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对比研究

2014-07-28李燕梅余玉燕石飞莲马浩婷

科技视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日本影响

李燕梅 余玉燕 石飞莲 马浩婷

0 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我们可以从某种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管窥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变化。通过研究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观察色彩各异的文化层面,从而达到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使语言与社会文化的认识与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的目的。

什么叫流行语?一百位专家可能会有一百种界说。中国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面,在一定的地区,在一定的群体中流行的词语就是流行语。”《日本国语大辞典》则界定为:“在某个时期,引起多数人的兴趣并广泛地被使用的词语”。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新曾在《浅谈中日流行语的区别与联系》一文中指出:“流行语”是一种受到社会认同和关注的时尚词语,它聚焦社会百态,多层面、多方位地反映了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文化心理。考察近年来汉语与日语的流行语,他发现,中日流行语既有共性又有区别,还呈现相互影响的特点。而周荐认为,在某一时期能够让“人人争说”的词语便是流行词语。在互动百科的词条中,“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了解中日流行语,才能更好地了解中日文化,从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

1.1 调查背景

中日流行语是21世纪以来,在广大人群中,尤其是在80后与90后群体中广泛流传的语言形式。中日流行语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精神文化思想状态。然而,中日流行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就让我们随着本次研究的开展一起来探讨吧。

《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对比研究》是在“对于中日流行语交流的认识度及其影响度的调查”和“关于中日流行语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度的问卷调查”收集的海量数据基础上,由我们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撰写而成,是反映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的对比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线下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和各大高校学生。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邀请学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做指导,对日语专业外教采访,对所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对比研究》一文。《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对比研究》主要限定在我国国内,人们对于中日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度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区别于以往的调查报告,本研究进一步细分中日流行语。

1.2 調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www.sojump.com/)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平面媒体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日文外教进行深入访谈,对各大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报告。

1.3 分析报告

我们小组此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面向大学生以及青少年群体进行调查,以得到本次调查的结果。在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我国大部分的青少年人群对中日流行语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在网络以及日常生活中会较为经常地使用流行语,但是,除了一部分的日剧以及日本动漫爱好者之外,许多年轻人对日本流行语是缺乏了解并且对日本流行语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的。

据调查结果表明,67.21%的受访者认为流行语能反映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大众心态;70.49%认为流行语能反映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潮流文化;21.31%认为流行语能反映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社会主流价值;47.54%认为流行语能反映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现实生活。

此外,我们分析结果的时候发现,参与者的性别对研究结果并没有什么影响。然而,不同层次的社交活动的差异却对其中日流行语的了解程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就如此次采访的日文外教中山老师来说,他本身作为年纪较大并常年旅居中国的日本人,对日本流行语是不甚了解的,所以影响也相对会较小。另外,中山先生认为,由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受到流行语的影响会更加深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当中,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据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文化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甚至还会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那么,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方面又会有怎么样的区别呢?

2 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2.1 中国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研究数据表明,75.41%的受访者认为,古代流行语是来自于课本教授,而有85.25%的受访者表示,虽然对中国古代流行语了解不多,但古代流行语是中华瑰宝,要加以弘扬,且有8.2%对古代流行语有一定了解并很喜欢古代流行语,表示应该要大力弘扬。只有6.56%认为古代流行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废弃。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网上掀起了甄嬛体热潮。如:若是……想必是极好的。然而,在受访者中,65.57%表示对此没什么感觉,且有11.48%认为白话文比较直接明了,不喜欢甄嬛体,只有22.95%的人表示很喜欢并认为甄嬛体语言复古、略带古韵,对弘扬汉语文化很有帮助。现代白话文与古代文言文相差甚远,流行语也有很大不同。73.77%受访者会更喜欢简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现代流行语。

流行语的出现无疑反映了某个阶段人们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百态,进而流行语又会对社会文化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呢?

在封建王朝结束之前,儒家思想一直占领统治地位,在读书至上的时代,儒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古代流行文化。“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古代流行语更是一直流传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随着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的集中反映。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是掀起新一轮来华热潮。另一方面,中国人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小蜜”是老板的时尚;“傍款”是靓妹倩女的时尚;考“托福”是大学生的时尚;“炒”新闻是记者的时尚;“签名售书”是作家的时尚;“跑官”是“公仆”们的时尚……

——梁晓声《知青的时尚》

中国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还表明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提升。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到“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无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民生”、“以人为本”之类的词语频繁使用,说明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流行语“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莫言的小说就是“接地气”的一个典型。而党员干部“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民众,了解民众的苦与乐、民众的意愿和需求。

“潮”文化的流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潮”是中国经济发展、网络流行的产物,“潮”是指入时、贴近潮流的意思,例如潮人指的是引领时尚、富有个性、思想超前的人。“潮爆”则更进一步演绎为入时到极点的意思,在报章杂志报导潮流消息时经常会用到,多指受时下年青人追捧的事物。有趣的是,在网上「潮」一词不时被当作反语使用,用作形容一个话题或人士等与时代脱节。此外这词亦可用作形容盲目追求流行事物的行为。因此,“潮”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生命的含义,可代表自然、生态、环保等,如绿色食品。由于“劣质奶粉”、“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令人堪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政府开始倡导“绿色经济”,提倡“绿色产品”,人们也在追求“绿色蔬菜”。 “绿色”的出现,给社会文化带来一股自然环保之风。

近年来,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旅游业也渐渐地发展起来了。“西部旅游”、 “农家乐”、“自驾游”、“红色旅游”、“自由行”、“背包族”等流行语反映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明旅游”成为流行语,不仅反映了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文明问题,还折射出旅游的文化本质和旅游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中新网12月30日电 30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霍金《时间简史》中就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正能量”的出现和普及,无疑给人们带来了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能量,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

总的来说,中国流行语给社会文化带来了正面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2.2 日本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我国对流行语的关注逐步提升,日本对此也相当重视。由日本自由国民社创办于1984年的“ユーキャン(U-CAN)新語、流行語大賞”每年都会经投票挑选出可反应该年度日本社会现象、且引起话题的前十名词句,并颁奖给相关的人物或是团体。这其中就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语。每年12月1日,前十名一经公布,各大报纸都会进行报道和评论,可见日本人对流行语的关注度之高。下面我们可以从流行语的利弊入手,来把握日本社会的变迁。

日本流行语的作用:

1)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生活

现如今社会越发开明,政治问题不像从前般讳莫若深。寻常百姓对政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时还会在交谈中对各种问题表达看法、打趣调侃甚至批判,这样就衍生出了一些流行语。

①ねじれ国会(扭麻花国会,2008)指执政党提出的议案一般会被在野党人数居多的参议院否决,但执政党人数居多的众议院则会通过此议案,形成了像扭麻花一样的局势。

②年金崩壊(养老金崩解)到了21世纪由于经济萧条的影响和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建立了近50年的养老金体系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2)体现社会经济问题

从近代开始日本经济状况便有了极大的转变,从战后经济萧条到经济腾飞又到后来的泡沫经济,经历了许多起伏。有些流行语就从侧面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日本的经济情况。

①トヨターショック。(TOYOTA SHOCK,丰田危机)2008年日本龙头企业丰田汽车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营业收益严重削减,一时造成股市严重動荡。这也表示了日本受到了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

②蟹工船。原是作家小林多喜二在1929年发表的作品在2008年再次备受瞩目,尤受年轻读者欢迎。许多人都与书中贫困阶层受压迫剥削的情景有很大共鸣。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贫困阶层人口增加的现状。

3)是研究社会现状的良好切入点

流行语是折射社会百态的镜子,由百姓口中频繁出现的词语可以看出他们关注的事物,也能让我们对社会出现的问题有进一步了解。

①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单身寄生族)是由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于1999年提出的新词。单身寄生族毕业后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基本生活依赖父母。这种现象会兴起的原因与日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自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就业难问题和雇佣环境的恶化使年轻人自立变得更加困难。

②しゅうかつ(终活)这是2009年新创造的词汇,意为老年人自己进行葬礼等终老准备活动。从这可以看出日本少子老龄化的严重性。

4)提升语言趣味性

与严谨正经的书面语不同,有些流行语显得更为生动有趣,更添几分诙谐色彩。

①むかつく (烦死了)原意为生理上的“恶心”,但现在更多的被用于对某件事表达不满,经常可以从日本人的口中听到。

②あなたとは違うんです(我和你不一样)前首相福田康夫2008年在宣布辞职的新闻发表会上的一句“怒言”,在几天内广泛应用成为了流行语。

3 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对比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中日流行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前进的脚步。

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心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趋于更活跃的状态,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处于半社会状态的大学也成为流行语的主要集散地。虽然中国和日本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因为中日流行语都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生活,体现社会经济问题,传递着社会文化讯息,体现社会心态,所以中日流行语是研究社会现状的良好切入点。提升语言趣味度。

其次,中日流行语本身都带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流行性,传播性和可习得性。流行语作为一种阶段性语言是对社会动态发展变化的集中反映,能够反映出社会阶段性的动态变化,也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社会心理变化。

再次,中日流行语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流行语往往能够及时反映人们对于时尚潮流、饮食文化和科技发展等这些领域的动态变化的一些主观感悟,流行语本身也就能够携带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

4 中日流行语的发展前景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以及青少年是使用流行语的主要群体,并有大约35%的受访者认为流行语是诙谐的语言,易于沟通,他们喜欢并支持流行语的发展。大约有45%的受访者认为流行语还有待引导规范,有17%的人对流行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流行语语言粗鄙,难以理解,应限制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中日流行语未来的发展尽管还有待引导和规范,其发展前景却是很光明的。

我们所采访的日本外教中山先生认为,由于社会层次、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流行语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受到的影响会是比较大而且是比较正面的。流行语是不可避免、一定会出现的,其发展也是要依靠某个特定的时代和时期,人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以及国家社会前景的变化而发展的。流行语的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并有积极的因素,具有正能量的流行语会更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因此也会更容易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进程加快,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得流行语更易于在大众中流行。人们本身承受着来自于工作和学习这些外部环境的繁重压力的时候,也力求通过一些比较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在未来的世界中,流行语还是会继续成为反映社会发展和人们心理变化的一种功能性语言。

5 结束语

文化影响交流过程,交流推动文化发展。流行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流行语本身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所以能够及时、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与变化。学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还要注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交流。研究中日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两国国情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有利于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日语的学习提供一份参考。正如中国的日语杂志《人民中国》的总编辑王众一所说:“新用语以及流行用语能够反映社会的意识,能够传递价值观的变化,可以向年轮一样地记录人们的喜怒哀乐。在关注每天的时事新闻的同时,如果能够从流行用语中解读出隐藏在其背后的信息,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下转第25页)

(上接第32页)

【参考文献】

[1]日本大辞典刊行会.日本国语大辞典[M].东京:株式会社小学馆,1974.

[2]张新.浅谈中日流行语的区别与联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2).

[3]周荐.《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序[M]//夏中华,主编.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学林出版社,2007,12.

[4]怎样恢复农业生产[M]//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5]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

[6]金田一春彦.流行語[M]//日本語セミナー·二.東京:筑摩書房,1982.

[7]米川明彦.新語と流行語[M].東京:南雲堂,1989.

[8]王凌.透过流行语看现代日本[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9]鹈饲正树,永井良和,藤本宪一.战后日本大众文化[M].昭和堂,2000.

[10]谭自强,编著.图解跨文化交流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流行语日本影响
日本元旦是新年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黄金时代》日本版
巧借 流行语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