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用HSE管理对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行为的影响

2014-08-03张君君郑瑞明周建英吴丽春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血源性课题组管理体系

张君君,郑瑞明,周建英,吴丽春

(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 324004)

护理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多,而患者的血液、体液可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1]。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统计,每年因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务人员超过百万,感染医务人员中护士占63%[2],医务人员中70%~80%的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都来自锐器伤[3]。HSE 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石化系统管理应用已较成熟,对保护石化工人的健康、安全以及保护环境作用巨大,但尚未检索到将其应用到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管理方面的文献报道。2012年6月起,本院将HSE管理体系引入到对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管理中,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HSE 管理体系,观察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的改变情况以及防护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在岗的199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人、女192人,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9±6.26)岁;工作年限2~25年。

1.2 方法

1.2.1 传统管理 即2012年6月1日之前,本院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管理主要是每位护理人员进院时接受由医院管理部门组织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培训1次,工作后每年参加由医院组织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相关知识开卷考试1次。

1.2.2 HSE 管理 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医院建立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HSE 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具有以下最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领导承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

1.2.2.1 领导承诺 承诺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2.2 成立HSE 管理组织机构 由护理部、院感科、支持保障部、防保科及本课题组的负责人共5人组成领导小组,课题组其他6人为HSE 管理组织机构成员。请专家对管理领导小组所有成员进行HSE管理体系的培训。

1.2.2.3 明确各部门在HSE 管理组织中的职责 课题组成员负责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评估,防保科负责建立系统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体系和教育,支持保障部负责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护理部负责制订各科涉及血源性职业暴露操作的标准作业书,院感科负责护理人员涉及血源性职业暴露操作的现场安全监督。

1.2.2.4 HSE 管理体系的健康安全管理 防保科负责教育护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的理念;课题组成员对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个体化的深入访谈,同时做针对性指导和疏导,减少护理人员心理上的恐惧与担心;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培训,强化防护知识和意识;院感科定期巡查护理人员操作现场,监督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

1.2.2.5 HSE 管理体系的环境安全管理 保障医院诊疗场所光线充足,保证治疗场所的锐器收集容器满3/4时及时更换,保证治疗场所锐器收集容器充足。

1.2.2.6 持续改进 HSE管理体系是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课题组对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评估及时补充和更新,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及时跟进。

1.2.2.7 有效监管 HSE 管理体系是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安全监管模式。院感科专门负责护理人员现场操作安全监管,从而保证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措施的落实,同时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

1.2.3 评价方法 课题组人员编制了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知识试题在引用HSE 管理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试(满分100分),并收集统计护理人 员 在 引 用HSE 管 理 前(2011年1月 至12月)、管理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两个时间段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所涉及的具体操作、次数及暴露后的上报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SE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考试分数比较 见表1。

表1 HSE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考试分数比较

2.2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所涉及的操作主要是针刺伤,HSE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及上报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HSE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及上报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课题组将HSE 管理核心理念与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管理工作结合,进行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辨识出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是被随意放置的针头刺伤、双手回套针帽时刺伤、处置针头时针刺伤等。进一步细究,绝大部分针刺伤为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致。

3.2 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引入HSE 管理的优势

3.2.1 提高了防护意识及知识水平 有研究报道[4-5],受 职 业 暴 露 后 及 时 处 理 能 降 低80%的HIV 感染,而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感染乙肝的方法,有效率可达96%~99%。本院引入HSE管理后,防保科专门负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系统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的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得到强化,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的提升,防护知识考试成绩从原来的(64.86±6.87)分上升到(75.35±7.67)分(P<0.01);同时防护意识也得以增强,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及时上报率从29.1%提高到77.5%(P<0.01),且针刺伤发生后能得到及时、相应的处理。

3.2.2 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引入HSE 管理对于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行为有积极作用。HSE管理核心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主动预防。将HSE管理核心理念引入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防护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制订涉及血源性职业暴露操作的标准作业书,对护理人员涉及血源性职业暴露操作进行现场安全监督。护理人员能够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原则[6],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技术操作,从而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本文资料显示,引入HSE 管理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39.7%降低到20.1%(P<0.01)。

3.3 展望 HSE 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本课题组将此管理体系引入到对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护理人员成绩提高不显著,可能与培训方式单一和内容比较枯燥、护理人员学习防护知识时间短有关;针刺伤发生率虽有降低,但是仍有20.1%,发生针刺伤后,也没有达到100%上报,可能与引入HSE 管理时间较短、课题组对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评估未及时补充和更新、相应的预防措施未及时跟进有关。今后,本院及课题组仍要根据HSE“持续改进”的理念,针对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继续在管理以及培训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使护理人员完全掌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知识,使针刺伤发生率达到“零”。

[1]戴汝平.大中专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的调查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3):186-187.

[2]洪海兰,林春阳,徐伟萍.ICU 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292.

[3]Gupta P.Needle stick injury-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health management[EB/OL].http://www.express healthcare mgmt.com/200606/nsight01.shtm1.

[4]Lee JM,Botteman MF,Xanthakos N,et a1.Needlestick inju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pidemiologic,economic,and quality of life issues[J].AAOHNJ,2005,53(3):117-133.

[5]徐世兰,吴西亿,饶莉,等.840 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6):636-639.

[6]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

猜你喜欢

血源性课题组管理体系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