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需求 教学索求

2014-07-19孙雄朝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

孙雄朝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部分就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以学生需求,教学索求为目的,从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式、革新革新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需求;教学索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9-07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熟悉学生的就业需求,提高教学实效,达到企业要求、学生需求、教学索求的一体化,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切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我们对2010级的6个毕业生班,共计335名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专业调查(调查表详见附录一)。调查的结果统计如下:

1、毕业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喜欢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一),仅有5%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不喜欢,95%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也比较差,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也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能力适应性的相关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的相关内容对就业很有帮助,42%的学生认为这两大块知识比较实用,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对文秘、财会、统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大。4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缺少操作实训,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要求,他们认为自己现在在工作岗位上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操作技能。当然这和我们现在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周课时从4节减至3节有直接关系,同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缺乏整合也导致了部分学教学时间做了无用功。因此,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就业实际,让教学与就业需求接轨,就显得尤为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从调查结果看,有78位毕业学生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提了建议。他们认为“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同样,教师也缺少为学生提出任务,帮学生分析任务,让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自主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演示法,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做。表面上看学生是会做了,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交互优势,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灌输,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建构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必然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因此,如何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评价,创设学生需求、市场需求、教学索求的和谐氛围,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企业所需、就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计算机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1、教育和生活关系的理论探索及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他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亦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杜威所要做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关系:第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原则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从属于生活,教育对生活有改造、制约、促进的能动作用,它是能够引起生活变化的伟大力量;第二、“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它一方面指教育范围的扩大,“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另一方面指学校必须与社会沟通,与社会密切联系;第三、“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诸原则的实施策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实践,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在这里,主体与客体得到高度的统一,从而使生活教育理论这一教学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它的整体功能。“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阐述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而“生活即教育”昭示的是生活的教育意义,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遥相呼应,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怎样使学生个体更好地以社会化参与成人社会的生活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启示我们: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课程和教学同样应具有生活意义。因此,必须加强职高计算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关照社会实际。

2、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论探索及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由于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能力;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建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教学中提倡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真实的任务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endprint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人的本性和价值,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本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上重视人类自由、个人选择和自我实现;教育重点上强调全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引导、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强调创造性培养、体验性学习以及情感的陶冶。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个人幸福,是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人的因素,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跟上瞬间万变的信息时代;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自立、创造、仁爱、乐于并善于与人共处的人格品质。

20世纪上半叶,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美国CREDE的有效教学标准之一是教学生活化。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和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能把所教的“知识”还原到最初的“经验”,那么学生掌握起来会容易得多,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教学给我们教学的启发是,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

三、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在生活化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而言就是生活化教学除了要立足课堂,还要辐射校园、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开放的计算机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生活天地中的计算机资源,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同时,又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生动、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推动学生生长和发展的进程。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通过具体的计算机实践活动,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与课堂外的知识能力相结合,促使二者的同化和顺应。

2.实用性原则

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实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教学大纲一直强调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做到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确定教学内容,把计算机教学有机地与专业相结合,侧重发展培养本专业更为重视的能力、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需要。

3.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热情、理解、宽宏,让教学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对话关系上,成为一种“我—你”精神相遇的生活状况。这样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和接受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和起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学生启发、引导、指点、示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

4.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的构成不同,班级的专业不同,而且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所以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是生动的、灵活的,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社会实践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与类型,使它们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四、教学的策略

(一)策略一:优化教学内容

1.突出实用内容,凸现职业特色endprint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人的本性和价值,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本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上重视人类自由、个人选择和自我实现;教育重点上强调全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引导、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强调创造性培养、体验性学习以及情感的陶冶。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个人幸福,是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人的因素,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跟上瞬间万变的信息时代;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自立、创造、仁爱、乐于并善于与人共处的人格品质。

20世纪上半叶,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美国CREDE的有效教学标准之一是教学生活化。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和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能把所教的“知识”还原到最初的“经验”,那么学生掌握起来会容易得多,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教学给我们教学的启发是,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

三、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在生活化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而言就是生活化教学除了要立足课堂,还要辐射校园、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开放的计算机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生活天地中的计算机资源,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同时,又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生动、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推动学生生长和发展的进程。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通过具体的计算机实践活动,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与课堂外的知识能力相结合,促使二者的同化和顺应。

2.实用性原则

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实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教学大纲一直强调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做到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确定教学内容,把计算机教学有机地与专业相结合,侧重发展培养本专业更为重视的能力、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需要。

3.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热情、理解、宽宏,让教学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对话关系上,成为一种“我—你”精神相遇的生活状况。这样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和接受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和起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学生启发、引导、指点、示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

4.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的构成不同,班级的专业不同,而且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所以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是生动的、灵活的,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社会实践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与类型,使它们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四、教学的策略

(一)策略一:优化教学内容

1.突出实用内容,凸现职业特色endprint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人的本性和价值,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本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上重视人类自由、个人选择和自我实现;教育重点上强调全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引导、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强调创造性培养、体验性学习以及情感的陶冶。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个人幸福,是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人的因素,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跟上瞬间万变的信息时代;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自立、创造、仁爱、乐于并善于与人共处的人格品质。

20世纪上半叶,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美国CREDE的有效教学标准之一是教学生活化。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和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能把所教的“知识”还原到最初的“经验”,那么学生掌握起来会容易得多,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教学给我们教学的启发是,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

三、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在生活化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而言就是生活化教学除了要立足课堂,还要辐射校园、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开放的计算机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生活天地中的计算机资源,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同时,又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生动、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推动学生生长和发展的进程。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通过具体的计算机实践活动,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与课堂外的知识能力相结合,促使二者的同化和顺应。

2.实用性原则

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实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教学大纲一直强调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做到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确定教学内容,把计算机教学有机地与专业相结合,侧重发展培养本专业更为重视的能力、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需要。

3.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热情、理解、宽宏,让教学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对话关系上,成为一种“我—你”精神相遇的生活状况。这样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和接受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点和起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学生启发、引导、指点、示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

4.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的构成不同,班级的专业不同,而且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所以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是生动的、灵活的,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社会实践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与类型,使它们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四、教学的策略

(一)策略一:优化教学内容

1.突出实用内容,凸现职业特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