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4-08-08王欢祝阳

现代情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影响力价值观大学生

王欢+祝阳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4YB1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项目编号:NCET-10-0264)。

作者简介:王欢(1965-),女,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互联网络文化及社会治理,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理论探索·

〔摘要〕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与折射,代表着全社会价值观的总体变化趋势,探究网络对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影响,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以北京邮电大学111名“90后”大学生为例,分析网络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影响力。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的变化、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思考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效用;对比分析五大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从上网时间和网龄两个维度,探讨上网情况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90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4.009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4-0044-06

Empirical Research on Network Influence on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Wang HuanZhu Y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represent the overall changing trend of the whole society value,which is the microcosm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value.The paper has a great time significance for its study on the network influence on value formation and building.Taking 111 BUPT students for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twork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value building and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from the aspects of main changes,changing reas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The paper explored the function of network on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 formation from two sides,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five media's influence on value,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value building from online time and“net age”.

〔Keywords〕network;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values;building;influence

1研究问题之经纬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某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与属性。价值观则是对这种“价值”(即事物本身意义、重要性)总体的评价和看法。Kluckhohn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或外显或内隐,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及其结果的选择[1]。Rokeach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2]。价值观是个体考虑问题时所看重的原则和标准,是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术界对价值观的研究由来已久。德国哲学家Spranger在《人的类型》一书中将价值取向化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与宗教型;美国行为学家Rokeach以“行为方式”与“终极状态”为标准,将价值观化为目的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各由18项价值信念构成,形成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价值观调查方法(RVS);国内学者也有关于针对价值观结构的研究,譬如杨国枢的自我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3],张进辅的目标价值、手段价值与评价价值等[4]。

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特定的人生阶段与不同的环境熏陶下会呈现不同的特征。90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的形成深受学校、家庭、社会等传统环境因素的影响。网络日益普及,并不断渗透到现代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90后大学生是接触网络较早的群体,毋庸置疑,该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势必深受网络、新媒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现代信息社会,感官是工具的延长,工具变成虚拟形式,仅依靠感官就可以把工具伸向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任何角落,将感官与网络联系起来,实现在传统社会运用实体工具无法达到的梦想王国。现实规则是网络规则的基础,两者并非简单的互补,而是从价值观到互动方式的全新拓展,网络文化是对现实文化的突破性改造。处于网络社会的个体,精神上促使人格在现实的“实”与网络的“虚”之间转换,促发更多潜意识活动,实现“虚”与“实”的融合,对个体人格产生影响。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网络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世界,网络蕴藏的特质以及由此生成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快捷的信息传播使人们对外界的认知变得极为迅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需求与外界变化保持同步认知的渴望;丰富的传播内容促使网络成为信息最为丰富的“百科全书”;网络促使现实环境中备受关注的诸如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信息的到隐匿和篡改,行为变得“虚拟化”和“和非实体化”;超时空的网际互动是其开放性的表现,埃瑟·戴森说“网络自有其独到之处:它消灭了许多时空上的障碍”,数字化的世界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挣脱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和束缚。

90后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是“触网”最早、最频繁的群体,网络在该群体的组合、行动尺度与形态上,发挥着塑造与控制作用: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需求多元,需求可能本身就是杂乱的甚至是相互抵触,处于矛盾心理状态的个体,既要自我保护又要通过交往从对方取得利益,矛盾心理促使个体采用折中办法,不断适应网络环境,致使价值观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网络环境下,激起该群体心理冲突的因素更容易被放大与传递,适应环境与维护心理平衡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价值观受到冲击是必然的;网络的开放性与隐匿性受到该群体青睐,借助网络更易实现愿望,为价值观发生变化提供可能。

endprint

2014年4月第34卷第4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Apr,2014Vol34No42014年4月第34卷第4期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Apr,2014〖〗Vol34No42实证研究概况

21研究设计

从理论定性研究方面看,查阅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文献资料,归纳分析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实证研究方面看,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和抽样对象,采用合理的调查方式和调查工具,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研究的信度。调查在北京邮电大学90后大学生中展开,根据概率抽样的原则,样本数量参考学生总体的男女生比例、文理比例、城乡比例等,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校本部与宏福校区的自习室、寝室、食堂、课堂、超市等地点进行,主要采用偶遇调查的方法,面向90后学生发放纸版问卷;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想法,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清理,运用SPSS160、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深度访谈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11份,问卷的有效率925%。其中男生88份、女生23份,理科专业70份、文科专业41份,直辖市/省会22份、地级市36份、县级市/县城25份、农村26份,1990-1995年的样本数依次为4、8、38、37、19、4。

22上网情况

为了更好地探究网络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关系,笔者从网龄与上网时长两个维度调查学生的上网情况。结果显示,在“信息黄埔”,所有学生都已“触网”,学生平均有691年的网龄,最长为15年,最短为1年;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376小时,最长为14小时,最短为1小时;学生的网龄差异较大(Variance=10413),上网时长差异较小(Variance=6054)。

笔者设想:不同性别及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上网情况存在差异。基于此种假设,对不同性别的学生上网情况做了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上网时间(F=0118,Sig=073>005,齐次方差的Sig=0545>005)与网龄(F=0103,Sig=0749>005,齐次方差Sig=0313>005)不存在差异;对不同生源的学生上网情况做了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源的学生上网时间(F=1932,Sig=0129>005)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网龄(F=5894,Sig=0001<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网龄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直辖市/省会城市与农村(Sig=0003)、地市级与县级市(Sig=0048)、地级市与农村存在(Sig=0000)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网络的普及率,进而影响学生初次“触网”年龄。

3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31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急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如下时代特征:在价值认知层面上,多元化与趋同化并存,分化与整合共存;在价值取向层面上,务实与理想并存,世俗与崇高并存;在价值实现上,自致与先赋同求,物质与精神共享;在价值目标层面上,个人与社会兼顾,传统与现代并存;在价值主体层面上,不确定性与非均衡性长存[5]。90后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由传统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不再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为特征,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并包。毋庸置疑,与60后、70后相较,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在多元价值观的引导下,面对多元化的选择,会产生迷惘、焦虑等心态,做出有违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行为。

从调查对象认同选项的平均分看,多数学生价值观健康向上,追求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毋庸置疑,受各种不良思潮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以金钱多寡为衡量标准,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等特征,发人深省。90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如下问题:

(1)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上,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存在人生理想偏失而注重金钱实惠的问题(Mean=369);

(2)在实现人生价值途径上,部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从“利己”角度出发,求等价交换,缺乏社会责任感(Mean=367);

(3)在衡量人生价值标准上,金钱至上成为部分学生的准则,比较注重实际,表现为把精力过多放在个人技能培养而道德不断滑坡,甚至认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做法(Mean=35);

(4)在人生态度上,知行脱节,认同艰苦奋斗的传统,但追求脱离实际的超前消费,把盲目攀比、讲虚荣、摆阔气的过度消费作为价值的体现(Mean=365);

(5)在人生价值向导上,明星、网络红人等成为学生争先崇拜的对象,对代表主流价值观的先进个人和事迹则置若罔闻(Mean=344)。

32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如表1所示。

表1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原因非常不严重

(%)不严重

(%)一般

(%)严重

(%)非常严重

(%)平均分值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1899252397234373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4572207523153367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45108189550108357家庭教育缺乏81171270352126327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10817124339681317

(1)高校价值观教育流于说教形式,思政课的重要性得不到师生的认同,注重课堂教育而忽略社会实践,相关教育内容甚至被妖魔化,达不到提升思想认识的目的。631%的学生认同“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2)网络信息时代的各种媒体报道,拓展了大学生获得资讯的途径,但“草根媒体”的进入门槛低、缺乏严格的“把关人”,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断误导心智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学生更愿意关注丑化或批判党政的负面信息,而宣扬核心价值的正面信息无人问津,或者主观认为主流媒体报道“假、大、空”。面对党政的负面消息,不看不信的学生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会浏览,部分学生会经常分享。676%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的报道干扰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3)值得提及的是,网络是西方国家向青年宣扬其价值观的主要活动场所,通过电影、电视剧、评论等灌输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推行文化霸权与文化侵略。六成以上的学生认同西方价值观念渗透冲击了主流价值观,需引起重视。

(4)家庭教育缺失和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的影响的认同度偏低。值得探讨的是,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上追求“独”、“新”,缺乏判断能力,易被煽动和误导。

33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是复杂的“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笔者认为如下因素的影响权重最大,分别对影响深远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五级打分,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Mean=405)。作为社会单位的细胞,家庭教育最早承担塑造个体价值观的功能,对个体的影响贯穿一生。家庭成员的职业层次、受教育水平、婚姻美满程度、收入水平等差异都会造成个体价值观的差异,父母养育风格、个体认同感都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与传统多兄弟姐妹的家庭结构相较,独生子女的教育面临溺爱娇宠、望子成龙、包办代替的弊病,无不影响价值观体验和价值观念。

endprint

朋友圈子的影响其次(Mean=353)。朋友关系体现为心理上的认同与依赖,表现为亲密频繁的交往,朋辈因素影响个体行为及对事物的评价。大学生具有人际交往需求,渴望获得他人理解与精神支持,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倾向与观念、阅历等相似或互补的同龄人交往。朋辈的观念与行为对个体产生刺激,致使个体间产生相近的观念与行为。

社会环境(Mean=305)与学校教育(Mean=252)的影响随后。经济全球化致使西方的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经济的市场化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浮躁的社会风气,势必影响当代大学生。学校承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的重担,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的效果差。

值得提及的是,媒体信息对价值观的影响最小(Mean=186)。处于网络时代与媒体时代,多渠道获取多元信息成为可能,获取信息的取向体现价值的取向。此次调查显示,媒体信息对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朋友圈子、社会环境的影响力,说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受人际的影响更大,具有工具性质的媒体则影响较小。

4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41网络对价值观培养的效用

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正面效用。网络提升价值观学习的效果[8]:通过网络丰富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多样化的载体创造多元的教育方式,开放性、丰富性、选择性为自主学习创造便利;快捷互动扩大了传播范围,多媒体化传播更具感染力;虚拟化弱化了身份、地位等信息,平等性交流成为可能,为有针对性开展价值观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沟通“场”。网络提升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效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需求,借助网络可以得到满足,既包含网购类的物质需求满足,也包括浏览名著类的精神需求;大学生有许多利益诉求,现实中无法被采纳,通过网络论坛、网络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政治观点与诉求的表达中来,从心理上得到被重视的效能体验。网络催生正面的价值观念:互动性促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不再受权威与规则限制主体;丰富的资源与开放性的沟通拓展学生视野,通过搜索引擎能查阅到任意知识点,摆脱对权威的崇拜,不断猎奇激发完善知识结构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价值观的培养亦具有负面效用。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络环境致使学生道德价值评判标准模糊,道德人格缺失,面对难以控制的海量信息,学生辨明是非的能力被不断削弱;“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行为的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大,符号成为互动的主要对象,极易出现失范性网络行为,究其根本原因,是网络环境带来的个体道德价值观发生转变的结果;政治价值取向出现倾斜,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强化,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情感在弱化,民族认同感被削弱,民族身份逐渐消解;网络提供倾诉平台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感,不断弱化心理承受能力;非面对面的间接的人际交往,致使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不安、孤僻冷淡,影响学生人际价值观的培养。

42媒介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理论家雅克·艾吕尔认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与商业组织的影响都让位于技术对人的影响[6]。媒介技术的变迁推动了人类传播史上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技术时代的更替,更加速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繁荣,媒介技术对整个社会及媒介生态格局都产生影响。如将整个社会信息市场视为一个大的媒介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7],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被誉为五大媒体,媒体系统变迁对其他系统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设计量表(10题),采用五级打分,计算出平均分,分析各类媒介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形成的影响。

图2五大媒体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的比较

媒介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互联网、电视、手机、报纸杂志、广播。通过网络传播、网络交往、网络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等参与途径,为90后大学生带来全新的心理体验,网络在价值观培养过程扮演“助推器”的角色,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隐匿性、虚拟性等特征契合该群体心理,备受该群体的青睐。电视与手机的影响力旗鼓相当,电视依旧是最基本的娱乐传播工具,根深蒂固的影响日常生活;伴随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手机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力将不断增进,“拇指一族”手机时刻随身携带,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报纸杂志与广播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集声音、视频、文本、图片等于一身,报纸杂志与广播逐渐被替代,影响力不断被削弱。

分别对互联网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对价值观的影响力进行差异化比较,结果显示,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五大媒介中,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表2互联网与其他媒体的影响力差异比较*ANOVA Table

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报纸杂志互联网Between Groups(Combined)127944319924870048Within Groups1363051061286Total149099110广播互联网Between Groups(Combined)55433413858163960000Within Groups895941060845Total145027110电视互联网Between Groups(Combined)29472473688451〖〗0000Within Groups924201060872Total121892110手机互联网Between Groups(Combined)25970464934079〖〗0004Within Groups1687331061592Total194703110

43上网情况与其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网龄与上网每日时长是衡量上网情况最重要的两个量化标准,基于统计推论,探讨上网情况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的关系。

431网龄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

笔者猜想,网龄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存在某种相关关系。通过设计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量表(10题)并计算均值,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Sig(2-tailed)=0031<005,说明二者存在某种相关关系;Pearson Correlation=0205>0,说明网龄越长,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基于两者存在相关关系,笔者对两者进行了曲线的回归分析,在众多曲线中,R Square值最大的是Cubic曲线(R=0055),探索性的提出如下公式:

互联网对价值观的影响力=3269-0098网龄+0026网龄2-0001网龄3

图3网龄与互联网对价值观建立于塑造影响力的回归关系

432上网时间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

笔者猜想,上网时间长短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存在某种相关关系。通过设计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量表(10题)并计算均值,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Sig(2-tailed)=001<005,说明二者存在某种相关关系;Pearson Correlation=-0244>0,说明网龄越长,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基于两者存在相关关系,笔者对两者进行了曲线的回归分析,得出表15,其中R Square值最大的是Quadratic曲线(R=0086),探索性的写出如下公式:

endprint

互联网对价值观影响力=3355+0072上网时间-0012上网时间2

图4上网时间与互联网对价值观建立于塑造影响力的回归关系

433两者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

基于上述的假设与验证,进一步整合上网情况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回归关系:表3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Model Summaryb

Model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StdError of the

Estimate10332a011000930657回归模型统计量表:相关系数R=0332,判定系数R2=01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093,估计标准误差为0657。

表4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ANOVAb

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57172285966140002aResidual462471070432Total51964109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F值为6614,显著性概率Sig=0002<005说明回归显著。表5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Coefficientsa

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BStdErrorBetatSig1(Constant)33280171194860000网龄00480020022624670015上网时间-00740026-0263-28760005a.Dependent Variable: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建立上网情况与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的回归模型如下:

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3328+0048网龄-0074上网时间

5结束语

“90后”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兴盛,探索其价值观问题意义深远。新的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并产生了新的问题。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主要因为受到网络传播、教育机制、国外价值观、家庭、个体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受到学校、家庭、朋友、社会、媒体等因素影响。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更明显。网龄和每日上网时长是衡量上网情况的可量化的维度,网龄、上网时长与网络对价值观存在相关关系。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存在不足: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是抛砖引玉式的,深入其理的程度还不够;在实证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影响结果的效度与信度。

参考文献

[1]TParsons,E A Shils(Eds)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395.

[2]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17-22.

[3]杨国枢.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82.

[4]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46.

[5]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J].江苏高教,2008,(1):125-126.

[6]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OL].人民网,2005-06-01.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48805/48806/3433631.html.

[8]陈伟,王智勇.网络体验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95-97.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endprint

互联网对价值观影响力=3355+0072上网时间-0012上网时间2

图4上网时间与互联网对价值观建立于塑造影响力的回归关系

433两者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

基于上述的假设与验证,进一步整合上网情况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回归关系:表3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Model Summaryb

Model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StdError of the

Estimate10332a011000930657回归模型统计量表:相关系数R=0332,判定系数R2=01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093,估计标准误差为0657。

表4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ANOVAb

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57172285966140002aResidual462471070432Total51964109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F值为6614,显著性概率Sig=0002<005说明回归显著。表5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Coefficientsa

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BStdErrorBetatSig1(Constant)33280171194860000网龄00480020022624670015上网时间-00740026-0263-28760005a.Dependent Variable: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建立上网情况与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的回归模型如下:

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3328+0048网龄-0074上网时间

5结束语

“90后”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兴盛,探索其价值观问题意义深远。新的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并产生了新的问题。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主要因为受到网络传播、教育机制、国外价值观、家庭、个体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受到学校、家庭、朋友、社会、媒体等因素影响。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更明显。网龄和每日上网时长是衡量上网情况的可量化的维度,网龄、上网时长与网络对价值观存在相关关系。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存在不足: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是抛砖引玉式的,深入其理的程度还不够;在实证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影响结果的效度与信度。

参考文献

[1]TParsons,E A Shils(Eds)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395.

[2]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17-22.

[3]杨国枢.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82.

[4]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46.

[5]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J].江苏高教,2008,(1):125-126.

[6]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OL].人民网,2005-06-01.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48805/48806/3433631.html.

[8]陈伟,王智勇.网络体验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95-97.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endprint

互联网对价值观影响力=3355+0072上网时间-0012上网时间2

图4上网时间与互联网对价值观建立于塑造影响力的回归关系

433两者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关系

基于上述的假设与验证,进一步整合上网情况与网络对价值观影响力的回归关系:表3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Model Summaryb

Model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StdError of the

Estimate10332a011000930657回归模型统计量表:相关系数R=0332,判定系数R2=01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093,估计标准误差为0657。

表4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ANOVAb

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57172285966140002aResidual462471070432Total51964109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F值为6614,显著性概率Sig=0002<005说明回归显著。表5上网情况与互联网价值观影响力*Coefficientsa

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BStdErrorBetatSig1(Constant)33280171194860000网龄00480020022624670015上网时间-00740026-0263-28760005a.Dependent Variable: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建立上网情况与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的回归模型如下:

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3328+0048网龄-0074上网时间

5结束语

“90后”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兴盛,探索其价值观问题意义深远。新的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并产生了新的问题。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主要因为受到网络传播、教育机制、国外价值观、家庭、个体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受到学校、家庭、朋友、社会、媒体等因素影响。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更明显。网龄和每日上网时长是衡量上网情况的可量化的维度,网龄、上网时长与网络对价值观存在相关关系。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存在不足: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是抛砖引玉式的,深入其理的程度还不够;在实证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影响结果的效度与信度。

参考文献

[1]TParsons,E A Shils(Eds)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395.

[2]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17-22.

[3]杨国枢.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82.

[4]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46.

[5]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J].江苏高教,2008,(1):125-126.

[6]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OL].人民网,2005-06-01.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48805/48806/3433631.html.

[8]陈伟,王智勇.网络体验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95-97.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力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天才影响力
大学生之歌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