下的是白蛋”(纳尔金的经济论);“不打破鸡蛋,就煎不成蛋饼”(罗伯斯比尔的革命论);“炒熟的鸡蛋无法复原”(皮·摩根的哲学论);“聪明人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一只篮子里”(塞万提斯的小说论);“借鸡生蛋,往往是致富秘诀”(丹尼尔的财富论);“今天一只蛋,胜于明天一只鸡”(福莱格的创造论);“鸡蛋应该放在铁篮子里”(巴菲特的投资论)…… (摘自《新民晚报》)

【人生感悟】

口下留情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炼口德,就是修炼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

说话有原则:不知而说,是不聪明;知而不说,是不忠实。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刀剑。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言不可轻说,若说后更改,不如不说;言不可轻诺,若诺后更改,不如不诺。所以一言半诺,俱宜谨慎为要。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无用。口舌祸之门,灭身之斧也。

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悦,怀恨甚深。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不当说而说,是瞎说,瞎说易惹祸。对失意者,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摘自新浪博客)

【名人故事】

翦伯赞的原则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冯玉祥请他讲授历史时,让随从和亲朋好友也参加听课。一天,翦伯赞正在讲课,蒋介石正巧来到冯玉祥的公馆。冯玉祥向蒋介石介绍翦伯赞后,汇报说是请他来讲历史课,蒋介石连声说“好”:“你继续讲,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翦伯赞却回答:“对不起,现在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在座的人一听“到了下课时间”,都拿着记录本走了。蒋介石十分尴尬。

一个教授,拒绝领导听课,至少放弃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却实实在在发生在翦伯赞身上。他曾坦言:“真正的学术,绝不会服从刀剑的指挥,更不会变成政治的婢女。”这是他一生所坚持和遵循的原则。 (摘自《思维与智慧》)

【去伪存真】

岳飞背上刺的并非“精忠报国”

岳飞背上的刺字,本是“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中写得很清楚:“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

在中国古代,尽忠尽孝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而精忠、至孝则多为君主、朝廷、公议、时论对表现卓绝的忠臣、孝子的褒奖。就为人臣子者自身而言,只能用尽忠、尽孝来严格要求自己、勉励自己,却决不能用精忠、至孝来夸耀自己、标榜自己。

岳飞从军后,舍生忘死,赤胆忠心。后世写他的小说、戏曲便常常以精忠为名:如《精忠记》《精忠全传》等。也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流传,“精忠”与“尽忠”才渐渐被后人混为一谈。 (摘自《文史博览》)

【史海钩沉】

范仲淹对风险行业的关怀

一次,范仲淹在江边看到游客们都在点一道菜:鲈鱼。这道美食是江南人的骄傲,曾经促使东晋高官张翰为食这道菜而辞职回家,可见其诱惑力之大。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风险行业:捕鲈鱼。渔夫驾着一叶小小的轻舟,出没在惊涛骇浪的江面上,用自己的性命去博取水中的美味,以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endprint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从这一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中看见了人间的艰辛,从而产生对风险行业者的关怀。于是有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名句。范仲淹能成名相,非偶然也。

所以,对生产者的关怀,消费者不能因为对其生产行为已经付出报酬而减弱。关怀,其实也是一种报酬。

(摘自《光明日报》)

【咬文嚼字

解读中医的“中”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

而“中医”的“中”字正是源于这些思想。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思就是说,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

(摘自《扬子晚报》)

【图片趣闻】

一名俄罗斯摄影师在加拿大马尼托巴湖度假时,拍到两只北极熊的浪漫场景——如同在音乐的背景下跳起优雅的华尔兹。

(摘自环球网)

【最新发现】

各种语言发音相同的一个词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没听清别人说的话时,他们会说“啊?”。这个词似乎全球通用:它在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的形式与功能都非常相似。

在交流当中,当人们无法适当回应时,需要一种迅速表明交流出现问题的信号。这个词必须简洁、容易说出,还必须表示疑问。由于这些功能性要求在各种语言中基本一致,导致各种语言的口语以相同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英语是“Huh?”,汉语是“啊?”,西班牙语是“E?”,老挝语是“A?”,荷兰语是“He?”,这些都是表示疑问的最短音节。

在进化生物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基本原则:当不同的物种在类似的环境中生存时,它们能够独立地进化出类似的特征,这一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调查】

“80后”农民工的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除去人均2万元日常消费金额,新生代农民工每年春节礼品消费为1915元,每年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消费1496元,合计年消费金额可达2.35万元。而分析其消费结构可知,“生存资料”所占比重超过五成,“发展资料”比重近四成,“享受资料”比重则不足一成。

研究认为,初中以上学历的“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出现异质分化,分化成积极奋斗型、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得过且过型和自我矛盾型五类生活方式各异的群体。其中,积极奋斗型人数最多,比如他们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结伴旅游等社交活动,也愿意在网络上查找信息并发表个人见解,这都反映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打破“同血缘、同乡缘、同业缘”的圈子限制,逐步融入城市。 (摘自《解放日报》)

【心理课堂】

七种心态埋没才能

大脑的潜能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可实际上,我们总在自我限制,把精力浪费在自我消耗的心态上。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发挥出真正潜能的1%。以下几种心态会埋没一个人的才能:

1.过于专注细节,花80%的时间做20%的细节工作。2.将问题归咎于他人,从而失去改变现状的努力。3.沉湎于过去就是逃避当下的困难,会摧毁行动力。4.事必躬亲,并怀疑别人的能力。5.否定自己,把精力放在“努力做好与自我怀疑”的内在消耗中。6.计较得失。太在意眼前的结果,会使目光短浅,失掉更好的机会。7.压抑负面感受。 (摘自《广州日报》)

【社交礼仪】

说句“你好” ,第一印象佳

怎样在初次见面的时候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再新奇的开场白,其实都抵不过一句平淡的“你好”。据《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简单的一句“你好”就已经携带了足够的信息,能让对方得出你是否可靠的结论。

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综合》上的这项研究显示,一句“你好”只需 300~500 毫秒的时间,但是这段时间足以让人对讲话人形成良好的印象。

研究者德鲁·伦德尔表示,人们在听到一个人声音的瞬间就能做出判断,有礼貌的问候可以让他人觉得舒服。最重要的是,当双方还不太熟悉的时候,简单的问候是最保险的开场白,太多的修饰可能会适得其反。 (摘自《生命时报》)

【他山之石】

台湾话里的人情味

台湾人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在一些隐讳的、负面的事物上往往会婉转地换一个说法,使冰冷生硬的气氛也变得温暖灵动起来。(注:下面这些词前面的是大陆用词,后面的是台湾用词)

关于生离死别:死亡——往生,死是新的一轮开始;下葬——上山,不管在世时得意不得意,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

关于学校教育:盲人学校——启明学校,尽管眼睛看不见了,但还要点亮一盏明灯;聋哑学校——启聪学校,无声世界总有边界,找到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门。

关于人体生理:愚昧——憨昧,你信不信,未经开化的人都是老实人;假肢——义肢,尽管不是货真价实的原装货,却是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摘自《中国青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