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孩为什么如此野蛮?

2014-07-18云燕

现代家长 2014年5期
关键词:争斗姥姥女士

云燕

2013年11月25日,重庆市12岁女孩摔打男童事件曝光,全国震惊,女孩凸显暴力倾向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许多女孩的父母不解,为什么现在的彪悍女孩这么多?眼下真的是阴盛阳衰的时代?女孩野蛮有哪些心理原因?如何化解?

我家女儿爱打架

去年11月底的一天早上,一位女士急匆匆地闯进我的咨询室,把手里一张报纸展开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说:“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否则这样的悲剧肯定会在我家上演!”我扫了一眼标题,是关于重庆12岁女孩摔打男童事件的报道。这两天,该事件在各类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这位女士姓史,在附近一家超市工作,知道这里做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女儿,名叫玲玲,今年13岁,上初中一年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玲玲逐渐暴露出明显的暴力倾向,经常纠结几个女生打架,而打架的原因居然是争男友。史女士气愤地说:“哎呀丢死人了,小小年纪居然谈起了恋爱,还特别主动,在校园里争风吃醋!这像什么话?以前只听说男人为争女友决斗的,现在女孩怎么这样不要脸面?”

“是玲玲为自己争男友,还是她帮别人出头?”我问。

“为自己,也帮别人。那丫头啊,上小学的时候就是班里的大姐大,经常帮人打架。有时她在家接电话,好像是听对方诉苦,然后大包大揽,说明天就帮对方摆平某某。听那口气,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打架的后果严重吗?”

“后果倒不怎么严重。女孩子嘛,不像男孩子那样动不动就把人打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把一名男生的鼻子打出了血,因为那名男生背地里说她不像女孩,被她听到了。因为理亏,男生的家长也没有要求赔偿。不过,性质很严重啊!”她用手指敲敲我面前的报纸,“如果再不干涉,我怕她将来也做出这种猪狗不如的事!”

深入沟通后我得知,史女士早年下岗,到处打工,无法兼顾女儿,所以玲玲是姥姥带大的。玲玲3岁那年,史女士把女儿接到身边上幼儿园,但是因为超市工作太忙,丈夫又经常出差,通常很晚才去幼儿园接玲玲,经常看老师的白眼。玲玲上小学二年级时,姥姥病故,玲玲特别伤心,从此像变了一个人,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我知道多少有点对不起孩子,对她照顾得太少了。这孩子特别不懂事,经常故意当着我的面说姥姥如何疼她,现在姥姥走了,她变成了没妈的孩子。您听听,我还活着呢,就是工作忙嘛,怎么就不是妈了?”史女士忿忿然。

“玲玲总是闯祸,一定经常被老师批评吧?您知道以后是怎么处理的?”我问。

“三天两头被老师罚站,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还点过她的名呢!我们做家长的能怎么样,当然回家要教育了。”

“怎么教育?谈心?”

“跟那野丫头有什么好谈的?我回回都打她,打得特别狠,连我自己的手都打肿了,可是不管用,她连哭都不哭,恶狠狠地瞪着我。要是她爸爸在家,她还怕一点,不过也是从来不求饶,咬着嘴唇死扛。您说,对这样的野蛮女孩,我该怎么对付啊?只要把她变回乖乖女,花多少钱我都舍得。”

“舍得花钱,还不如舍得花时间。”我语重心长地说,“没人能替您尽妈妈的义务。以前玲玲的姥姥替您尽了几年义务,结果如何?不过,我可以帮您理一理思路,找到玲玲有暴力倾向的根源。”

我的野蛮你不懂

我告诉史女士,男孩和女孩都可能有暴力倾向,变得野蛮起来,但动机和方式有大不同,也表明他们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首先,男孩喜欢动手,女孩喜欢动嘴。男孩之间争斗,年龄再小也会动手,而女孩则倾向于温和的方式。比如,男孩被同伴抢走了玩具,会咆哮着冲上去厮打,而女孩则恶狠狠地瞪视对方,说:“我再也不让你去我家玩了!”这是语言攻击。男孩侵略性和反抗性更强,女孩则更多属于防御性质。“这个区别是明显的,即使再霸道的女孩也不会爱上战争游戏。不是吗?”我说。

其次,男孩争夺主导地位,女孩热衷于排除异己。男孩喜欢动用武力,通过侵略或威胁获得尊重,占领主导地位。因此,男孩常常做出出格的举动,行为方式非常直接,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男孩之间的争斗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残酷,当对手投降时,男孩多半会放过对手。男孩的竞争大多数并不是进攻,目的也不是消灭对手,而是使对手放弃或服输。为了把争斗的损失降到最低,进攻往往只是一个仪式。想想成年男性打仗时那么喜欢排兵布阵就知道了。当然,性质恶劣的犯罪不在此列。尽管女孩有时也会动手打架,但更多的是通过排除异己的方式,将自己不喜欢的女孩赶出小群体,以此确立权威。我解释道:“这是女性特有的攻击方式,她们如同被渔夫放入筐篓里的螃蟹,当一只螃蟹尝试着爬到筐篓上面的时候,很快会被其他螃蟹拉下去,所以即使渔夫不把筐篓盖上,也没有哪只螃蟹能够逃脱。”因为野蛮的强度较弱,女孩之间的争斗往往时间漫长,没完没了,想想《甄缳传》就知道了。

再次,男孩圈格局较稳定,女孩圈争斗不断。从幼儿园时代开始,男孩就喜欢通过争斗获得领导地位。竞争对他们而言是决定性的动机,通过竞争,大家在群体中的等级地位很快确定下来,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再发生变化。一旦各就各位,群体中就较少发生冲突。女孩也追求高地位,希望被尊敬,但是,女孩群体中的阶层经常变动,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重新洗牌。虽然女孩之间的争斗也很常见,但她们打架往往不是为了获得头领地位,而是出于气愤或沮丧。

史女士笑道:“别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这样的规律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影响。”我说。男孩和女孩是带着不同的基因出生的,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受到不同激素的影响。男胎儿更多地受睾丸激素的影响,而睾丸激素的量值正好与孩子对于攻击性和户外活动的喜爱程度成正比。孩子两岁之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孩和女孩都会显现出类似的性别差异,而且他们自己也觉得同性别伙伴的玩具和游戏更有趣。男孩喜欢汽车,女孩喜欢布娃娃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人类最原始的性别差异反应在现代人的身上就是基因的不同倾向,由此兴趣和能力的差异也会显现。但是,人类行为不像动物一样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史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好像比非独生子女野蛮一些。”

“没错。”我表示赞同,“近几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攻击性都有所增强。原因是多方面的,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较强,心理素质脆弱,加上父母的溺爱,削减了孩子的克制能力。”

史女士说:“我可没有溺爱玲玲,她怎么也这么野蛮呢?”

我说:“玲玲的情况正相反,她太缺乏爱。没有爱的滋养,谁都会变得野蛮的。”

闻听此言,史女士呆住了,张口结舌,半晌不语。

批评女孩有门道

史女士懊悔地说:“我承认,平时我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了,对玲玲关心不够,很少跟她坐下来谈心。其实,有时看到别人母女俩手拉手逛街,我羡慕得要死!”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法则。父母的爱,对女孩来说意味着安全感。没有爱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当然要用拳头保护自己。这样想,孩子的野蛮可以理解,是父母造成的。”看史女士连连点头,我转移话题,“玲玲经常闯祸,您一定没少批评她吧?”

“是的。以后不能批评她吗?”

“不,批评是应当的,但要讲究方式。”我说,教育女孩,问题往往出在批评这个环节上。女孩的心理特点是脆弱、自尊心强,很在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父母批评女孩,一定要掌握这些心理特点,顺应其个性特征,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对,重庆那个野蛮女孩也是经常被父母批评,心里压抑了好多怨言。”史女士说,“那么,以后我批评玲玲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给了史女士如下建议:

第一,该批评时就批评。教育女孩,应当以表扬、赏识、鼓励为主,但如果女孩有了违反规则的行为,父母不可息事宁人,因为恰当的批评会使女孩更快地吸取教训,更有效率地成长。

第二,不发脾气讲道理。批评女孩不可大声训斥,要顾及女孩的自尊心,耐心地讲道理。如果父母大发脾气,女孩光顾害怕了,得到的只是父母宣泄出的坏情绪,哪里听得进父母咆哮出的道理?

第三,别忘了表达爱意。批评男孩时,重在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批评女孩时,要点是在批评之后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她的爱。对于女孩来说,父母的爱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她以后正确做事的重要理由,甚至是唯一的理由。

我说:“第三点非常重要,爱的感化比规则的约束对纠正女孩的不良行为更有效。许多女孩心理叛逆,行为野蛮,其实是感觉不到父母的爱造成的。只要女孩明白父母无条件爱她,她会用百倍的爱来回报父母的。”

我提醒史女士,13岁的女孩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内心会产生一种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控制,要求独立自主,所以,一定要注意观察玲玲,经常与她沟通,了解她内心的需求,当她遇到困惑时要及时予以帮助,不要让她产生失落感,以免她破罐子破摔,继续野蛮下去。

史女士羞愧地说:“从今天开始,我要重新学习怎样爱女儿,把她失去的童年快乐全都补回来!”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争斗姥姥女士
两败俱伤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甲壳动物争斗行为研究进展❋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女士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