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科技外语人才资源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

2014-07-23包宏艳

科技视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语科技人才

包宏艳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1 全面培养及合理配置科技外语人才资源

鼓励高等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尤其要鼓励更多外语人才学习理工科知识,理工专业的人才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努力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科技或外语人才。高质量的科技外语人才就是要具有较高的外语综合素质,还要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更加广泛和多元化趋势,对高素质科技外语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要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懂外语不懂专业是胜任不了的。针对高校培养并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外语教学水平的对策可罗列如下:

1.1 确立“较高要求”的教学定位

以英语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大多数的本科院校,英语是必备的应用技能之一,应选择“较高要求”作为科技外语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经过大学科技外语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用英语比较流利地进行一般科技工作背景下的交际和沟通;能够基本听懂英语科技类新闻,科普类广播电视节目、一般题材科技类的英语讲座和本专业的课程;能够阅读专业题材的英语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掌握科技外语问题特点,用英语规范书写科技论文及报告,对专业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

1.2 改革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较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出发,针对学生普及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一、二年级可开设“综合外语(一、二、三、四)”、“外语听说(一、二、三、四)”和“外语写作”等课程。同时,为保证学生大学外语学习三年不断线,将大学外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内容相衔接,在三年级开设“科技外语”、“职业外语”两门必修课程。“科技外语”课程设置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可设置IT类、工程管理类、电子与自动化类等,教师全外文授课,着重培养学生口语和科技阅读能力。学生课堂讨论的话题与专业有关,而不是一般的日常会话。“职业外语”旨在通过学习不同职场英语的真实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职场的需要正确使用外语,从而增加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这样以外语为载体,以专业相关科技知识为核心,共同搭建学生用外语理解、学习、表述相关专业的科技外语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业、专业、就业”三位一体,合而为一。

1.3 改革教学模式

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方法上,尽管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多种途径,但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坚持“大运动量”的语言训练,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

1.4 创造课外语言学习环境

注重课堂语言教学向课外延伸积极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开辟外语第二课堂,紧紧围绕外语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5 加强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外语可能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变迁。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了解世界的最新发展状况、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积极吸收国外有用的思想方式和科学文化。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养合格的科技外语人才,在强化科技和外语的同时,更要强化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6 开展与就业相关的科技外语类活动

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与科技外语类就业相关的活动,如科技企业外语科技外语人才模拟招聘大赛、科技外语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参加科技外语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软交会、科技论坛等。

2 全面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外语水平

除了学校的培养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批准设立更多的民营培训服务公司,如翻译公司,供科技外语人才选择。如今,全国各地外语培训风起云涌,但纵观各外语培训机构,多为普及或应试性质的,能针对科技或科研的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我国原有教育体制的后遗症:纯学外语的人多对理工一窍不通,而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许多人连基本外语资料都难以把握。能兼备专业及外语等综合素质的人员太匮乏。科技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搞好科技外语人才的培训。

首先,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科技外语培训与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同,外语教学重视对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强调语言结构本身的缜密性和规范性;科技外语注重的首先是准确性,此外,还兼顾强调忠实性、规范性、逻辑性及时效性,它的最终目的是信息沟通与掌握,因此专业化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师不但要精通外语,而且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建设这样一个师资队伍,首先要自上而下重视起来,为长远规划,要舍得让一些科技精英暂时担此重任,另外可选拔一批业务骨干到国外进修回来充实我们的培训队伍。

其次,科技外语培训,它与外语教学的模式有着根本区别。学员们来自业务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是带着各种工作上的问题来的,所以它更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在学习中应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让学员有较多的操作与实践。再则,针对科技外语的时效性,我们应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生活在一个日趋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社会里,网络化有助于学员更快更多地获取资料,而多媒体教学能最大程度调动学员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科技在不断进步,语言在不断发展,要想成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科技外语人才,抢占科技至高点,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力献策,除了不断学习、实践与创新外,别无捷径。

3 建立多种协调机制,实现科技外语人才的合理流动

陕西省市科技外语人才多依附于公有制单位,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外语人才相比,其它体制的企事业单位储存的科技外语人才较少。这就需要科技外语人才本身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多渠道就业和择业。通过调动、停薪留职、短期聘用等方式,实现合理流动。

建立科技外语人才一体化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加快科技外语人才政策的对接,建立统一的人事科技外语人才政策制度框架,共同构建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科技外语人才环境和统一的科技外语人才服务平台,才能有效推进陕西省科技外语人才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外语人才资源整体使用效率。

建立企业、高校、政府间科技外语人才需求、培养、调控的协调机制与中介机构。科技外语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各方的共同努力。造成用人单位与培养机构供需脱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缺乏交流协作。一方面,企业难以招聘到符合需要的科技外语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机构只管培养,而不管科技外语人才的实用性。因此,要加强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交流协作。从用人单位而言,要使培养机构了解自己的用人标准,专业需求,而从培养机构而言,了解科技外语人才需求,合理规划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方案,量体裁衣,才能培养出更实用的科技外语人才。每年召开用人单位和培养机构的交流会也许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要让高校了解其对于科技外语人才的需要情况,为高校实现“按需培养”创造条件。

其次,高校要时刻关注企业的需求,调查专业及课程设置,使其更适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原就业能力。

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科技外语人才供需的引导和协调职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区域内科技外语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改革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快速、高效的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创造适应科技外语人才发展的大环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罗志荣.走进科技外语人才决胜的时代[J].企业文明,2002(04).

[2]刘文江,白玲.适应WTO人才需求调整我国人才配置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3(06).

[3]白心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J].企业研究,2010(10):73-74.

[4]赵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理论界,2006(12):133-134.

[5]范洁,赵永欣,等.构建中外企业文化教育体系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J].商场现代化,2008(5):232-233.

[6]韩苏.21 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3(03).

猜你喜欢

外语科技人才
人才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