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2014-07-20艾春启陈生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重性利培精神疾病

艾春启 陈生梅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艾春启 陈生梅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686项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再住院率、生存质量。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培酮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治疗组)与单用利培酮组(对照组)。疗程8周,随访24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统计复发、再住院情况。结果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治疗组、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两组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AS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SF-36多个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单用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相当,复发率、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率绛低,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工作模式。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我国精神康复发展有限、精神科医生及心理专家的相对缺乏,导致精神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重性精神疾病,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阶层中,在成年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在1%左右,我国目前有700万~800万人患精神分裂症[2-3]。现行的治疗及康复体系很难全面解决精神分裂症导致的各种问题[4]。如何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如何建立良好的精神康复措施已成为公共难题。本研究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治疗作为治疗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686项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率、生存质量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11月十堰市中医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以下疾病患者:器质性疾病、酒、药物滥用。共72例,其中女30例,男42例,年龄18~60岁,平均(39±10)岁,病程1~151个月,中位数为7.9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为治疗组36例,完成研究36例,无脱落;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为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35例,脱落1例。两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2周内加至2~4mg/d,最大剂量为6mg/d,疗程8周。酌情使用抗胆碱能等药物。采用PANSS、GAS评定其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各评定1次,GAS只有病情概况1个项目,分为(1~100)100个等级,评定时不仅考虑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还考虑社会功能的水平,分数越低,病情越重。疗效以PANSS减分率≥75%,GAS评分≥90分为痊愈;PANSS减分50%~74%,GAS评分≤89分但≥70分为显著进步;PANSS减分率25%~49%,GAS评分≤69分但≥50分为进步;PANSS减分率<25%,GAS评分≤49分为无效。考虑部分患者的症状预后与社会功能预后并不平行,参加研究患者疗效评定均由1名副主任医师完成。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各使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1次。分别于治疗8周末、出院第24个月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生活质量。出院后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接受常规门诊复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遵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686项目)流程、方法进行管理治疗。入组前、治疗后及出院后分别做三大常规、胸片、肝功能、心电图(ECG)、体重、脑电图(EEG)。随访2年。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组患者痊愈7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分别为6例、19例、4例、6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8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2,P>0.05)。

2.2 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3个因子分及总分共4项,在治疗后的结果有显著的下降(P均<0.0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总分治疗组 36 22±5 9±4#19±8 12±5#39±9 24±6#80±18 49±13#对照组 36 21±5 9±3#184±7 11±5#37±9 24±6#82±17 47±11#

2.3 再住院情况和社会功能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知,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随访24月两组患者再住院情况和社会功能的比较[n(%)]

2.4 不良反应比较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患者出现震颤9例,嗜睡8例,静坐不能5例,失眠5例,头痛头晕4例,体重增加3例,流涎2例;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8、6、4、2、 1例,有1例因严重头痛而脱落。血白细胞减少和心电图异常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5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采用因变量为治疗后的SF-36总分,自变量为疾病分型、病程、住院次数、药物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此次住院时间、TESS总分、PANSS总分;α=0.05水平上显著,治疗组SF-36多个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研究结果有3个因素进入,按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列依次为:PANSS总分、药物类型、TESS总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P<0.01

组别 n 时间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 社会功能情感职能 心理健康 健康变化总分治疗组 36 治疗前 69±24 35±31 64±24 55±27 60±21 54±25 42±33 65±18 56±18 57±21治疗后 84±18**△△68±31**△△77±24*62±21 72±17**△△69±23**△78±28**73±16* 56±21 74±18**△△对照组 35 治疗前 69±21 33±31 65±25 56±25 60±21 56±23 42±31 65±19 55±19 57±21治疗后 86±23 69±29 67±25 67±22 61±21 59±25 58±35**70±21 52±23 61±19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单纯利培酮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及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患者PANSS总分以及因子分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研究分析认为利培酮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和单用利培酮组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艾春启等[5]研究686项目能够有效减少重性精神疾病临床复发率结果一致。随访24个月复发率对照组为60.0%,与Robinson等[6]研究首发患者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下,2年累计复发率高达54.0%相似。研究治疗组复发率为19.4%,较Rabinow itz等[7]研究患者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形势不能令人满意,口服利培酮患者1年复发率仍然高达30.0%,但依然低了很多。分析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治疗后有多个因子分、总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用利培酮组,而单用利培酮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利培酮合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单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组有明显优势。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能与该工作重点强调社区管理治疗有关。当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访仅24个月,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及减少社会功能缺陷方面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精神康复措施。

[1] 赵靖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想新手段(导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0001-10002.

[2] 艾春启,王虹,程时秀,等.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防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6.

[3] 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16-117.

[4] 艾春启,陈生梅.精神分裂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治疗模式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62-162.

[5] 艾春启,陈生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在精神分裂症防治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2):20-22.

[6] Robinson D,Woerner MG,Alvir JM,et al.Predictors of relapse follow ing response from a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Arch Gen Psychiatry,1999,56(3):241-247.

[7] Rabinow itz J,Lichtenberg P,Kaplan Z,et al.Rehospitalization rates of chronically ill schizophrenic patients discharged on a regimen of risperidone,olanzapine,or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J]. Am J Psychiatry,2001,158(2):266-269.

R749.3

A

1673-5846(2014)06-0079-03

十堰市中医医院(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十堰 442000

十堰市科技局科科技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82S)

陈生梅,E-mail:465488293@qq.com

猜你喜欢

重性利培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护理中全面护理的效果研究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江西 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