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年父子成“兄弟”

2014-07-18

现代家长 2014年5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青阳教子

在我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父亲和儿子在家中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平等过。从孔子的“父父子子”规范,到孟子的“五伦”学说,再到董仲舒的“三纲”原理,父亲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儿子只能屈从,否则就是无道和不孝。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科学、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但中国人的父子关系似乎仍停留在封建时代,儿子对平等的强烈要求仍被称为“逆反”。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做顺应时代要求的父亲?让我们先来听听著名演员朱时茂的教子故事。

1991年,朱时茂中年得子,喜不自胜,自然把儿子朱青阳视为掌上明珠。在爸爸的溺爱下,朱青阳渐渐长大,却身体单薄瘦弱,患有严重的哮喘,心理素质更是不济。朱时茂不得不承认,溺爱是儿子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他狠了狠心,决定采取“隔离政策”,把夫人和8岁的儿子送到美国去读书,让浩渺的太平洋暂时隔开他们父子。

到美国不久,朱青阳迅速适应了环境。他的哮喘不治而愈,几年后成了当地的街舞高手,还练就了一身中国功夫,兼任着学校的武术教练。

见不到儿子,朱时茂顿感煎熬,实在忍不住了,他就打越洋电话,和儿子聊个没完。每年的两次赴美探亲,成了父子俩的节日,但是每次离别,又是父子俩的断肠时刻。从美国回来,朱时茂总要意志消沉好几天,同时,大洋彼岸的朱青阳也会好几天不高兴,爸爸用过的杯子、碗,他不让妈妈动,就连爸爸用过的牙刷,他也要痴情地用一用。

朱青阳进入了青春期,他与爸爸的越洋电话成了他的“情感热线”,身边发生的事,他都急不可待地告诉爸爸,心里有了困惑,他更愿意向爸爸请教。比如,朱青阳收到了女孩的情书,不知如何应对,就向爸爸讨主意。朱时茂在电话里建议道:“你可以给那个女孩回封信,信写得要委婉,不要伤了女孩的心,明确表示自己现在不想涉及情感方面的问题,还要感谢人家的欣赏。”朱青阳依计而行,难题果然圆满解决。还有一次,朱青阳在舞会上向一个韩国女孩示爱,遭到拒绝,他内心失落,借酒浇愁,习惯性地打通了爸爸的电话。朱时茂劝慰道:“儿子,这事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异性类型,也许人家有男朋友,也许看不上你。这点打击算什么?也许你喜欢也喜欢你的女孩就是下一个!”听了爸爸的话,朱青阳顿觉释然。

或许是家庭熏陶的结果,朱青阳从小喜欢表演,理想是像爸爸那样成为电影明星。朱时茂尊重儿子的选择,还有意识地带儿子参加演艺活动,让儿子对表演艺术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他告诫儿子:“想当明星就得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2009年,朱青阳以优异的成绩被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录取。从此以后,父子俩变成了同行,热聊的话题自然变成了拍戏、表演、镜头……现在,朱青阳已经学成归来,父子俩正准备联袂执导一部电影。

父子关系由尊卑变为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因为它能使家庭关系更融洽,教育效果更明显,因而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朱时茂的教子经,精华正是与青春期的儿子平等相待,充分交流。本刊认为,最好的父子关系应如汪曾祺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多年父子成“兄弟”。读者朋友,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青阳教子
青阳参苷元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教子无方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青阳参质量标准的改进研究
“不靠谱”的教子经
青阳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