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软实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以郴州为例

2014-07-20陈湘洲何思奇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郴州市郴州实力

陈湘洲,何思奇

社会软实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以郴州为例

陈湘洲,何思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000)

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社会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和谐程度、自治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满意度。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郴州社会软实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提升社会软实力的四条路径:构建社会安全网;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大力优化政务环境。

软实力;社会软实力;社会满意度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提升国家、产业、城市等不同层面竞争力的热门话题,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十八大前后,郴州提出了“郴州起飞”的宏伟目标,“郴州起飞”不仅仅是经济起飞,更重要的是在经济起飞基础上的软实力提升。本文以湖南为视角,以郴州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以期分析郴州社会软实力的现状,并提出提升社会软实力的路径。

一 社会软实力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一)“软实力”研究概述

1990年,约瑟夫·奈在《外交政策》中发表的《软实力》一文首次提出“软实力”是国家的聚力,强调凝聚力、认知度、号召力和吸引力。随后他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侧重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软实力”定义为“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目的的能力”,进而发展形成软实力理论。

我国学者也展开了“软实力”的相关研究。较早研究国家软实力的学者主要有王沪宁等人。王沪宁在1993年提出,政治体系、民族士气、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发散性力量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并对软实力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软实力问题的关注。随着“软实力”被引进中国,出现了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政治软实力等衍生概念,这是从各个角度对于“软实力”的拓展和延伸。

近年来,随着国内区域间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博弈的日趋激烈,区域形象、文化感召、制度创新等“软力量”对区域经济的倍增效应开始凸显。为了阐释和预测区域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国内一些学者类比国家软实力,提出区域软实力的概念。马庆国等在2007年出版的《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区域软实力定义为:“在区域竞争中,建立在区域文化、政府公共服务(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人力素质(居民素质)等非‘软’的力量能够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位,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本研究将就社会软实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软实力理论与战略研究,为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二)社会软实力的内涵

社会软实力,即一个城市有效运用社会资源所取得积极效果,使社会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最终通过内部公众(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和城市对外部公众(其他地区居民)的吸引产生作用,尤其表现为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影响力。主要包括社会和谐程度、自治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满意度。具体指标如下:社会和谐度包括赴省,进京上访数(人次),社会管理全省民调排名(名),刑事案件立案数,破案数(起),治理案件受理数、查处数(起)等;社会自治力包括社会组织数(个);社会保障力包括民生财政投入比例(%);社会满意度则包括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指数(%)及公众幸福感指数(%)。

二 郴州社会软实力的现状

(一)社会和谐度

1.从社会管理全省的民调情况来看。2012年上半年,郴州市社会管理民意调查总得分在湖南省排名第二位。其中,社会治安状况变化趋势等2项指标得分排名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盗窃抢劫犯罪现象等9项指标得分均排全省第二;黑恶势力犯罪现象、吸毒贩毒现象、聚众赌博和地下“六合彩”现象等4项指标得分排全省第四。这表明郴州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2]。

2.从上访情况来看。2012年赴省上访664批,1408人次;赴京上访341批,627人次。2013年截至8月份,赴省上访381批,666人次,赴京上访131批,187人次。上访批次和人数呈下降趋势,2011年信访工作在全省排名第5位,2012年第1位。

3.从刑事案件立案、破案数来看。据2010-2012年《郴州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刑事案件立案13620起,破案9394起,破案率68.97%;2010年刑事案件立案15728起,破案6869起,破案率43.67%;2011年立案18289起,破案7137,破案率39.02%。2009-2011年郴州刑事案件的立案数呈上升的趋势,但是破案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4.从治理案件受理、查处数来看。据2010-2012年《郴州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治安案件受理16315起,治安案件查处12113起;2010年治安案件受理15754起,治安案件查处10528起;2011年治安案件受理16794起,治安案件查处10281起。三年治安案件受理的总数在16000起左右,查处率都超过了60%,但是三年依次呈递减的趋势。

(二)社会自治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体现一个地方社会发展的活力。2012年郴州全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1248个,其中社会团体88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67个。其中市本级社会团体28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0个;县市区社会团体59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7个。社会团体经济类190个,科学研究类120个,社会事业类305个,公益慈善类52个,综合类10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包括劳动培训类)308个,文化类3个,卫生类10个,体育类8个,其他类38个。社会组织的数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3]。从郴州社会组织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体数量少,规模小。郴州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2.5个,低于全国3.2个的平均水平;二是结构欠合理。发达地区社会组织结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大多占社会组织总数的50%以上,而郴州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去年占社会组织总数的30%,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数量更少,且规模偏小。

(三)社会保障力

民生投入是社会保障力的重要体现,起着兜底的作用。2011年底,郴州市常住人口460.52万人。通过计算该年湖南省地方财政支出情况,我们得出郴州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和卫生、农林水利、一般公共服务这5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人均财政支出额。这五项的排名情况见表1。

表1 郴州市2011年民生投入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财政支出额和人均财政支出额这两个方面,郴州在全省的排名基本上是一致的。教育、农林水利、一般公共服务这三项在财政支出总额和人均财政支出额方面在全省的排名靠前,分列第2、3、4位。其中,教育无论是财政支出总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人均财政支出额三个方面都名列全省第2位。但是,跟财政支出总额、人均财政支出额在全省排名情况不同的是,农林水利、一般公共服务这两项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方面在全省排名方面却分列第8位、第7位。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和卫生这两大项在财政支出总额上分列第8、9位,在人均财政支出额上分列第7、9位,在全省属于中下水平,但是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方面,医疗卫生列倒数第二,社会保障和就业列倒数第三。从郴州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和卫生这两块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优。

(四)社会满意度

2012年,我们对郴州市11个县市区、202个乡镇街道常住居民进行了“公众幸福感”与“经济社会发展公众满意度”两项社会调查。调查有效成功样本为1500个。使用标准调查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运用电话随机抽样方式。计算方法为:首先,根据电话调查结果进行频次分析;其次,按非常幸福、非常满意100分,比较幸福、比较满意75分,一般50分,不幸福、不满意25分,很不幸福、很不满意0分进行赋值;再次,计算问题的单题分值;最后,按每单题分值占总分值的权重计算出全市公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百分制得分,即幸福感指数和满意度指数。得分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 2012年郴州公众幸福感分类得分表

表3 2012全年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综合结果表

1.从幸福指数来看。2012年郴州市公众幸福感得分为66.12分,比去年提高2.98个百分点。其中公众幸福感主观感受得分为66.57分、客观感受得分为54.70分,分别比去年提高1.54和4.22个百分点。评价表明,郴州市总体上是一个让人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城市,公众对自身在郴州的生活状态及生活质量都有比较好的评价,幸福感呈上升的良好趋势。主观感受得分最低的是“对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为53.83分,客观感受得分最低的是“对当前就业状况(或赚钱机会)是否满意”,为58.90分。说明当前郴州收入水平有待提高,就业工作有待加强。

2.从公众满意度来看。2012年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公众满意度得分为63.9分,说明公众对郴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三项得分超过68分,一项低于60分,即“您对当地政府所做的城镇下岗工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或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的工作)感到满意吗”为58.5分。再次说明,郴州的就业工作有待加强。

三 社会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一)构建社会安全网,提升公众安全感

一是进一步建好、用好、管好城区电子监控系统,织密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防控网、视频监控网、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以及以城区为重点的人防、技防、物防三道防护网络体系。二是按照社会管理“精细化、扁平化、一体化”趋势,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覆盖面广、服务完善的立体式网格。三是建立工作台账式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实有人口、重点人员、重点部位、出租房屋、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事项、网格工作力量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台帐,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传递处理机制。四是以恶行刑事案件、治理案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做好和谐稳定工作。紧紧抓住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及时清查社会乱源,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众参与度

一是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拓宽社会组织准入轨道,建立备案注册、登记许可、等级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制定《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社会团体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行为等。二是落实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意见》,制定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户籍、薪酬、职称、保险、培训等政策,增加社会组织总量,优化社会组织结构。三是设立扶持资金,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重点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济类、社区维权类”五大类社会组织,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环境。四是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人才,郴州可参照中央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公众幸福感

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投入,重点加大社会和保障就业、医疗和卫生方面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积极探索综合叠加专业市民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模式,如服务热线的整合、服务网络的整合、服务窗口的整合,让老百姓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三是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县,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公众满意度

一是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建立政府信息披露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程度。二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和作风专项巡视,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对作风不实、律己不严的干部,进行问责处理。三是着重提高行政效能。继续精简行政审批,全面提速行政审批效能,加速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与应用[4]。

[1]马庆国,楼阳生.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周巍.市委常委第8次会议紧扣社会管理创新[EB/OL].郴州新闻网,2012-08-03.

[3]郴州市民政局.郴州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情况汇报[EB/OL].郴州新闻网,2013-05-08.

[4]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三——区域软实力[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08-03-07.

Status and the Promotion Path of Social Soft Power

CHEN Xiangzhou,HE Siqi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zhou Municipal Committee,Chenzhou Hunan 423000,China)

Soft power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basic form of regional development.Social soft pow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ft power.Social soft power includes social harmony degree,autonomy degree,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satisfaction.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enzhou social soft power statu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hance the social soft power.

soft power;social soft power;social satisfaction

D033.4

A

1008-4681(2014)03-0045-04

(责任编校:简子)

2013-11-30

湖南省教育厅基地创新课题“我国县域软实力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南省为重点”,编号:湘教通(2012)595号12K040。

陈湘洲(1979-),男,湖南衡南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何思奇(1978-),女,湖南祁东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郴州市郴州实力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实力抢镜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构”筑不一样的精彩——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同课异构”剪影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