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研究

2014-07-20刘爱军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商洛市中学信息技术

刘爱军

(商洛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研究

刘爱军

(商洛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调查研究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统计分析造成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尝试给出改变目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的对策。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生存现状;专业发展

2000年10月底,教育部在北京隆重召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入基础教育必修课程[1],2010年我国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并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2],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学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要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3]商洛市是陕西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关注,商洛市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更需要关注。因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4],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承担着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任[5-6]。因此本文以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为研究对象,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对于了解把握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和师资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

1 研究方法

针对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

1.1 问卷调查法

研究课题组选取商洛市包括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等一区六县具有代表性的乡镇的33所农村中学作为抽样调研对象,发放信息技术教师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回收率93.67%。发放学生问卷份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3份,有效回收率97.17%。问卷调研内容主要涵盖了信息技术教师人员结构情况、教学的基本情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培训情况、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展开。

1.2 访谈法

根据调研内容制定访谈提纲,从2013年7月—2014年5月分别对商洛市一区六县具有典型代表的13所农村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中学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和授课学生为主要访谈对象进行现场座谈交流,对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现状、专业素养、专业发展途径、专业认同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1.3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了市、县教育局、市电教馆、部分区县电教中心近五年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法规、文件、发展规划等文献资料。了解了商洛市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备、信息技术教育设施配置、教师发展规划等能说明近年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状况的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2.1.1 年龄结构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如图1所示,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16.05%,年龄在26-35岁的占43.21%,36-45岁的占33.33%,而45岁以上仅占的7.41%。可见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起步较晚,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历史较短,故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整体偏年轻。

图1 教师队伍各年龄段人数统计

2.1.2 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看,信息技术教师第一学历是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仅占23.46%,其余的信息技术教师都由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甚至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故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

2.1.3 职称结构

从职称结构调查结果来看,94.61%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处于初、中职以下职称,与学校其他各学科教师师资队伍相比,高职称教师所占人数明显偏少,职称结构比例严重不合理。

2.1.4 教师数量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数量1人的学校占到82.4%。信息技术教师数量2人及其以上的学校仅占17.6%。可见多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数普遍较少,生师比不合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2.2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概况

2.2.1 教师工作量

由图2统计表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周教学工作量在12-17节的人数占48.15%,18节以上的人数占20.99%,周教学工作量12节以下的共占30.86%,显然,商洛市农村中学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周教学工作量偏大。高达48.28%信息技术教师认为目前影响个人自身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课程教学工作量过大,可供个人课外支配的学习时间偏少,无暇顾及个人专业提升发展。另外多数教师承担了较多的教学以外的其他兼职工作,如机房管理、设备维修、网络维护、课件制作、试卷打印、数据图像采集等,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和质量提高。

图2 周授课时数统计

2.2.2 计算机使用程度

如图3所示,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看,备课中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教师仅占27.16%,偶尔和很少使用占48.15%,从不使用计算机的占24.69%。因此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计算机的使用率较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图3 备课中使用计算机情况统计

2.2.3 课件制作水平

由图4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使用课件制作工具制作课件情况统计显示,会使用PowerPoit制作简单课件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占58.7%,而能熟练使用专业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制作课件的教师寥寥无几。从日常教学课件的获取方式主要通过网上免费获得的教师比例占47.06%,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还远未完全实现,教师使用的软件资源主要以网络下载为主,绝大部分校园网缺乏丰富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谈不上拥有功能强大的教学课件资源共享平台。这些也正验证了多数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课件制作能力较差的不争事实。

图4 使用课件制作工具比例统计

2.3 教师职后培训情况

有关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培训调查显示,20.48%的教师认为自己平时兼任的工作太忙,学校事务繁杂,疲于应付,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多达39.76%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态度是想参加,但是没有此类培训机会。52.63%的教师认为个人现在迫切需要培训的信息技术内容是相关应用软件培训(如:Flash,几何画板等)。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商洛市教育局和电教馆虽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以及学校校本研修和远程网络学习活动,但大多数是针对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参与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具体调研统计情况见图5。

图5 对信息技术培训的认识情况统计

2.4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学校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其中认为重视的占11.2%,重视程度一般的高达51.8%,不重视的占23.3%,根本不重视的占13.7%,由于对信息技术课重视不够,因此,几乎所有中学都缺乏明确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提升计划。另外,商洛市66.3%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认为在职称评定方面,本人比其他学科专业教师机会少。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事务繁杂、身兼多职,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未得到学校领导应有重视,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3 原因分析

3.1 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正确定位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是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中学的实际工作中仍以追求绝对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传统体制仍占主导地位。由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在我国现行的中、高考制度中未能纳入必考科目,尽管信息技术课程被列为会考的考试科目,但所占成绩比例不大,加之升学率依然受到高度关注,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信息技术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多数学校仍将信息技术课课时挤占、压缩,甚至停止开设,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同样考试制度下,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是必然的结果,这必然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受重视的尴尬处境,因此考试制度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的制度原因[7]。在商洛偏远的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本来就不足,在学校里只要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活,比如遇到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信息技术课不属于参赛科目,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被安排花很多时间帮讲课者制作课件,常常只是幕后英雄。调查显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个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外,73.7%的教师还经常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任务,52.6%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教学课件,88.8%的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学校电教设备维修和机房、多媒体教室、网站维护工作,另外还有32.9%的信息技术教师课外承担着诸如照相,打字出卷,学籍档案管理等额外的繁杂的教务服务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其他教学辅助工作,这些现象严重挫伤了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或者“最重要指标”的现行教师评价体制下[8],学校不能对信息技术教师正确定位,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存现状。

3.2 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

专业技术职称作为教师素质能力的参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9]。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股新生的教师力量拥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支独立的专业教师队伍登上学校舞台的标志[7]。职称晋升及其独立性的丧失,不仅意味着信息技术专业资质的丧失,更是整个信息技术专业属性的丧失。在调研中同样发现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职称的评定大都与基础学科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相同,采取同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制度。而基础学科教师职称评定指标主要依据会考、高考成绩、教龄、科研教改论文发表情况等,信息技术课程的边缘化现状和课程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非主流地位。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完善,这不仅使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获得相应的工作地位与待遇,而且也体验不到职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也就会逐渐失去追求个人价值,为人生目标奋斗的内在动力。

3.3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制不健全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虽然目前商洛市、县会邀请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以及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但组织和管理部门培训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了解不够,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而且大多数内容集中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的应用方面,不切合教师教学实际,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的培训几乎没有,培训期间培训教师缺乏与受训者的反馈、互动交流。加之培训一般在城区集中进行,距离农村较远,交通不便,食宿费用较高,教师认为学非所需,因此抵触情绪大,培训效果较差。以至于教师在培训过后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培训丧失兴趣和学习动力,积极性不高。本来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就很少,好不容易有机会参加培训,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却严重不切实际,不符合需要。

3.4 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制度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生存现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商洛市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确定的评价指标,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通过年终成绩的总结、公开课、发表的科研论文、教师民主测评和领导打分来进行。由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所有科目中不是中考和高考的科目,属于“副课”,领导和其他“主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也就不当回事。评价与课堂教学不是很贴合,考核相对其他教师而言缺少量化指标,干的一些工作在考核中体现不了。结合访谈,目前在形式上的终结性评价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和“优秀”格次无缘,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3.5 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坚定的信仰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需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己”[11]访谈中发现很多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谈到自己工作好处时都说“工作稳定又有寒暑假”“副课虽不受重视但工作也没多大压力”“把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也不错”,诸如此类的认识可见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价值和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信息技术教育也缺乏坚定的信仰.没有坚定的教育信仰这些教师也就不会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就不会有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即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8]。

4 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不难看出,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学里的“边缘人物”,生存现状不佳,他们有着和其他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的烦恼,大量的统计数据向我们昭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商洛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己经普遍存在,甚至生存现状更为严峻。为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能担当商洛市教育信息化的重任,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今后应高度重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同感。

首先要重视舆论宣传,加强信息化教育创新,促进社会、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这些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教学激励和教育评价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从根本上真正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地位,激发他们投身农村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本市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和本地教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最后要引导教师对自己职业合理定位,坚守教育阵地,坚定从教立场,改变自我价值取向。

钱理群教授说:“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信息技术教师不要永远做被动者,而是要充当积极、主动的角色,通过观察、反思和研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比较有效成熟的建议,从而改善工作环境,争取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我实现的机会[8]。

[1]教育信息网.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简报[EB/OL].http://www.wljy.cn/cms/data/html/doc/2003-10/05/24923/.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l667143.htm.

[3]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教技[2012]5号.2012-3-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342/201203/ 133322.htm l.

[4]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9.

[5]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6]方卫星.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善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3):57-60.

[7]余 芬.陕西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2:35-36.

[8]管志毅.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4-27.

[9]董爱国.商洛市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调查[J].商洛学院学报,2014,28(1):82-83.

[10]李晓敏.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61-67.

[1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27-30.

(责任编辑:李堆淑)

A Study on Shangluo Rural High School IT Teacher's Survival

LIU Ai-ju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With Ten-yea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Plan(2011—2020)as a guide,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field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individual interview,on-the-spot investigation,etc.,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Shangluo rural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survival,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hangluo rural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survival problems and causes,and strategies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survival are suggeste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survival;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633.67

:A

:1674-0033(2014)06-0079-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6.023

2014-08-21

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2SKY-FWDF013)

刘爱军,男,陕西洛南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商洛市中学信息技术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多解中学创新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