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2014-08-08刘丽媛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新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刘丽媛

建设适应区卫生改革和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将从根本上突破目前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孤岛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时期,信息化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卫生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在卫生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后必将对居民健康促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卫生管理等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全区卫生信息化发展回顾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内容是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大型医疗机构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医疗机构自筹资金、按照各自原有的工作流程设计信息化软件,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抗击非典后,是公共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建立了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统计、妇幼卫生保健、新农合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对提高相关业务的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全区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大型医院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治疗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远程医疗方面取得成效,这一时期是卫生信息化全面开展、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成效明显。全区95%以上的旗县及以上医院建立了以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0%以上的大型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处方、治疗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以医院为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医院内部就医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患者就医,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是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卫生厅以视频会议系统网络为骨干建立的三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三期建设,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卫生行政部门、全区30家三级综合医院。

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2003年以来,我区建立完善了以个案为基础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以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为平台,初步完成结核病、艾滋病、鼠疫、流感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10多个疾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以新生儿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四是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2006年以来,卫生部研究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对各地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基金筹集情况和使用情况、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目前,自治区级平台以及旗县级新农合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地区建立或探索建立盟市级平台。为实现联网规范新农合资金监管,方便参合农民跨地域即时结报,以及实现医疗费用的网上审核、网上报销、网上结算发挥积极作用。

卫生信息化总体思路

“十二五”是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卫生信息化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发展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手段转变的一场革命,各级卫生行政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制定“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自治区提出了“123456”的发展思路,信息化工作已经纳入“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3521”的架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总体思路是实施卫生信息化“3533”工程:即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3级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物供应和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蒙医药信息标准3个基础数据资源库,完成流动医疗卫生设施、居民健康卡和卫生专网3项基础建设。

通过发挥3级平台横向联系枢纽作用,整合5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通过居民健康卡这个连接介质,促进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

卫生信息化主要做法

一是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启动。通过推进卫生信息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适应我区卫生改革和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将最终从根本上突破目前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孤岛效应”。

据了解,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要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建成自治区卫生信息平台和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两个盟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东胜区、准格尔旗、和林县5个旗县区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并实现3级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系统、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药品管理信息应用系统和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应用系统。

通过探索实现5大核心业务领域的相关工作,提升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与监管能力,提升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处置的信息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蒙医药信息标准3个基础数据资源库;推进3项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优化就诊流程,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逐步建立流动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能力,初步建成覆盖试点区域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专用网络。

二是用友医疗助力内蒙古卫生信息化建设。2012年7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召开。

和林格尔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自治区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雏形和缩影,总结和林格尔县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林格尔县按照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要求,实现了人员编制一体化、业务培训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财务管理一体化和药械管理一体化。

同时,合理规划和配置县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县医院在农村医疗服务中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枢纽作用、村卫生室在基层医疗预防保健中的基础网底作用,促进新农合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巩固和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同质量、公共卫生服务同质量的目标,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是建立健全医药卫生信息体系。按照国家提出的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坚持以卫生业务为主线,以实用共享为目标,实施医药卫生信息化“3533”工程,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建设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系统。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区统一的医疗质量与医疗监管信息系统、血液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自治区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盟市范围内的实时结算和跨盟市的网上结算。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

建立和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数字化卫生管理基础工程,建立形成包括财务监管、综合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内容的集成化、智能化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蒙医药信息标准等三个资源数据库。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符合国家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全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居民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疾病监测、医疗服务业务协同等信息。建设卫生专网、居民健康卡、流动传输等三项网络设施。

猜你喜欢

新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新农人时语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