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宅话是从前

2014-08-04撰文晋子

中华民居 2014年6期
关键词:影壁牌楼门楼

撰文/晋子

宅话是从前

撰文/晋子

山西的民宅普遍都有很好的防御功能,一些大家族囤聚的村庄会在外围修建很大的堡,这与黄河流域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郭峪村始建于唐朝,在那时,黄河流域被视为坞壁的世界,而这里的坞壁就是后来人眼中的堡了,受此影响,郭峪村未能例外,只是没有想到它在门阀没落后,又将这样的风气渐渐蔓延到了私人的宅院中。逡巡半饷,可以看到一个怪象,当地人称为钟家大院的所在分明是棱角明显的城堡,不仅构筑了里外三层的坚固城墙,还修建了断面极大的硐室,一个个横纵排列,与蜂窝的造型极其相似,而郭峪村像这样的房子还有很多,大概也是这样的缘故,才被称为了“蜂窝城”吧。可以想象,一个藏在山谷中的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乾坤,古人的智慧果然不能小觑。

游走在郭峪村的巷末街首,贴在房檐上的褐瓦,宁静致远般藏起了生活应有的喧嚣。可见历史在行走,飞鸟在翱翔。

不知不觉中已到东北街头的张家大院,主人是曾任明朝科道右都御使的张鹏云。在郭峪村几十处深宅大院中,张家的宅子是规模相当大的一个。面南背北的院子,自东向西竟占据了三千一百平米,是七进七出的豪门宅第,仔细想想也对,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怎么允许壮劳力一心向儒,不事生产?

像张家大院这样的明清住宅院落,郭峪村现存完好的将近四十处,有的是典型的“四大八小”结构,有的是“四大四小”,且大部分属于上下两层的木式结构,有弯曲的楼道,磨得光滑的楼杆,还有木梯铃等。

郭峪村该是一个异数也是一个定数,这么讲不是没有依据,异就异在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村庄来讲有些奢侈,但仔细想想又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所谓种种,都指向了它的发光点,就是那些渐进沉默的老房子。

郭峪一带的宅第该有荣耀,很多部分甚至足以被奉为圭臬。

城里首先赏心悦目的应是大门,它作为一栋宅子的“门脸”,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修养。纵观整个郭峪城的门楼最能见到三种形制和形式。

首先是牌楼式门楼,也就是宅门口立着的高大牌楼,这种门楼的等级最高,随便哪一个都是斗拱层叠,质量上乘,且式样最为华丽,而能够拥有这种“门脸儿”的人家通常都是科第之家,如今,保存完整的郭峪牌楼有六座,分别属于陈氏大宅正门、“西都世泽”大门、“谭家院”大门、王维时“思进士”住宅大门、张好古宅院大门以及张鹏云住宅大门,当年的主人无一不曾晋身官宦,荣耀门庭。这些牌楼的特征十分明显,都是双柱式,单开间,高约七八米,有木圆柱和石方柱两类,门柱内外侧会有石狮或者石鼓。牌楼式大门通常带着二到三层的门额字牌,当地人称之为“间楼”。考究的“间楼”上刻着历代显赫人物的姓名以及官职,例如陈氏门楼、张好古“科第世家”门楼,还有张鹏云的“兵垣都谏”门楼,都对家族的出色子孙进行了记载。

第二种是门洞式大门,这种大门的使用最广,多用在没有功名傍身但殷实之家的独院式住宅,或者多院式住宅的一个院落。大门会装设两扇木板门,门额都是单层,一般会题上家族的郡望或者宅第的名称,比如“仁安居”、“德为邻”、“崇善门”、“集益居”;“勤俭持家”、“听其无逸”、“惟吾德馨”、“耕读传家”;借景的“晓山搂翠”等也比较多用。

第三种叫做独立式随墙门屋,常用在三合院或者是住宅前院,一般而言,这种大门是硬山顶,前后两坡,要么斗拱出挑于前檐,要么做成垂莲柱,门额题有宅名,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与宅门相对,故常常在门里设有屏门四扇或两扇,人们平日入宅往往从屏门左右两边行走,遇上红白大事才打开。

除了大门,郭峪城的影壁一样的出彩,甚至可以代表晋地的最高水准。众所周知,影壁与大门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门里门外,都有一道影壁立着,但是大部分人只知道它的装饰作用,事实上,它还有加强住宅私密性的功能,可以使主人的生活更加安宁。作为宅院的标准配置,它有着大小的区别,门外的影壁一般独立建造,而门内的影壁则普遍会依附厢房的山墙。它在面上均以砖雕装饰,中央位置布局主题性的雕刻,内容倾向于花鸟鱼虫、山石林木、人物故事及福禄寿喜等素材,边纹的式样也不少,多为赋予吉祥寓意的形制,比方如意形,有的影壁周边还有牡丹花,也有在花丛中加上松鼠、鸟禽之类的,有意思的是边雕的花鸟是暗语对联,但大多数至今都没有人可以破解。

猜你喜欢

影壁牌楼门楼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别扭的影壁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影壁
门口有道墙
搭纸牌楼
搭纸牌楼
前门楼子九丈九
乐东古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