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三步曲”

2014-07-25张秀丽

甘肃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步曲兴趣语文教学

张秀丽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兴趣;

观察;积累;想象;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67—01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存在害怕写作文和不愿意写作文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挖掘写作源头,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而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经常开展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建立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自主意识。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参加各项活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好、写好,从而消除其对写作的畏惧心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教师只有带学生深入生活和大自然,身临其境,见其人、面其物、闻其声、历其事,学生才会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写作兴趣,对喜爱的事物才能观察得仔细。如,春暖花开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郊游,爱花的学生会注意观察果园中的杏花、桃花、梨花,甚至用鼻子闻它们的香味;爱鸟的学生会留意刚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爱动物的学生就会注意到小鸡、小狗等。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源头,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储备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文时,学生的眼前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学生写作时也会得心应手。

二、指导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把观察的权力交给学生,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说教师应该担当观察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小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限,在观察时往往触及不到事物的本质方面,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教师应该随时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所观察的事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产生现象的原因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观察要全面细致。例如,写参观游览类文章时,教师可制定一个参观计划,这样学生观察时才会有的放矢。2.调动多种感官。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要多种感官协同配合,做到眼看、耳听、鼻闻、口尝,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3.边观察边联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把观察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在观察中解放双眼,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只掌握观察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积蓄众多的素材,作文时才会感到有材可选,有话可说。如,在写习作《一次活动》前,笔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包括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在此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把所见、所闻和所感记录下来,以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张开想象翅膀,鼓励个性创作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前,学生的作文中普遍缺乏创新,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写人都是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写景都是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河水化了,作文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根本谈不上创新。法国近代教育学家卢梭说过:“为了使一个人能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采取我们的看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教作文时,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多思考,在思考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出自己的文章。如,教学完《坐井观天》后,笔者要求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很多学生都从正面思考,发挥想象,写青蛙跳出井后大开眼界,才知道世界之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有一位学生却写道“青蛙认为还是井里好!”原因是青蛙出来后,发现到处是污水,到处被人们捕杀,所以还是井里好。这种结果出乎笔者意料,但其理由充足,写出了新意,所以也是一篇好作文。

编辑:郭裕嘉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步曲兴趣语文教学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