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提高方法研究进展

2014-07-24黄平平郭明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甲氧基苯酚木质素

张 帆 黄平平 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提高方法研究进展

张 帆 黄平平 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含有多种官能团,但因自身复杂的结构影响了其有效利用。由于酚羟基的体积小、活性大,通过提高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可以使其反应活性明显提高。介绍了酚化改性法、催化还原法、脱甲基化法、超声法和电化学法等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反应原理及优缺点,并对将来研究的重点提出建议。

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研究进展

木质素是地球上植物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为丰富。木质素可以看作是苯丙烷结构的高分子酚类聚合物[1],由键能较高的碳碳键(-C-C-)和醚键(-C-O-C-)连接构成主体结构,含有多种官能团,结构复杂且不均一,分子量大,不易断裂,甲氧基的含量较高,芳环上空位少、位阻大,使其反应活性不足[2],需改性处理后才可以更好的利用。由于来源和制备方法不同,木质素的结构与性质有一定的差异[3],因此,木质素样品及对其改性方法的不同使得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通过改性使木质素的活性基团含量提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多位学者对木质素进行改性处理后应用于胶黏剂[4]、表面活性剂[5]、微量吸附剂[6]、临床药剂[7]、橡胶增强剂[8]和农业肥料[9]等多个领域。酚羟基是木质素的重要官能团之一,体积小且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其含量的多少对木质素的理化性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如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则可以采用木质素替代部分苯酚制备一些化学必需品,这对木质素的高效利用以及缓解石油资源压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酚化改性法、催化还原法、脱甲基化法、超声法和电化学法等木质素改性方法。

1 酚化改性法

木质素与苯酚等酚类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能够进行酚化反应,如木质素在酸催化下会因质子化作用而形成碳阳离子,酚类物质分子受到碳阳离子的亲电攻击与木质素侧链发生缩合,在酚类物质酚羟基的对位或邻位以碳碳键(-C-C-)的形式与木质素连接,即木质素苯丙烷侧链上的羰基、双键、醇和醚基被酚化(图1)[10-12],酚羟基含量提高。

王海洋等[13]在85℃下将蔗渣氧脱木质素与硫酸混合加热1 h,然后降温至35℃加入苯酚,再升温至95℃反应3 h,发现改性后的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使用环氧氯丙烷对酚化产物进行环氧化改性得到环氧树脂。Alonso M V等[12]将木质素磺酸铵和苯酚溶于去离子水,加入苯酚质量2%的草酸作为催化剂,共混后放入高压釜内加热,以500 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酚化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木质素磺酸铵含量30%、反应温度120 ℃、反应时间160 min的条件下得到的酚化产物活性最佳,且由于醚键的断裂使其分子量和多分散性均有降低。同时经分析发现,木质素磺酸铵的浓度对产物的酚化程度有较大影响,其过高时木质素自身的芳香族单体会发生自缩合,在这种竞争反应下使得苯酚很难加合在木质素的苯丙烷侧链上。赵斌元等[14]将木质素磺酸钠和间甲酚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72%的浓硫酸搅拌1 h,提纯得到酚羟基含量提高约2倍的酚化木质素,此为选择性酚化改性,可以基本脱去木质素磺酸钠中所有的磺酸基和甲氧基,醚键部分断裂,并使酚基引入到芳环的α碳原子上。Vázquez G等[15]从桉树(Eucalyprusspp.)中提取出木质素并对其进行酚化改性,为了减小苯酚和木质素的用量比,先将苯酚加热至50 ℃后缓慢加入木质素,持续搅拌直至木质素全部溶解在苯酚中,随后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在125 ℃下混合加热1.5 h得到酚羟基含量提高的活化木质素,以此可制备出胶合性能较好的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

研究发现,除采用酚-酸的方法对木质素进行酚化改性外还可以在酚-碱体系下进行,或在其他条件下与苯酚反应。刘纲勇等[16]将麦草(Themedatriandra)碱木素、苯酚和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100 ℃下回流反应1 h,分离提纯得到酚化木质素。GPC(凝胶渗透色谱)和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麦草碱木质素在碱催化酚化改性后,其酚羟基含量增加的同时酯键部分断裂,甲氧基的含量下降,分子量有一定降低,反应活性得到提高,并可代替70%的苯酚制备成媲美传统酚醛胶的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Çetin N S 等[17]将Organosolv木质素与苯酚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溶于工业用甲醇变性乙醇(IMS),加热至70 ℃搅拌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在40~50 ℃下减压蒸馏除去IMS得到酚化木质素。研究发现,改性后的木质素活性显著提高,以此产物与甲醛反应制备出的胶黏剂环保可靠,其游离酚和游离甲醛的含量很低,且胶合性能良好。方红霞等[18]采用热化学酚化技术,将木质素磺酸钙与50 ℃的熔化苯酚以1∶2的质量分数混合,加热至140 ℃保温液化15 min,降温后可得到液化酚化木质素磺酸钙,以此替代苯酚可制得环保型胶黏剂。

综上所述,酚化改性法具有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相对低廉和酚化效果好等优点,在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的手段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改性过程中仍有苯酚等石化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通常在改性时需要加入过量的酚类物质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反应后还会有游离酚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优化反应条件及工艺以减少苯酚等酚类物质的用量,降低游离酚浓度,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高效环保的目的。

2 催化还原法

木质素的催化还原反应是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的有效方法,其原理主要是木质素的部分醚键在催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断裂还原成酚羟基,如甲基-芳基醚键(图2)[19]和β-O-4醚键(图3)[20]的裂解等,因而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得以提升。

催化还原法中以氢气为还原剂催化氢解木质素的研究较多,Cheng S等[20]从白松中提取出Organosolv木质素,并将其以1∶10的比例与50∶50体积比的水-乙醇溶剂相溶得到木质素溶液以备使用。同时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Ru10/γ-Al2O3和Ni10/AC催化剂,在超声条件下分别与木质素溶液均匀混合后放置在特制的反应釜内,通入氢气至压力为5 MPa。其中,在Ru/γ-Al2O3催化下加热至300 ℃后反应2 h,得到的产物酚羟基含量较反应前有所提高,重均和数均分子量下降。另在Ni10/AC催化剂催化下加热至340 ℃后反应2 h得到Mn=181 g/mol、Mw=568 g/mol的解聚木质素,由于β-O-4醚键断裂而使其酚羟基含量增加。王海洋等[13]以氧化铜铬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所用木质素质量的5%,在25 MPa压力和240 ℃温度的条件下通入氢气对蔗渣氧脱木质素氢解3 h。通过红外光谱对比分析发现,氢解后的木质素内连接主结构的醚键断裂生成羟基,木质素分子量有所下降,酚羟基含量有明显提高。Ye J W等[21]将麦草碱木质素溶于0.1 mol/L的NaOH溶液,温度及压力分别控制在350~450 K和1~5 MPa,采用钯负载量为5%的Pd/C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加氢还原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后的碱木素酚羟基含量增加了37.10%,羧基和羰基含量分别降低53.41%和43.50%,同时数均和重均分子量均较氢化前有所下降,反应活性明显提高。此外,在此基础上叶结旺等[22]采用微波加热法替代常规加热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微波加热法可减少反应时间、加快氢解速度,同时更好地减少了甲氧基含量、提高酚羟基含量,但此方法不利于羧基和羰基的还原。陈克利[23]将氮、硫、氧、氢以0.5~0.7∶2.0~2.3∶1.7~1.9∶0.3~0.4的质量比混合,随后加入混合物总质量50%~70%的活性炭,在100~120 ℃温度下反应3~4 h制备出高效低廉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80~260 ℃、通入氢气压力为6~9 MPa、催化剂用量为木质素质量0.5%的条件下反应10~120 min,将所得产物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并进行离心分离,再对分离后的溶液部分进行减压蒸发,得到不含任何有机溶剂的粘稠木质素。试验表明,反应后的木质素酚羟基含量为6%~13%,平均分子质量不足900。

方桂珍等[24]以环己烯为还原剂替代氢气通过催化转移氢化反应对木质素进行还原改性,研究表明,在自制Pd/C催化剂的催化下,使用环己烯可以有效还原碱木质素,探讨了各反应条件对产物总羟基含量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在木质素和环己烯的质量比为1.0∶4.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7%、pH为10的条件下反应1.5 h所得产物的活性最佳。反应后碱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明显增加,总羟基含量提高了104.72%,而甲氧基、羰基和羧基含量都有显著降低,多分散系数减小。徐凤英等[25]仍以环己烯为还原剂,以成本相对低廉的氧化铜负载活性炭(CuO/C)为催化剂,在NaOH溶液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下加热回流反应,得到酚羟基含量明显提高的活化碱木质素,其羰基含量由反应前的2.19%减少至0.52%,下降明显。R.J.A.Gosselink[26]等利用具有强还原性的连二亚硫酸钠改性处理NovaFiber木质素,还原剂用量为改性木质素质量的4%,在60 ℃下反应45 min,反应结束后将pH调至4,得到沉淀的活化木质素。试验表明,改性后的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有所增加,活性提高,可代替31%的酚醛树脂与其共混制备性能良好的胶黏剂。郭红霞等[27]以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磷为催化剂,采用还原性较强的氢溴酸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酚化改性,试验分析表明,整个反应过程中磺酸基团的含量保持不变,木质素磺酸钠的甲氧基醚键选择性断裂,部分脱落的甲氧基被酚化成酚羟基,所得产物的酚羟基含量相比酚化前提高了2.6倍,并利用此酚化木质素磺酸钠制得稳定性较好的木质素基环氧树脂。

由此可知,通入氢气降解木质素得到的产物,其酚羟基含量得以提高,分子量下降明显,活性良好。但一般氢解木质素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对设备要求高。利用供氢体代替氢气还原木质素是很好的方式,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但使用供氢体还原后的木质素降解程度不及使用氢气还原,且在反应时供氢体的使用量较大,应探索更适合的供氢体以更好地提高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在还原改性木质素时,催化剂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来看,活性炭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良好的活性及可回收性等特性,仍是效果最为理想的催化剂,但其成本高的缺点也非常突出。因此,探寻低成本的高效催化剂仍是研究的重点。

3 脱甲基化法

甲氧基占据着木质素芳环上的活性位置,影响木质素的反应活性。脱甲基化法就是将部分甲氧基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酚羟基以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并增加活性点数目的改性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通过加入硫化试剂使木质素发生硫化反应脱去甲氧基引入酚羟基,亦或利用强亲核试剂将木质素中甲氧基的甲基脱去而转变成酚羟基(图4)[28]。

目前,最常用的脱甲基化法是硫化脱甲基法,即采用硫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对木质素进行改性。安鑫南等[29]采用硫在225~235 ℃的反应温度下对碱木质素黑液加热反应30 min,随后冷却、酸化,再萃取、分离得到甲氧基含量降至5%的改性木质素。试验表明,经过脱甲基化反应后的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有所提高,同时其结构中形成活性较强的邻苯二酚结构,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木质素的反应活性,用此产物与甲醛反应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谌凡更等[30]在碱性条件下用硫对麦草碱木质素进行脱甲基化处理,硫和氢氧化钠用量分别为4%和1%,用40 min加热至190 ℃后保温15 min得到硫化产物。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碱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由反应前的3.01%增加到5.61%,甲氧基含量由11.88%降低至7.60%,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从 6 630 减小到 4 320,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 12 600 变为 9 900,脱甲基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反应活性得到明显提升。胡立红等[28]利用硫醇在碱性条件下能够作为强亲核试剂使甲氧基转化为酚羟基的性质,将正十二硫醇和催化剂甲醇钠以摩尔比为1.0∶2.5的比例同富马酸二甲酯(DMF)冰浴混合搅拌10 min,并在氮气保护与130 ℃反应条件下将此混合物与溶于DMF的木质素油浴加热3 h,经离心分离并室温干燥后,使用正己烷对木质素中的甲基硫醚进行处理得到脱甲基化木质素。FT-IR半定量分析表明,改性后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由反应前的1.174提升至1.529,甲氧基含量由0.990降低至0.765,1H NMR和GPC表明,反应过程中木质素随着大量β-O-4醚键的断裂而发生降解,小分子部分的含量由原来的38%增至51%。

脱甲基化法通常是用硫磺在高温下改性处理木质素,此反应因需高温而耗能较大。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对工艺进行优化,尽量降低反应温度从而解决高耗能的问题。利用如硫醇等能够将甲氧基转化为酚羟基的试剂仍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但需注意简化反应流程,使此方法更便于应用。

4 超声法和电化学法

研究发现,在不添加其他化学试剂的条件下利用一定功率的声波或通入电流对木质素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提高酚羟基含量。超声法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和波动作用在木质素的化学键上,断开较强结合力的化学键,并将如甲氧基(-OCH3)等断键转变为酚羟基,酚羟基含量提高;电化学法是在特定的阴阳极下对木质素溶液通入适当电流使木质素降解,从而提高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

任世学等[31]利用超声技术对麦草碱木质素进行处理,比较分析超声波处理前后官能团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碱木素的液料比为100∶1、超声波功率为200 W和超声处理时间为20 min的优化条件下,碱木素因发生一定程度的聚合而使重均和数均分子质量得到一定的增长,碱木素的酚羟基含量得到提升,总羟基含量由作用前的4.08 mmol/g提高到6.47 mmol/g以上,分析其提高的原因可能为超声波作用下醚键的断裂和甲氧基的还原。韦汉道等[32]利用电化学法对工业木质素进行改性处理,将木质素磺酸钙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并将pH调至11.5,搅拌均匀后置于阴极是不锈钢网、阳极是微孔塑料网镀二氧化铅的电化学反应器内,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向反应器中通入5 V电压的直流电反应25 h,得到的活化木质素磺酸钙酚羟基含量明显提升,分子量由反应前的 4 200 降至 1 400,很好地提高了木质素磺酸钙的反应活性。此方法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和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且反应过程清洁环保,其产物可代替50%的酚类化合物制备与常规酚醛树脂性能相同的木质素基酚醛树脂。

超声法是一种物理方法,不需添加任何改性试剂,操作简单,环保可靠,不足之处为处理后的木质素虽酚羟基含量有所提升,但其分子量也因自身的聚合而增加,使得木质素的高效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电化学法可以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同时很好地降低工业木质素的分子量,不污染环境,但反应周期长,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被采用。

5 展望与建议

木质素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资源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影响,使得很难被工业化利用。因此,通过增加木质素的活性基团含量而提高其反应活性已成为研究重点。鉴于酚羟基体积小、活性大的特点,使得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成为增强木质素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者们应继续以此为突破口,从木质素的结构入手,通过分析芳环上可能产生羟基的反应机理等,探寻更高效、更环保的方法。

1) 酚化改性法应通过利用催化剂、改变溶剂及优化反应工艺和反应条件等手段促进木质素的酚化反应,以减少苯酚等酚类物质的用量,降低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2) 催化还原法需继续发挥其反应过程相对环保,能够较好的将木质素降解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低成本高效催化剂的探索,深度优化氢气氢解木质素的工艺或利用如供氢体等还原剂代替氢气,以此改善苛刻的反应条件及改性成本较高等问题。

3) 脱甲基化法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反应温度的降低和反应工序的简化,使得此方法更便于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4) 超声法和电化学法为学者们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提供了新思路,不局限在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对木质素进行改性,更环保可靠,将来的研究应加强反应条件的优化,解决反应周期过长的弊端,借鉴此类方法,交叉学科换位思考,继续探索生物能、光能、电能、核能及机械能对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的影响。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木质素资源,应当加强对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高附加值木质素产品得到应用。

[1] 蒋挺大.木质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3.

[2] 邱卫华,陈洪章.木质素的结构、功能及高值化利用[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6,14(1):52-59.

[3] Boeriu C G, Bravo D, Gosselink R J A,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structure-dependent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lignin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4, 20(2): 205-218.

[4] Wang M, Leitch M, Xu C. Synthesis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ol resins using organosolv pine lignins[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9, 45(12): 3380-3388.

[5] DeBons F E, Whittington L E. Improved oil recovery surfactants based on lignin[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2, 7(1): 131-138.

[6] Dizhbite T, Zakis G, Kizima A, et al. Lignin:a useful biore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rption-active material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9, 67(3): 221-228.

[7] Košíková B, Slameňová D, Mikulášová M, et al. Reduction of carcinogenesis by bio-based lignin derivatives[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2, 23(2): 153-159.

[8] Kumaran M G, De S K. Utilization of lignins in rubber compounding[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78, 22(7): 1885-1893.

[9] Ficnar S. Inhibition of nitrification and nitrogen uptake by peas (Pisumsativum) from urea[J]. Rostlinná Vroba, 1990, 36(3): 303-308.

[10] 中野准三.木质素的化学:基础与应用[M].高洁,鲍禾,李中正,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11] 顾继友.胶黏剂与涂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31-232.

[12] Alonso M V, Oliet M, Rodrguez F, et al. Modification of ammonium lignosulfonate by phenolation for use in phenolic resin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5, 96(9): 1013-1018.

[13] 王海洋,陈克利.木质素的氢解及其合成环氧树脂探索[J].化工时刊,2004,18(3):27-30.

[14] 赵斌元,胡克鳌,吴人洁.木质素磺酸钠的酚化改性初步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158-161.

[15] Vázquez G, González J, Freire S, et al. Effect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lignin on the gluebond performance of lignin-phenolic resin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7, 60(3): 191-198.

[16] 刘纲勇,邱学青,邢德松.麦草碱木素酚化改性及其制备LPF胶粘剂工艺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1(4):678-684.

[17] Cetin N S, Özmen N. Use of organosolv lignin in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s for particleboard production: I. Organosolv lignin modified resi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02, 22(6): 477-480.

[18] 方红霞,吴强林,张雷.液化木质素磺酸钙基环保酚醛胶黏剂的合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29(4):92-95.

[19] 方桂珍,徐凤英,任世学,等.CuO/C催化还原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特征[J].中国造纸学报,2007,22(1):42-45.

[20] Cheng S, Yuan Z, Leitch M, et al. Highly efficient de-polymerization of organosolv lignin using a catalytic hydrothermal process and production of phenolic resins/adhesives with the depolymerized lignin as a substitute for phenol at a high substitution ratio[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3, 44: 315-322.

[21] Ye J W,Fang G Z,Jin C D.Hydrogenation of Alkali lignin catalyzed by Pd/C[J].APCBEE Procedia,2012(3):53-59.

[22] 叶结旺,方桂珍,金春德.Pd/C催化微波法合成氢化碱木质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2):171-176.

[23] 陈克利.一种酚类系列物质的制备方法:中国,200410022774.0 [P].2005-02-23.

[24] 方桂珍,李丽英,叶结旺.Pd/C催化下碱木质素与环己烯的还原反应[J].中国造纸学报,2005,20(2):71-74.

[25] 徐凤英,谭广慧,方桂珍,等.氧化铜/活性炭催化还原碱木质素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20(2):92-94.

[26] Gosselink R J A, Snijder M H B, Kranenbarg A,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va Fiber lignin[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4, 20(2): 191-203.

[27] 郭红霞,李春生,谭惠芬,等.木质素磺酸钠的酚化改性及其环氧树脂的制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2):300-304.

[28] 胡立红,周永红,潘晖,等.木质素脱甲基化改性及产物结构表征[J].高分子通报,2012(3):77-84.

[29] 安鑫南.脱甲基硫酸盐木质素代替酚在木材粘合剂中的应用[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5,15(3):36-42.

[30] 谌凡更,李静.碱木素硫化反应以及木素酚醛树脂固化性能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0,8(2):1-6.

[31] 任世学,方桂珍.超声波处理对碱木素官能团含量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5,24(4):20-22.

[32] 韦汉道,邓国华,黄焕琼.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木质素的方法:中国,00131001.1 [P].2002-07-31.

(责任编辑 赵粉侠)

Research Progress in Increasing Phenolic Hydroxyl Content of Lignin

ZHANG Fan, HUANG Ping-ping, GUO Ming-hui

(Key Lab of Bio-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Lignin is an abundant renewable resource in nature, wh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groups, but i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 because of its complex structure. Phenolic hydroxyl is small and has good reactivity, so the reactivity of lignin could be obviously increased by improving the phenolic hydroxyl cont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of improving lignin′s phenolic hydroxyl content, including phenolic modification, deoxidization by catalyst, demethylation, ultrasonic processing an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and then discribed the reaction principl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ocus.

lignin; phenolic hydroxyl content; research progress

2014-01-1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08B03)资助。

郭明辉(196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木材科学与技术。Email:gmh1964@126.com。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6.017

S784

A

2095-1914(2014)06-098-06

第1作者:张帆(199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木材科学与技术。Email:fanfanbuai@126.com。

猜你喜欢

甲氧基苯酚木质素
一种苯酚焦油中苯酚与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亚洲将引领全球苯酚产能增长
木质素增强生物塑料的研究进展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煅烧高岭土吸附Zn2+/苯酚/CTAB复合污染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