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通信运营商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2014-08-02余力

移动通信 2014年11期
关键词:驻厂产品质量供应商

余力

【摘 要】

介绍了运营商集中采购工作中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框架,着重分析了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飞行检测等检测手段的作用、实施方法、步骤和重点,并对与之对应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的分类、功能和定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运营商 集中采购 质量监控体系 三级检测 质量信息

1 引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管理模式也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集中采购管理。当前,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展集中采购工作,通过集中管理获得规模效益,减少重复采购次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统一技术规范,提高透明度,从而便于采购过程的监督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有利于优化供应商结构,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伴随着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运营商的一级集中采购呈现出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产品质量、保证采购的产品符合市场和网络对各项服务质量的要求,已经成为集中采购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建立一套符合运营商特点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2 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思路

2.1 建设目的

为加强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技术性能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达到质量合格基础上的性价比最优,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的平等竞争,构建优胜劣汰的产业环境。

2.2 总体原则

(1)全面质量管理原则:从集团到各省市公司全员关注并且参与到质量建设活动中来;

(2)系统性管理原则: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流转环节入手,采购、建设、维护等阶段层层监控,直至产品退网;

(3)科学管理原则:多样化管理手段,根据不同产品差异化应用,追求质量、成本、效率整体最优;

(4)闭环管理原则:形成闭环管理,结果直接用于供应商选择、评估、追责等工作;

(5)三公管理原则:公正、公平、公开,建立良好的供应链采购环境。

2.3 总体思路

在采购阶段建立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三级质量检测模式,形成多点管控、前后验证的一体化质量检测机制,根据不同产品特点进行差异化应用,保证产品入网质量。从采购到建设、维护阶段,实施层层监控、质量控制前移,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集团统筹和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对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组织保障。集团和各省公司坚持质量问题闭环处理原则,通过责任追溯机制,推动质量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总体规划思路参见图1和图2。

3 三级质量检测

模式介绍

3.1 驻厂检测

(1)定义:在供应商完成每批产品生产但尚未发货前,由运营商组织检测单位到供应商现场对其生产过程、成品质量、包装等方面进行的监督和检验,验收合格者方能发货。

(2)目的和意义:将质量检测由到货阶段前移到出厂阶段,通过驻厂检测及时拦截不合格产品,防止产品“带病入网”。

(3)检测对象:根据需要纳入驻厂检测的产品。

(4)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加以调整,初期可采用高频次,如连续若干批次合格后可纳入低频次检测。

(5)检测流程:如图3所示。

(6)职责分工:

①集团公司

◆负责确定检测产品,规划和制定驻厂检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驻厂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负责指导、管理及协调实施省公司的检测工作;

◆收集实施省公司检测工作情况,进行产品检测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向采购共享服务中心报告检测工作情况。

②下单省公司(全国各省)

◆查验驻厂检测信息共享平台;

◆供应商产品到货后确认本批次产品是否已通过驻厂检测(应在签署的框架协议范围内,对供应商的订单注明驻厂检测要求,确保供应商了解驻厂检测的要求、配合工作以及质量追责等相关事项)。

③实施省公司

◆负责厂址位于本省范围内的供应商产品驻厂检测工作实施,包括对委托实施驻厂检测单位的选择和管理;

◆指导、监督委托驻厂检测的单位实施检测任务;

◆与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费用结算;

◆向参与驻厂检测工作的供应商传递驻厂检测的要求、配合工作以及质量追责等相关事项;确保供应商了解驻厂检测的内容,要求供应商在实施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备驻厂检测条件;

◆向统筹省公司报告指定产品的检测工作情况。

④检测单位

◆负责协助驻厂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档的制定工作;

◆按照实施省公司管理要求开展驻厂检测;

◆对订单信息进行汇总,分批量进行产品检测;

◆跟踪和反馈供应商整改落实情况。

⑤供应商

◆配合授权的检测单位开展驻厂检测工作,包括报检、检测、不合格品返工和质量改进等;

◆在产品本体和外包装上印制产品序列号,对于无印制序列号设备的供应商,应在生产线配置喷码机进行喷码。

3.2 入库检测

(1)定义:采购的产品由供应商运达公司仓库或需求现场后,由省、市公司采购物流部牵头、业务/技术部门参加,按照预先制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产品质量自行检测的工作。

(2)目的及意义:提高各省公司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障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提供保障。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完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质量控制,与供应商共同致力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善。

(3)检测对象:重点是驻厂检测没有覆盖到的产品或各省自采物资,尤其是有质量投诉的产品等。endprint

(4)检测频次:可以安排相对较高的频次进行检测。

(5)检测流程:如图4所示。

(6)职责分工:

①省市公司

◆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

◆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

◆牵头组织采购阶段、交付阶段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定期收集产品质量记录,分析各阶段产品质量信息,通报产品质量情况,协调处理各阶段产品质量工作;

◆按照与供应商签署的框架协议和合同约定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或对鉴定过程中与技术规范等不一致或有异议的情况提出意见,完善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供应商及其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违约追究处理;

◆参与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负责对相应专业条线的技术规范、业务需求、服务要求等进行审核或参与对相应专业条线的技术规范、业务需求、服务要求等会审。

②供应商

◆保证产品质量,配合到货验收;

◆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完成退换货处理,承担相应费用,按质量管理规定接受处罚;

◆负责对检验有损样品进行补货。

3.3 到货检测

(1)定义:入库检测完成后,由省市公司从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

(2)目的及意义:促进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保障集采设备的质量的有序可控,确保集采产品供货后的质量。

(3)检测对象:省市公司仓库所有流转的物资。

(4)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加以调整,初期可采用高频次,如连续若干批次合格后可纳入低频检测。

(5)检测流程:如图5所示。

(6)职责分工:

①集团公司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规范质量检测制度、操作流程;

◆第三方检验机构的选择和管理;

◆检验费用的管理。

②省市公司

◆完成各产品现场检测项目;

◆组织送检样品的抽样工作;

◆收集质量管理报告,结合样品信息形成完整的产品检测结果;

◆质量问题及时汇报集团;

◆及时将质量信息发布到共享信息库;

◆定期总结质量检测情况不合格产品批次封存及退换货处理;

◆不合格样品保存,以便争议处理;

◆有损样品处置:通知供应商补货、根据报废流程作报废处理。

③第三方检测机构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大区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实施到货质量检测;

◆按时提交检测报告,确保检测结果客观正确;

◆解释质量问题争议,为处理质量问题争议提供依据;

◆无损合格样品的包装恢复,以便大区仓库继续配送。

④供应商

◆保证产品质量,配合到货检测;

◆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完成退换货处理,承担相应费用;

◆按质量管理规定接受处罚;

◆负责对检验有损样品进行补货。

3.4 三级质量检测模式构成多点管控、前后验证的

一体化质量检测方案

从三级质量检测模式分别在物流链条上的位置分析,可以看出驻厂检测是前移在供应商出厂前进行的质量检测,入库检测是在货物接收准备进入运营商库房之前进行的质量检测,到货检测是在货物接收入库之后进行的质量检测。驻厂检测和入库检测有较强的不合格拦截作用,到货检测可以对供应商产品质量、驻厂检测和入库检测结果进行质量验证。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和到货检测三级质量检测模式丰富了运营商的质量检测手段,是互补的关系,整体上构成多点管控、前后验证的一体化质量检测体系,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选择不同的质量检测模式,进行差异化应用,参见图6三级质量检测模式关系图。

3.5 飞行检测

(1)定义:针对在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过程中连续10批次合格、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供应商,改为每季度随机抽取三批交付订单在供应商交货前进行检测,飞行检测次数可由运营商视情况进行调整。

(2)目的及意义:根据产品的质量稳定度调整检测方式和检测频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3)检测对象:在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过程中连续10批次合格的产品和供应商。

(4)检测模式相互转换

①初次检测→飞行检测条件(同时满足):

◆初次检测无任何缺陷

◆连续6个月无到货检测不合格情况出现

◆连续6个月无现网产品质量问题

②飞行检测→高频检测条件(任一满足):

◆飞行检测出现质量等级为“中”或“劣”的批次,或在连续12个月内出现质量等级为“良”的批次大于3批(含)

◆出现到货检测不合格情况

◆出现现网产品质量问题

③高频检测→飞行检测条件(同时满足):

◆连续10批次高频检测质量等级在“良”以上,且等级为“良”的批次少于3批(不含)

◆连续6个月无到货检测不合格情况出现

◆连续6个月无现网产品质量问题

4 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4.1 目的和意义

采购设备的种类繁多,检测过程所产生的中间数据及长期积累的数据庞杂,需要高效且具有分析功能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该质量管理信息体系,既可实现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视、可追溯和有效管理,同时也能与采购、物流等相关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对接。实现质量管理版块与供应商管理版块、招投标管理版块等采购管理子系统可以信息共享,进而构建平台整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协同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endprint

4.2 质量信息分类

质量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供应商质量信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等。

产品质量信息:指采购产品的验收合格率、返修率、质量问题等涉及产品本身的信息。

供应商质量信息:包括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产品的检测管理要求、关键原材料和部件质量管控要求、质量水平、供货及时率、配合程度、售后服务等涉及供应商自身质量的信息。

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包括质量管理规划、制度及质量检测标准,以及日常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运营商对于第三方机构的技术能力评价、检测资质范围、检测周期和检测报告准确性的评估等,由各省市公司每月依照上述几项指标对各检测单位进行评分,汇总到集团公司信息平台整合,从而完成对合作的第三方的能力评估。

4.3 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

(1)建立产品数据库,按类别对所有集中采购产品进行系统化管理(包括产品信息、规格指标、权值、图片、测试结果等);

(2)统一三级质量检测(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的数据格式,统一上传和管理各类测试数据;

(3)基于测试数据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判和综合打分,评估产品性能并生成报告;

(4)对产品各类指标进行横向(不同厂家)和纵向(不同时间、批次)对比分析,评估产品间差异,跟踪产品质量;

(5)上传和管理产品使用分布情况和故障信息,掌握产品质量。

5 组织保障

5.1 集团统筹

集团统一组织集团层面各省公司的质量交流研讨和质量策划活动、质量流程和制度建设、各项质量工作落地效果检查和考核、质量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各省公司具体质量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质量工作总结和改进。

5.2 设立质量经理岗位

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设立质量经理岗位,负责集团各项质量工作规划和要求的落地,负责各省公司质量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5.3 全员参与

集团组织梳理和制定各省市公司的质量工作职责,要求工作界面清晰,质量责任到人,流程无缝衔接。

创造集团全员关注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氛围。

组织年终质量工作评奖,对质量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6 闭环管理

6.1 供应商责任追溯和改进

通过制度建设,对于三级质量检测和网络建设、网络维护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责任追溯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评价、采购份额扣减、列入黑名单、转移质量成本等举措。

6.2 各省市公司责任追溯和改进

对于各省市公司质量工作未履行集团要求或者因质量工作管理不当导致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3 集团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技术规范制订不合理或选型不当造成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4 第三方检测

单位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第三方检测单位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7 结束语

遵从质量控制前移原则如图7所示,通过推广质量三级检测手段(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并配合飞行检测,构建产品信息管理和质量评估平台,对有效把控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集采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更好地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仓库及工程网络建设中,同时通过科学引导,力争改变当前通信产品产业链无序竞争的局面,形成以“竞质竞价”为核心的良性循环。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对降低供应成本、控制企业风险、赢取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hire S.L., R.landeros, D.Y.Golha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1995.4(3): 277-306.

[2] Castro J., M.Kolp, J.Mylopoulos. Towards requirements-drive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he Tropos project[J].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27): 365-389.

[3] Chen J, Yao D.D, Zheng S. Quality control for products supplied with warranty[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8,46(1): 107-115.

[4]Foster S.T..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26): 461-467.

[5] 欧勇健,唐静. 运营商通信中选择第三方参与维护与优化的必然趋势[J]. 广东通信技术, 2003(04).

[6] Theodore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1999.

[7] 刘宝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8] J.M.Juran. Juran on Quality by Design[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9] David Smith-levi. Designing and Managing of The Supply Chain[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endprint

4.2 质量信息分类

质量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供应商质量信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等。

产品质量信息:指采购产品的验收合格率、返修率、质量问题等涉及产品本身的信息。

供应商质量信息:包括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产品的检测管理要求、关键原材料和部件质量管控要求、质量水平、供货及时率、配合程度、售后服务等涉及供应商自身质量的信息。

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包括质量管理规划、制度及质量检测标准,以及日常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运营商对于第三方机构的技术能力评价、检测资质范围、检测周期和检测报告准确性的评估等,由各省市公司每月依照上述几项指标对各检测单位进行评分,汇总到集团公司信息平台整合,从而完成对合作的第三方的能力评估。

4.3 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

(1)建立产品数据库,按类别对所有集中采购产品进行系统化管理(包括产品信息、规格指标、权值、图片、测试结果等);

(2)统一三级质量检测(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的数据格式,统一上传和管理各类测试数据;

(3)基于测试数据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判和综合打分,评估产品性能并生成报告;

(4)对产品各类指标进行横向(不同厂家)和纵向(不同时间、批次)对比分析,评估产品间差异,跟踪产品质量;

(5)上传和管理产品使用分布情况和故障信息,掌握产品质量。

5 组织保障

5.1 集团统筹

集团统一组织集团层面各省公司的质量交流研讨和质量策划活动、质量流程和制度建设、各项质量工作落地效果检查和考核、质量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各省公司具体质量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质量工作总结和改进。

5.2 设立质量经理岗位

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设立质量经理岗位,负责集团各项质量工作规划和要求的落地,负责各省公司质量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5.3 全员参与

集团组织梳理和制定各省市公司的质量工作职责,要求工作界面清晰,质量责任到人,流程无缝衔接。

创造集团全员关注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氛围。

组织年终质量工作评奖,对质量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6 闭环管理

6.1 供应商责任追溯和改进

通过制度建设,对于三级质量检测和网络建设、网络维护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责任追溯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评价、采购份额扣减、列入黑名单、转移质量成本等举措。

6.2 各省市公司责任追溯和改进

对于各省市公司质量工作未履行集团要求或者因质量工作管理不当导致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3 集团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技术规范制订不合理或选型不当造成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4 第三方检测

单位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第三方检测单位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7 结束语

遵从质量控制前移原则如图7所示,通过推广质量三级检测手段(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并配合飞行检测,构建产品信息管理和质量评估平台,对有效把控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集采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更好地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仓库及工程网络建设中,同时通过科学引导,力争改变当前通信产品产业链无序竞争的局面,形成以“竞质竞价”为核心的良性循环。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对降低供应成本、控制企业风险、赢取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hire S.L., R.landeros, D.Y.Golha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1995.4(3): 277-306.

[2] Castro J., M.Kolp, J.Mylopoulos. Towards requirements-drive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he Tropos project[J].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27): 365-389.

[3] Chen J, Yao D.D, Zheng S. Quality control for products supplied with warranty[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8,46(1): 107-115.

[4]Foster S.T..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26): 461-467.

[5] 欧勇健,唐静. 运营商通信中选择第三方参与维护与优化的必然趋势[J]. 广东通信技术, 2003(04).

[6] Theodore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1999.

[7] 刘宝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8] J.M.Juran. Juran on Quality by Design[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9] David Smith-levi. Designing and Managing of The Supply Chain[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endprint

4.2 质量信息分类

质量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供应商质量信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等。

产品质量信息:指采购产品的验收合格率、返修率、质量问题等涉及产品本身的信息。

供应商质量信息:包括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产品的检测管理要求、关键原材料和部件质量管控要求、质量水平、供货及时率、配合程度、售后服务等涉及供应商自身质量的信息。

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包括质量管理规划、制度及质量检测标准,以及日常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评估信息:运营商对于第三方机构的技术能力评价、检测资质范围、检测周期和检测报告准确性的评估等,由各省市公司每月依照上述几项指标对各检测单位进行评分,汇总到集团公司信息平台整合,从而完成对合作的第三方的能力评估。

4.3 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

(1)建立产品数据库,按类别对所有集中采购产品进行系统化管理(包括产品信息、规格指标、权值、图片、测试结果等);

(2)统一三级质量检测(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的数据格式,统一上传和管理各类测试数据;

(3)基于测试数据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判和综合打分,评估产品性能并生成报告;

(4)对产品各类指标进行横向(不同厂家)和纵向(不同时间、批次)对比分析,评估产品间差异,跟踪产品质量;

(5)上传和管理产品使用分布情况和故障信息,掌握产品质量。

5 组织保障

5.1 集团统筹

集团统一组织集团层面各省公司的质量交流研讨和质量策划活动、质量流程和制度建设、各项质量工作落地效果检查和考核、质量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各省公司具体质量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质量工作总结和改进。

5.2 设立质量经理岗位

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设立质量经理岗位,负责集团各项质量工作规划和要求的落地,负责各省公司质量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5.3 全员参与

集团组织梳理和制定各省市公司的质量工作职责,要求工作界面清晰,质量责任到人,流程无缝衔接。

创造集团全员关注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氛围。

组织年终质量工作评奖,对质量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6 闭环管理

6.1 供应商责任追溯和改进

通过制度建设,对于三级质量检测和网络建设、网络维护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责任追溯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评价、采购份额扣减、列入黑名单、转移质量成本等举措。

6.2 各省市公司责任追溯和改进

对于各省市公司质量工作未履行集团要求或者因质量工作管理不当导致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3 集团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技术规范制订不合理或选型不当造成质量损失的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6.4 第三方检测

单位责任追

溯和改进

对于第三方检测单位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溯和质量改进。

7 结束语

遵从质量控制前移原则如图7所示,通过推广质量三级检测手段(驻厂检测、入库检测、到货检测)并配合飞行检测,构建产品信息管理和质量评估平台,对有效把控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集采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更好地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仓库及工程网络建设中,同时通过科学引导,力争改变当前通信产品产业链无序竞争的局面,形成以“竞质竞价”为核心的良性循环。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对降低供应成本、控制企业风险、赢取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hire S.L., R.landeros, D.Y.Golha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1995.4(3): 277-306.

[2] Castro J., M.Kolp, J.Mylopoulos. Towards requirements-drive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he Tropos project[J].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27): 365-389.

[3] Chen J, Yao D.D, Zheng S. Quality control for products supplied with warranty[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8,46(1): 107-115.

[4]Foster S.T..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26): 461-467.

[5] 欧勇健,唐静. 运营商通信中选择第三方参与维护与优化的必然趋势[J]. 广东通信技术, 2003(04).

[6] Theodore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1999.

[7] 刘宝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8] J.M.Juran. Juran on Quality by Design[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9] David Smith-levi. Designing and Managing of The Supply Chain[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驻厂产品质量供应商
丹阳市对高危重点企业实行驻厂监管
南京江宁开发区 嵌入式“驻厂检查”开展安全“深度体检”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驻厂管理问题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产品驻厂监造单位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