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高校教育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2014-07-23李晓辉

科技视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新力观念制度

李晓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067000)

1 高校教育创新的内涵与必要性

创新,在社会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1]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核心是“新”。具体到高校的教育创新,则是指高校要突破旧的教育方式,用新的观念、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行为来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大学教育的能力。通过对高校教育的综合改革,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高校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整个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充满了期待。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必须紧跟着社会的需求与变化不断的创新。同时,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之下,各大高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要与时俱进,革新、优化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些都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动力因素。

2 高校教育创新的体系与内容

“创新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创新思想”的明确提出是从我国第三代领导人开始的。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首次完整的阐发了“三个创新”的思想,他提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这一体系相对于高校的教育创新来说即是高校教育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先导,体制创新是高校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的中心环节,科技创新则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关键。[2]根据完整的“创新思想”,高校的教育创新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上的创新、教育过程、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以及要求高校充分拓展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爱好、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制约我国高校教育创新力的主要因素

3.1 教育观念陈旧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更加注重的是灌输知识、讲述理论、专注专业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缺乏鲜明的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和激情。这种教育观念与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3.2 制度僵化,缺乏对创新力的激励作用

创新力的培养,需要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制度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革新才能有利于创新力的发展。教育创新源于制度创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激励制度,就不能很好的激活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力量,不能保障高校创新力的培养和发展,无法实现高校的民主管理和学术自由。

3.3 教学模式落后,学科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学科的设置上还比较陈旧。专业设置狭隘,文理界限明显。很多专业学科还是很多年前就定下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创新激情。高校的实践项目也只是单纯的对所理论的一种验证,缺少探索与发现。这种单纯的理论验证与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的实践是有很大差别的,以致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工作上的要求。

3.4 高校的培养机制过于单一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局限于授课的形式,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够接触到课程之外的培养,包括引导性的科学研究、高科技产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调研研究等,因而科技视野不够广阔,科技思维不够活跃,专业知识掌握不透彻,所学与工作后所用相脱节。另外,高校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整齐划一的教学培养机制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给学生一个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更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4 高校教育创新的实施措施

4.1 教育创新需要有正确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作指导

所谓教育观念创新,就是要用新的观念,从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教育现象,从而促进新的教育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观念创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水平。[3]在当前形势下,就要积极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看做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把学生的发展看做学校的发展之本。具体来说,就要求高校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将传授知识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4.2 教育创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

制度是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也是思想和理念得以体现的载体。高校的制度,是学校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有力保障。因此,教育创新就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加强高校的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学生自主的学习制度。②完善课程的设置制度。③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4.3 教育创新需要创新教育体制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没有淘汰,缺少竞争和激励。而创新教育体制则是一种力争促进高校的自我发展,同时影响学生生存力提高的教育新体制。[4]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职工的潜能发挥。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让教职工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再者,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各校创新教育的特色。

4.4 教育创新需要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创新具体来讲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实践是对理论的延伸理论又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概括。实践内容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类的科技兴趣制作小组等。在教学方法上,要摆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基本方法的教学体系。充分结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 积极的探讨和实践 “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研究式”、“情感式”等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针对性、形象性、实践性、深刻性等。(廖和平、高文华《试谈高校教育创新的着眼点》,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第3期)

4.5 创新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结构

教师在高校中担负着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现高校教育创新的关键。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转变观念,是当前教师适应新形势的必走之路。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能力去探索、创造新知识,就无法做到引导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5 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育创新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地。虽然我国高校在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尽人意,有很多不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因素,包括在教育的观念、体制、制度上,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以及教学管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的教育创新必然会伴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而深化。只有在教育上不断地创新才能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构建新的机制,提供肥沃的土壤。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OL].

[2]白立强.“三大创新”与高校教育创新[J].太原教育学报.

[3]张渝政,唐延英.论高校创新机制的完善[J].教育评论,2005(4):7.

[4]羊展文.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30):168-170.

猜你喜欢

创新力观念制度
维生素的新观念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健康观念治疗
国家创新力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