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苓系列制剂中肉桂与桂枝的TLC和GC-MS分析

2014-07-18张幸福杨凤梅范莹莹

世界中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桂皮五苓散肉桂

张幸福 张 炜 才 毛 杨凤梅 范莹莹

(青海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西宁,810016)

五苓系列制剂中肉桂与桂枝的TLC和GC-MS分析

张幸福 张 炜 才 毛 杨凤梅 范莹莹

(青海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西宁,810016)

目的:考察五苓制剂不同剂型组方药材的不同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TLC和GC-MS均能发现肉桂与桂枝的不同点,五苓片与五苓胶囊的不同点。结论:肉桂与桂枝的药效学成分有所不同,五苓系列制剂中对肉桂与桂枝的使用应合理。

五苓制剂;肉桂;桂枝;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由医圣张仲景创制,其现代剂型五苓散、五苓胶囊和五苓片有相同的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和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1-3]。但是组方中今五苓散和五苓胶囊用肉桂,而古方五苓散和今五苓片用桂枝。我们运用TLC和GC-MS来鉴别研究五苓制剂中所用肉桂与桂枝的使用情况,以期为该系列制剂的药效学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并对五苓系列制剂中肉桂与桂枝的正确使用提出建议。

1 仪器与材料

赛默飞世尔Triplus GC-DSQ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赛默飞世尔TR-1MS-30M毛细管柱(柱长30 m,内径0.25 mm),正己烷、乙腈等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肉桂对照药材(批号121363-200401)、桂枝对照药材(批号121191-201103)、桂皮醛(批号110710-201016)、肉桂酸(批号110786-200503),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提取挥发油的肉桂、桂枝药材由市场购得。五苓胶囊、五苓片样品为2012年国抽样品,五苓散样品由实验室模拟制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五苓胶囊与五苓片中肉桂与桂枝的TLC鉴别分析[4-8]取五苓胶囊4 g,加乙醚20 mL,加热回流30 min,放冷,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胶囊供试品溶液;取五苓片50片,同胶囊方法制成五苓片的供试品溶液;取肉桂、桂枝对照药材各0.5 g,同胶囊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0.1 mg的对照品溶液;再取肉桂酸对照品,加环己烷制成每1 mL含1 mg的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六种溶液各5~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展开,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见图1。

图1 五苓胶囊、五苓片、肉桂、桂枝的TLC特征斑点

注:1、桂皮醛 2、五苓胶囊 3-4、五苓片 5、桂枝药材 6、肉桂药材 7、肉桂酸

2.2 五苓散、五苓胶囊与五苓片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比较[9-12]

2.2.1 气相和质谱条件 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 ℃,保持10 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80℃;再以8℃/min的速率升温至110℃,保持10 min;再以1.8 ℃/min的速率升温至160℃;再以2.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再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40℃,保持7 min。进样口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50℃;流量:1.0 mL/min;溶剂延迟时间:3.5 min;扫描模式:全扫描/Full scan。

2.2.2 溶液的制备 取肉桂和桂枝药材粉碎成细粉。分别称取约0.01 g,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纯化水500 mL,加沸石少许,上端接挥发油测定器,自上端加满纯化水,用移液器加正己烷3 mL至挥发油测定器上端,与水液分层。调节温度,保持收集馏出液2 h,冷却,收集正己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过滤,分别得到肉桂与桂枝对照药材的挥发油;取按五苓散处方比例配制的模拟样品,称取约0.01 g,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纯化水500 mL,加沸石少许,同对照药材的方法提取模拟五苓散的挥发油;取五苓胶囊和五苓片样品,称取约0.01 g,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纯化水500 mL,加沸石少许,同对照药材的方法制备五苓胶囊和五苓片的挥发油。

2.2.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药材挥发油、模拟散剂挥发油和胶囊剂、片剂挥发油各1 μL,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即得。将GC-MS所得的质谱信息用质谱数据库NIST0.8进行计算机检索,同时采用人工图谱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解图与库、对照药材和文献核对,判定出肉桂、桂枝、五苓散模拟制剂、五苓胶囊、五苓片的主要特征峰。见图2和表1。

表1 各药材的特征峰表

3 讨论

刘林亚[13]通过对中药肉桂、桂枝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后认为:二者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但肉桂中桂皮醛含量高于桂枝,肉桂与桂枝解表作用的主要成份基本相同,其化学研究的结果未能支持肉桂不解表的结论。同时他通过对桂枝、肉桂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认为桂枝、肉桂水煎液均呈现解热作用及镇痛作用,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何姣[14]认为二者脂溶性化学成分在薄层图谱上有明显区别。说明肉桂与桂枝是有一定区别的。袁鹏飞[15]对桂枝、肉桂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后认为,桂枝和肉桂之间的差异要高于桂枝或肉桂同类药材之间的差异,其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桂枝和肉桂指纹图谱轮廓相似,绝大部分桂枝、肉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于0.9,提示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并认为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可以用来区分大部分桂枝和肉桂,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桂枝。吴芳[9]对五苓系列制剂中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研究后认为,五苓片中桂枝挥发油的主要色谱

图2 五苓系列制剂中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

峰不明显,分析认为是与药材的质量、贮藏时间及条件、制剂工艺等因素均有关。

由薄层图谱看出:五苓胶囊中能检出桂皮醛与肉桂酸的特征斑点,且与肉桂药材斑点一致;片剂检出微弱的肉桂酸的特征斑点,与桂枝药材的特征斑点不完全对应;肉桂和桂枝对照药材均能检出肉桂酸和桂皮醛的特征斑点,但是桂枝药材中的2个特征斑点要弱于肉桂中的,肉桂与桂枝的区别在于肉桂药材多了一个特征斑点,提示肉桂和桂枝的化学成分有所差异,借此可将肉桂药材与桂枝药材初步区分开来。根据GC-MS结果分析,肉桂与桂枝相比,桂枝的特征峰数明显少于肉桂。模拟制剂中能检出全部肉桂的特征峰数。五苓胶囊能检出肉桂的主峰(桂皮醛)。五苓片基本未检出桂枝的特征峰,可能与其工艺有关。结果表明肉桂与桂枝,五苓散模拟制剂、五苓胶囊与五苓片的挥发性成分有区别。桂枝的挥发性成分从数量和强度上均小于肉桂,肉桂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高于与桂枝挥发油中桂皮醛的含量。因此,五苓胶囊和五苓片作为具有相同功能主治的同源药方,建议统一二者所用肉桂或桂枝。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7,259,533.

[2]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S].第64册,69.

[3]卫生部药品标准[S].中药成方制剂.第10册,22.

[4]章为,丁野,李文莉,等.茵陈五苓糖浆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师,2012,15(1):33-35.

[5]高光恩,宋燕西.五苓散薄层扫描法鉴定[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2):99-101.

[6]袁祥慧,杨惠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苓片中肉桂酸含量[J].中国药业,2011,20(9):18-19.

[7]袁祥慧,杨帆,杨惠莲.五苓片中桂枝、茯苓的薄层色谱鉴别[J].海峡药学,2010,22(6):59-60.

[8]赵晓霞,周黎明,张清波.五苓散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事,2010,24(1):30-32.

[9]吴芳,郭增,罗定强,等.五苓系列制剂中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3,33(8):1355-1358.

[10]郑茜,韩柳,林美妤,等.清胃止痛微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医药导报,2013,32(6):786-788.

[11]冯善涛,张媛媛,任利.圣愈超微粉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1,6(3):266-267.

[12]黄慧莲,林涛,熊梅,等.龙脑樟枝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2,7(5):453-455.

[13]刘林亚.中药桂枝、肉桂化学成份的对比研究[J].四川中医,2001,19(1):17-19.

[14]何姣.肉桂、桂枝薄层鉴别方法之改进初探[J].中国药品标准,2008,9(1):34-35.

[15]袁鹏飞,尚明英,蔡少青.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17-2921.

(2013-12-10收稿 责任编辑:曹柏)

Compatibility with Cortex Cinnamomi and Cassia Twig in Wu Ling Preparations by TLC and GC-MS

Zhang Xingfu,Zhang Wei,Cai Mao,Yang Fengmei,Fan Yingying

(QinghaiInstituteforFoodandDrugControl,Xining810016,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points in wuling Preparation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TLC and GC-MS methods were used. Results: There are different between Cortex Cinnamomi and Cassia Twig,Capsules and tablets. Conclusion: The use of Cortex Cinnamomi and Cassia Twig should be reasonable in Wu Ling Preparations.

Wu Ling preparations;TLC;GC-MS;Cortex Cinnamomi;Cassia Twig

R284.1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5.032

猜你喜欢

桂皮五苓散肉桂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桂皮多酚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五苓散治盗汗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桂皮水除口臭
桂皮水除口臭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肉桂家系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