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力=硬实力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及综合实力关系的拟数学模型解读

2014-07-21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值实力比喻

易 宏

“Soft Power”,“软实力”(或译“软力量”、“软权力”),也称同化力,作为一个术语,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amuel Nye,Jr.)博士,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实力性质的变迁》[1]一书中首先提出:

……同化式实力的获得靠的是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或者是确立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别国意愿的政治导向的能力……这种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密切。这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软力量……

宣告了软实力概念的诞生。随后,奈相继刊发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对软实力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在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再思考》一文中,奈开门见山地将这一概念简要描述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大棒)或者利诱(胡萝卜)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2]。”

虽然软实力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还是不久前的事,但笔者认为软实力本身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并非新生事物。如同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政教分离等概念一样,是人类的自我觉醒,是人性的升华,是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工业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出现、地球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等等社会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大概正由于这样一种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软实力概念虽然原本是在考虑国家关系时被提出来的,但很快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且被广泛用于各种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的分析,说明这一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所涉软实力及相关概念亦不仅仅拘泥于国家,而是广泛适用于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任何社会行为主体。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是分析文化的产物,它的诞生,意味着社会行为主体的总影响力(或称综合实力)被分析解构成了软实力和与之对应的所谓硬实力(Hard Power)两个部分。

综合实力由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综合,不论研究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是为了提高综合实力。那么软实力和硬实力如何构成综合实力呢?这就随人们对软实力和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的认识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基于软硬实力之分的综合实力结构模型。有最简单的软硬实力二者代数和说(此说似乎表示软实力可以独立存在),也有较复杂的导入某些常数的加法乘法混合运算说,等等。这些说法虽然都只能说是比喻,但也正是这种简单模型更清晰地反映着各家说法对软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的基本认识,各有特点,笔者不简单褒贬,故不具体举例。

不过,为了形象而清晰地说明软硬实力构成综合实力的结构关系,笔者也在比喻的意义上提出一个方便说法。

综合实力分值=硬实力分值软实力分值[3]

亦即,综合实力分值或可比喻为以硬实力分值为底数而软实力分值为指数的幂值。作为这一比喻模型的前提,假设硬实力分值和软实力分值的取值范围(好比定义域)为:

硬实力分值=(0,1)时,软实力分值=[0,+∞);

硬实力分值=[1,+∞)时,软实力分值=(-∞,+∞)。

于是,笔者将基于这一比喻模型的综合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分值对应关系列于表1。

对于这一假设的基本考虑,也就是认为任何社会主体的硬实力分值通常都大于零,而硬实力分值为1是主体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在0到1之间则表示主体处于需要援助的状态。如表1所示,当硬实力分值=1,即主体刚刚维持生存时,折腾软实力没意义;当硬实力分值小于1且软实力大于1时,综合实力会随软实力增大而减小,亦即不宜随便折腾软实力;当硬实力分值小于1而软实力也小于1时,呈现出综合实力大于硬实力的状态,这或可解释弱小时避免张扬的好处;只有当硬实力分值大于1时,综合实力才会随软实力递增。而软实力分值小于零时,综合实力可能反而小于硬实力本身。亦即,同硬实力相匹配,二者分值同时大于1或小于1的放大硬实力作用的软实力,才是积极的正能量意义的软实力,也许此时的综合实力才能被称作所谓巧实力(Smart Power)。

但是,作为主体存在基本条件的分值等于1的硬实力并非一个绝对值,只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存在必要条件,这一条件越低者,硬实力分值越大,也就越有可能强大。再者,硬实力也可细分,总体硬实力弱势甚至其分值小于1时,但其某个局部的硬实力可能强,局部分值可能大于1,只要找到一个分值大于1的硬实力优势点,就可将软实力向这一点上倾斜以提高总体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甚至可能实现综合实力分值大于硬实力分值且大于1[4],否则就可能面临灭亡。韬光养晦和勤俭节约的意义[5],局部重点优先或倾斜式发展模式,濒临倒闭的(大)企业剥离某些资产收缩经营可以续存乃至复兴[6],勤俭持家的穷人翻身,艰苦奋斗的弱者兴盛,小米加步枪战胜坦克加大炮,人(们)在忘我或无身[7]的境界或具有牺牲精神时的实力最强大,等等,诸多事实,大概都可以通过这一比喻模型来解释。

表1 “综合实力=硬实力^软实力”拟数学模型分值表

再者,在生活物资过剩的当今世界,现实中存在着的绝大多数主体的固有硬实力分值都是大于1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软实力分值小于0,则表示主体正在迅速衰落乃至走向毁灭。如果软实力分值在0何1之间,则表示主体勉强维持,包括个人或其组织在内的各种行为主体,可能大多都处在此种状态。软实力分值大于1,综合实力大于硬实力,处于上升状态。虽然现实中存在着的主体的硬实力分值通常都是大于1的,但人们常常忽略软实力分值可能小于1甚至小于0,而导致综合实力分值小于硬实力分值。看似强大的主体迅速萎缩乃至灭亡,实际上往往就是类似软实力分值小于1甚至小于0的情况引起的,故不乏庞然大物突然枯萎甚至轰然倒塌的现象[8]。因贪婪奢侈或炫耀浪费或穷兵黩武而导致强大的主体盛极而衰乃至灭亡大概属于此类,中国多数王朝及古今中外众多强者的败亡都说明着这一点。

上述比喻模型的提出及相关阐释,已经从其对发挥硬实力以提高综合实力的视角说明了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再将视角转向软实力本身,众所周知,人类发展史上的政教分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产业发展史上的电脑软件相对脱离硬件而独立发展,极大地加快了IT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可以认为,作为人类自我觉醒、人性升华标志的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可能会如同此前的政教分离、电脑软硬件产业相对独立一样,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化发展。

至于中国自身的软实力,从认识渊源上来说,至少早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出现了重视软实力的思想,“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老子·二十九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老子·三十一章》);“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虽丑下》);“欲王者,务博其德”(《史记·张仪列传》);以及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外交原则,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对软硬两种实力的善恶取向。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软实力的作用,但并未率先提出独立的软实力概念,大概也就类似人类社会的政教分离、IT产业的软件相对独立乃至教育独立、学术独立、艺术独立等都没诞生在中国一样,不善于分析的中国传统也反映在社会力量的研究及其发展方面。窃以为,如同若无政教分离就难有近现代民主社会,或IT产业的软件若不相对独立于硬件则恐难有真正意义的IT时代一样,基于排他的血缘关系的宗法文化主干,家国同构、家业一体与不善分析互为表里,认亲盛于认真乃至以亲代真难免轻视知识且易生腐败,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化传统,将极大制约当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与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高楼大厦大多并不是直接用大石头建造的,而是用高温加热后的碎石块碾成粉末而成的水泥,和将石头(矿石)熔化成“水”提炼后重新成型的钢材等,重新组合建造的。构建当今世界近乎包罗万象的各种复杂信息系统的,不是早有二进制萌芽但却执象不前的阴阳八卦,而是完全数字化的无象无形、无限可分的真正二进制和相关信息科学与技术。社会的重构、发展,同样需要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方可优化组合。中国乃至华人社会软实力的构建以及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也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夏文明之道统,能在多大程度上脱离或超越宗法血统的束缚,而真正为全人类所共赏、共有乃至共享。

[1] Joseph S.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1990.中文引文见于该书节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 盖玉云 等译,军事谊文出版社1992年)第25页,第158页进一步表述为:“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根据这一能力,一个国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使其他国家能模仿该国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发展,确定自己的利益。”同年他还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了《软实力》(Joseph S.Nye,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Fall 1990)。另外,2010年10月所见Wikipedia的Soft power词条释文中有:“The idea of attraction as a form of power did not originate with Nye or Lukes but dates back to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such as Laozi in the 7th century BC.”意即软实力概念的起源被认为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

[2] Joseph S.Nye Jr.,Think Again: Soft Power,Foreign Policy,1 March 2006: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think-again-soft-power。

[3] 这里所说“综合实力分值”、“硬实力分值”和“软实力分值”,是在一定标准下的评价分。即所谓“分值”,指辅助分析用的参考指标值,而非各种力的客观绝对值,当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量化的实力评价体系。起初考虑的只有不含“分值”二字的表述,虽然只是比喻,但为不致被误解为各种力的绝对值乃至引发各力的“量纲”匹配之类的“问题”而做了修订。同时申明,本文所涉各种力,若无特别说明,均不考虑量纲,仅作相对参考。另外,为叙述简便,下面可能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分值”二字,标题亦如此。

[4] 如此似可解释毛泽东时代看似贫穷落后的中国何以能构成第三世界的领袖。

[5] 《老子·六十七章》所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大概也正含此意,同样可用本文所示比喻模型加以阐释

[6] 比如2009年通用汽车收缩重组经营。

[7] 《老子·十三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8] 比如,三株集团因口服液危机处理不当而陡然急剧萎缩,三鹿集团因三聚氰胺而骤然垮塌,等等。

猜你喜欢

分值实力比喻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实力抢镜
买椟dú还珠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模糊学方法在观赏石鉴评权重评估法中的应用》一文的补充说明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