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来居上促发展

2014-08-08姚远

当代贵州 2014年16期
关键词:红艳吞吐量普通话

姚远

“请问是去遵义机场吗?”大客车上,佘红艳挨个询问乘客。对方稍有迟疑,她便将地道的遵义话转化为普通话,耐心地再说一次。

“这是因为外地客人越来越多,说本地话他们听不懂,一直说普通话呢,本地的乘客又不太习惯。所以,我们说‘双语。”36岁的佘红艳是遵义东方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售票员。2012年,遵义新舟机场通航后,她便随车往返于市区和新舟两地,为机场接送客人。

遵义机场开通不到两年,却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1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9万人次,起降3444架次,客座率为62.4%。与省内各支线机场相比,遵义机场实现了“三个第一、一个最低”,即开通航线城市通达率第一、年旅客吞吐量第一、年航班起降架次第一、机场人均补贴居省内各支线机场最低。

佘红艳并不清楚这些数字和排名意味着什么,可是,她很清楚,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机场的变化很大——“航班多了,客人多了,停车场的车多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

运输公司与机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凡是有航班,就有大客车在机场待命,将乘客送回市区;同时,始发站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一趟客车发往机场。2012年,机场只有4条航线,佘红艳的工作很轻松,每天轮完班便能回家。截至到2014年5月,通航城市已达16个。这样一来,佘红艳的轮班次数增加了几倍,每天要将近九点才能回家吃晚饭。要是遇到航班延误或是取消,她们还得耐心等候到深夜,直到最后一名乘客登上大巴。

每天在机场和市区之间“摆渡”,佘红艳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客人:起初,大多数乘客都是遵义人,乘飞机到北京、广州、上海、昆明等地看病、旅游、处理公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来到遵义,洽谈合作、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度假避暑、探亲访友,还有不少外国人慕名而来。

“机场,成了我们遵义对外交流的窗口。”佘红艳记得,有一位来自合肥的乘客,姓彭,拖着一口箱子,坐在大巴车前排。这位乘客说,公司在遵义有项目,所以自己会经常在两地之间“飞来飞去”。得益于遵义机场通航,他每次都是飞到南京,再转高铁,这样方便快捷,比到贵阳中转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有了遵义机场,彭先生的公司才选择在遵义投资项目。

另一位姓张的乘客,每隔半个月就要到机场接送客人。她是一名导游,随着遵义机场通航城市的增加,她接到的单子也大幅度上升。遵义有红色文化、有历史积淀、有自然风光、有丰富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5月是旅游淡季,但她来往机场的频率并没有减少,本地小规模的老年团数量在增加——直飞大城市,老人们也要去看看热闹!

“遵义机场通航,带来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最终汇聚成‘经济流。”遵义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开宇认为,遵义机场的“后来居上”,得益于遵义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处于“黔中经济区”关键节点上的机场,北连重庆,南接贵阳,辐射人口上千万,成为推动多地发展、多方共赢的重要平台。

2014年,遵义机场还将开通青岛、郑州航班,力争开通南宁、桂林航班,计划完成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力争突破50万人次。截至4月20日,已输送旅客近17万人次,航班平均客座率达到63%——从这个数据来看,完成预期目标的难度并不大。

机场的快速发展,让佘红艳有点担忧:航班增加了,自己回家的时间就更晚了。可是,她心里更多的是高兴——乘客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公司会越来越好,遵义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欢迎来到遵义!”这不,她说着普通话,笑着迎接刚从厦门来的乘客。(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红艳吞吐量普通话
刘红艳作品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17
不曾改变的呼吸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North 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