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困境与营销策略思考

2014-08-11陈媛

出版广角 2014年12期
关键词:出版业网络营销新媒体

[摘要]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进入体制转型的浪潮中,同时又遭遇新媒体市场的冲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型高校出版社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营销,顺利实现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出版业;网络营销;

[作者简介]陈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在“新媒体”问题上,首先要指出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区。一直以来,在有关“新媒体”的讨论中,我们总是从技术层面讨论何谓“新媒体”,讨论结果只能是将“新媒体”与“数字化”等同,这样的讨论实则是无意义的。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必须从媒体的角度出发,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1]。

那么,何谓“新媒体”呢?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可定义的概念,其始终处在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之中,但是其极限不可能超出互联网本身。因此,如果要定义“新媒体”的话,那么“新媒体”就是“互联网”,其是“互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灭亡,所有的旧媒体都将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转型成为新媒体。因此,对旧媒体而言,数字化只是手段,新媒体化才是目的。仅仅满足于数字化,必然会在新媒体时代遭遇发展瓶颈。

一、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业变革

当数字技术出现时,传统出版业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恐慌,似乎传统出版业就此将终结。然而,当新媒体时代来临时,传统出版业却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淡定。原因何在?在传统出版业看来,新媒体和数字化没有本质区别,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数字技术,那么新媒体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事情就这么简单吗?在笔者看来,对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威胁,恰恰不是数字技术,而是新媒体。具体理由如下:

1. 新媒体引发内容革命。首先,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并且实现了超大生产(extra-production)。由此,产生了如今热议的大数据。其次,内容创造主体的变革。传统内容创作的主体是职业作者,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以一种高度自由化的方式从事写作与翻译活动,并且在规模上远远超过传统职业作者群体所生产出来的内容数量。再次,内容组织形式的变革。传统内容组织是基于纸媒介基础上的,而新媒体的内容组织是基于网页以及超文本链接基础上的。后者在组织成本、组织效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2]。最后,内容的多媒体化。传统出版物由于受到自身媒介的限制,其内容只能是平面的,以文字为载体。而新媒体下的内容则是立体的,并且是多媒体化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内容集合。

2. 新媒体引发消费革命。在新媒体环境下,“免费的午餐”到处都是,虽然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但因为是免费的,所以令人趋之若鹜。尽管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就是任何免费的没有商业价值的生产都不可能持续下去。的确,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优质个体作者不可能持续生产下去。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作者数量是巨大的,新媒体不可能遭遇内容枯竭的问题。而传统出版则会因优质作者体力、智力、创作效率以及报酬等方面因素,遭遇周期性的内容短缺。加之免费内容将消耗大量的市场份额,传统市场必然会遭遇消费危机。

3. 新媒体引发市场革命。在传统市场中,出版企业一直是出版活动的主体。而在新媒体时代,作者以及新媒体机构将成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在数字化浪潮中,出版企业往往认为,只要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数字化了,便意味着实现了转型。然而,真正的转型是主体的转型。在新媒体时代,出版已经呈现明显的先网络后实体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上开展自我营销,在拥有谈判筹码(粉丝群体)的基础上再和出版社谈合作。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出版机构如果不能够完成主体的转型,不能够新媒体化,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必将遭到全面危机[3]。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困境

自2007年以来,高校出版社进入转制浪潮,脱离体制保护的高校出版社直面新媒体市场的冲击。大型高校出版社面对新媒体都有一种如临深渊之感,何况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必然遭遇巨大的市场危机。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高校出版社在体量上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从趋势来看,新媒体市场与传统市场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新媒体市场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1. 传统市场中的价格战。从近几年的出版业变化来看,市场占有率所引发的马太效应愈发突出。大型出版集团由于在资金上占有优势,往往以低价促销的方式抢占市场。而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失去体制保护的情况下,短期内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从而在传统出版市场面临生存危机。

2. 新媒体市场中的主体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并且呈现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趋势。在传统市场中,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已无法和集团化的出版企业抗衡,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散兵游勇”来蚕食市场,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此外,由于在技术上不具有优势,以及版权保护制度上的缺失,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难以在市场中获得优势地位。

3. 新媒体市场中的内容竞争。在传统出版市场中,出版社始终奉行 “内容为王”的原则。但是在新媒体市场中,在海量免费内容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陷入惨烈的价格战之中。大型出版社由于占据资金优势,可以给优质作者提供更好的待遇。而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自身盈利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不可能在价格上和大型出版社进行竞争,必然会遭遇人才流失的困境。

三、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营销策略

对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困难是重重的,但是仍旧有杀出重围的机会。正如当下所言,新媒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必须转变思路,在以下方面进行营销突破。

1. 树立新媒体意识。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长期处在体制的高度保护下,市场化程度非常低,严重缺乏市场意识。不仅如此,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与体制存在牵连,在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待遇问题上都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因此,对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树立新媒体意识是第一步。那么,何谓新媒体意识呢?新媒体是一种综合性媒体,是过去所有媒体的综合[4]。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小型高校出版必须以媒体的方式从事活动。具体而言,树立高度的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扩大与其他新媒体机构的合作。

2. 跨媒体经营。或许有人会说,传统出版已经陷入困境,跨媒体经营很可能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以沪江网与星火英语为例,从而论证跨媒体经营的可行性。沪江网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英语教育的网站,2006年后开始商业化运作。经过5年时间,沪江网已经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品牌价值超过2亿美元。星火英语是隶属于山东星火传媒集团的英语教材品牌,创于1997年,至今累计发行量1500万册。这两个企业都是跨媒体经营获得成功的范例。相比而言,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资金、人力和现有资源上都具备放手一搏的条件。

3. 利用新媒体打造品牌产品。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一方面要靠内容,另一方面要靠宣传。中小型高校出版社依托高校在内容资源上的优势,具备开发高品质产品的能力。出版社与作者之间是一荣俱荣的关系,出版社有义务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作者提升知名度,如制作学术视频、教学视频以免费的方式投放在网上。同时,出版社也可以采用签约的方式,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共同繁荣。

4. 发展社群电商模式。对于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入驻京东商城、当当网、淘宝商城等传统电商的作用并不明显。首先,传统电商设置了太多的门槛,而且入驻成本较高。其次,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产品主要是教材和学术产品,受众范围较为特定,在大型网店中开展营销,销量不见得会有所提升。此外,从销售数据来看,出版业主要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网络销售的份额在20%~30%。也就是说,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即便是在大型电商中开展营销,其所面临的竞争依然是相当激烈的[5]。

那么,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网络营销出路何在?以罗振宇(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模式可供借鉴。罗振宇于2012年12月在优酷上发布了第一款新媒体产品——罗辑思维,并且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聚集了100万的粉丝群体。同时,罗振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成功实现了社群电商的转型。罗辑思维这一新媒体品牌的市场估值至少在1亿元人民币,这可以说是新媒体引发的市场奇迹。因此,走社群电商之路的成本风险是非常小的,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完全可以复制这样的模式。

[1] 柳建尧,沈楠. 国际领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态势观察[J]. 中国编辑,2012(5):34.

[2] 朱景福. 基础教育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例谈[J]. 科技与出版, 2012(7) :56.

[3] 王豫.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教育出版模式研究[J]. 出版科学,2012(2) :78.

[4] 陈楷根. 数字化时代地方教育出版社如何转型[J]. 科技与出版, 2012(1):42.

[5] 韩建民. 专业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J]. 现代出版,2011(6):60.

猜你喜欢

出版业网络营销新媒体
“三只松鼠”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汽车行业如何“玩转”网络营销——以宝马MINI PEACEMAN为例
网络营销也玩“田忌赛马”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