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校园绿化建设★

2014-08-11陈倩云蒋天洁

山西建筑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设计绿化

陈倩云 蒋天洁 马 震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谈校园绿化建设★

陈倩云 蒋天洁 马 震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学校园景观发展史,对校园绿化环境在教书育人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予以探讨,并通过对校园绿地的系统规划,充分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以此来建设绿色文明校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学院师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校园绿化,绿色精神,建设

0 引言

人类在计划方面最成功的冒险知觉分析显示,他既不是努力对自然作全面征服,也不是籍着尽可能将自然恢复其原有的状态,更不是排斥自然,勿宁是将他的工作与自然的工作和谐地结为一体(西蒙特,197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协调的结合在一起。

1 园林绿化建设概述

1.1 研究动机

近年来教育部开始提出生态校园的规划与自然融合共构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自然的机会,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多样绿色,而努力创造一个永续生态校园环境。通过景观布局,美化装饰校园,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具有净化空气,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态环境艺术式绿地,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来工作、学习、生活[1]。

在校园的整体规划上除满足空间需求及规模之外,更应该根据办学理念去探索空间气质(赵家麟,1998),不应只是改建或新建空间,而应是在规划的基础上去创造宜人绿色环境,强化学校环境品质。如何设计出在彰显校园特色的基础上生态宜人的校园绿化环境,是本研究探讨的重要议题[2]。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研究范围。我国独立院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此后到2003年,独立院校飞速发展,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院校多达300多所,有本科在校生40多万人。经过不断改革升华、优胜劣汰,截止到2013年6月19日,全国独立院校共计287所。在用地紧张、人多地少的今天,校园规划应该紧扣城市发展,在未来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上应如何彰显学院特色又满足学院内各阶层所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为研究范围。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作为设计操作实例,主要设计范围为校园南门公共开放景观,设计的主要使用人员包括耿丹全体在校生、全体教职工人员、外来人员等。

1.3 研究流程

设计程序四阶段见表1。

1.4 校园绿化建设的设计三原则

1)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长远规划。学院校园绿化建设应该遵循现代化与生态化并进设计宗旨,积极营造一个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有绿色空间的学居环境。 2)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尽量为师生创造出多样式空间——围合、半围合空间。同时重视校园绿化的精神功能的塑造,通过景观绿化来展示学院文化精神。3)植物造景,增加学院绿化面积。创造学院“小气候”,与当代城市绿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绿化效益和景观效果。在绿地中做好植物群落配置,多种树种搭配,大乔、小乔、灌木、地被植物搭配设计,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绿化带[3]。

表1 设计程序四阶段

2 国外案例分析

2.1 克兰布鲁克学校景观设计

克兰布鲁克学校是在“建立一座公园中的学校”的追求下设计的。景观设计旨在提供灵活多变的空间,使教学与娱乐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这项景观由倾斜的草场平面、繁密的植物堤岸、木制或混凝土座椅以及茂密的小树林组成。中央庭院将以“绿色空间”之名点亮校园中心的生活(见图1)。

由木制或混凝土长椅包围的小型“豆荚屋”从绿色空间中创造出不同的色彩。座椅遍地的状况可以让不同规模的学生群体在此聚会。学校曾要求在场地的中央设立一处车辆入口,设计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了一处质量很高的铺地,它在上下学时是繁忙的车道,而在上课时间这里则变成可供学生活动的广场。这座庭院同样也可以用作潜在的学习场所,这里非常便于各个班聚焦。

克兰布鲁克学校景观设计是现代元素与绿色设计的有机结合。设计师让连接各个教学区域的公共空地变成了“绿色空间”,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的扩大这片绿地的功能性,让绿地实现了功能性与美化感并存的最终效果。这一点也是该设计灵魂所在,同时也为本次方案找到了突破口。

2.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共绿地设计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共绿地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景观的文化特色。广阔的草地广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聚会要求,它为大家的午间时光创造了无限乐趣。设计为师生提供多功能场地,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见图2)。

从两个案例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绿化对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性,绿色场地可以当作学生除上课以外所有业余时间休憩的场地,因此打造绿化场地的多元性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宗旨。

3 校园绿化建设设计方案——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为例

3.1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设计目的及意义

1)校园绿化设计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多功能、多形态的原则,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绿色空间,形成特有的风格。

2)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设计出与校园文化结合的景观空间[4]。

3)整体方案要做到点、线、面结合的景观设计最基本设计原则,还应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学院中形成多层次,丰富多彩的绿色环境。

3.2 初期草图

1)方案一:该方案场地划分明确,但功能单一:对本次设计定位有误,设计要求为师生提供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场所,但方案一只为该绿地设计角色的交通要道,只提供绿地交通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

2)方案二:正好与方案一相反,绿地景观设计太复杂,违背设计原则。

3)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与方案二的优点,用简单的线条来诠释景观的美感。最终定稿,方案三为最终方案。

3.3 最终设计方案

该设计处理手法虽简单,但却由不同材质来划分出功能区域。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左右,用这种手段来区分私密与开放性空间,石材与木材主要来区分道路走势,软质铺装与硬质铺装来划分功能区域(见图3~图5)。

本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师生。在学院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功能性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对于美感与绿化的追求应更进一步。让绿化设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院[5]。

4 结语

创造校园绿化建设复合价值,创造适宜、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以此来增强学院绿色气息。规划中所有的景观元素都具备多重功能,利用生态的多重性使每一个景观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互动式的产生各种不同的剩余价值,共同创造多样的校园绿色空间[6]。在当代绿色校园精神的浪潮下,倡导绿色校园文明,长期坚持把学院精神贯彻到校园景观绿化当中,美化校园环境,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俞孔坚,等.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65-167.

[2]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1):144-151.

[3] 刘 剑.寻求高校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新基点[J].硅谷,2008(19):195-196.

[4] 简坡,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31-32.

[5] 肖爱民.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新校区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27):45-46.

[6] 满红,孙王琦.大学新校园景观的特色设计[J].房材与应用,2004(3):13-14.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HEN Qian-yun JIANG Tian-jie MA Zhen

(GengdanInstituteof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1301,China)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velopment, discussion on the campus green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a scientific plan of the campus green space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green space, in order to build a green campus culture. Improv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s to create a quiet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mpus green space, green spirit, construction

1009-6825(2014)11-0227-02

2014-01-24★:2012年度北京市教委民促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陈倩云(1992- ),女,在读本科生; 蒋天洁(1982- ),女,讲师; 马 震(1991- ),男,在读本科生

TU985

A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设计绿化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