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处理对玉米聚乳酸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4-07-17

山东纺织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断裂强度聚乳酸伸长率

赵 凯

(1.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山东 青岛266032;2.山东省特种纺织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32)

1 玉米聚乳酸纤维的内部结构及其热学性能

1.1 玉米纤维化学结构

乳酸有两个光学异构体(对映体),分别称为L—乳酸和D—乳酸[1]。用乳酸单体制备聚乳酸主要有两种途径:①直接缩聚法,需用溶剂和高真空条件脱水;②温和条件下脱水生成丙交酯中间体,由丙交酯开环聚合,不用溶剂。

玉米聚乳酸纤维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经由缩合聚合反应制成聚乳酸,利用耦合制成具有良好机械物理性的较高分子量聚乳酸,再经过关键的化学改质,将其强度、保水性提升,并将其纤维化。利用玉米淀粉加上独特技术生产的聚乳酸,经不断研制后生产出Nature WorKs PAL聚乳酸[2],现已成为一些纤维生产大公司生产聚乳酸纤维的生产原料。

玉米纤维和涤纶同属聚酯类,但涤纶是芳香族聚酯化合物,而玉米纤维属于脂肪族聚酯化合物。玉米纤维侧面及横截面的显微镜照片如图1、图2所示,其横截面呈非完整的圆形。

1.2 热学性能

图1 玉米纤维侧面图

图2 玉米纤维截面图

玉米聚乳酸纤维具有较高结晶性与高配向性,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既耐热又耐拉[3],玉米聚乳酸纤维的的熔点为175℃,明显低于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适宜,为57℃,介于涤纶和锦纶之间。沸水收缩率为8%~15%。为了解聚乳酸纤维的热稳定性[4],本实验对聚乳酸纤维进行了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50℃,在不同时段测量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分别与未处理的聚乳酸纤维进行对比,进而来研究聚乳酸纤维的热稳定性。

2 实验材料和测试设备

2.1 实验材料

实验室所用材料为利用熔融纺丝法生产得到的聚乳酸玉米纤维[5],其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聚乳酸玉米纤维规格项

2.2 实验中所使用的测试设备

LLY-06E型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是利用微机控制测试纤维拉伸性能的精密仪器,适用于各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特种纤维及金属特细丝等材料的拉伸性测试。可实时显示曲线图、断裂强力、伸长率、屈服应力、屈服伸长、断脱伸长、初始模量、各项CV值等多项统计指标。

基本技术指标:

①测力范围:0.15~200.00cN

②速度范围:2~99mm/min

③伸长范围:70mm

④夹持隔距:5~30mm

⑤灵敏度:0.02%

主要技术指标:

量程:200cN

精度:±0.5%

伸长精度:≤0.05mm

最高拉伸速度:60mm/min

烘箱:在恒定温度下对纤维进行预定设定时间的热处理。

3 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为探究聚乳酸纤维的热稳定性,本实验对聚乳酸纤维利用烘箱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50℃,在不同时段测量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6],分别与未处理的聚乳酸纤维进行对比,进而来研究聚乳酸纤维的耐热稳定性。表2给出了多次测量后得到的力学数据。

表2 不同时间热处理一次拉伸断裂性能基本指标

为了更好的反应各个力学性能指标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以下给出了初始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1)聚乳酸纤维初始模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聚乳酸纤维初始模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1可知,随着对聚乳酸纤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聚乳酸纤维的初始模量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7]。

(2)聚乳酸纤维断裂强度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聚乳酸纤维断裂强度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2可知,随着对聚乳酸纤维处理时间的延长,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减小[8]。在150°的处理下,其断裂强度的下降趋势很明显。

(3)聚乳酸纤维断裂功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聚乳酸纤维断裂功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3可知,随着对聚乳酸纤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功[9]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于具体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因为热处理温度较高,使得聚乳酸纤维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其断裂功有增加的趋势[10]。

(4)聚乳酸纤维断裂伸长率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聚乳酸纤维断裂伸长率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4可知,随着对聚乳酸纤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聚乳酸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11]。

4 实验结论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力逐渐降低,而聚乳酸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聚乳酸纤维时,随着时间和温度的的增大,聚乳酸纤维的初始模量缓慢下降,且在温度小于130℃的情况下,温度对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在超过这个温度时,其力学性能明显变差。当热处理的时间大于20min的情况下,其力学性能也明显的变差。

[1]王晶晶,万明.浅谈玉米纤维[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2):60—61.

[2]张技术.新型环保纤维——玉米纤维[J].毛纺科技,2006,34(5):28—30.

[3]杨庆斌,秦德清,陈素英,孔燕.捻系数和混纺比与玉米纤维纱强伸性能的关系[J].棉纺织技术,2007,35(11):646—648.

[4]杨庆斌,王瑞,刘逸新.玉米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J],2006,(4):46—51.

[5]蔺卫滨,刘承缙.PLA纤维的特性分析及应用前景[J].山东纺织科技,2006,47(3):54—56.

[6]杨庆斌,王瑞,刘逸新,荀珊.热处理对玉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8,29(4):47—50.

[7]薛敏敏,倪福夏.聚乳酸纤维及其应用[J].应用纵横,2006,(9):46—49.

[8]赵庆福.玉米纤维与Modal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术,2004,32(9):552—553.

[9]王军梅,敬凌霄.玉米聚乳酸纤维针织产品的开发[J].纺织科技进展,2006,(5):64—66.

[10]刘森.玉米纤维性能与用途的探讨[J].产生用纺织品.2002,(4):39—41.

[11]邵敬党.聚乳酸(PLA)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毛纺科技,2005,33(5):29—32.

猜你喜欢

断裂强度聚乳酸伸长率
纤维性能及细纱捻系数对棉纱断裂强度的影响
PBS纤维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新型高弹涤纶仿棉纱线的开发和生产
油田注水用复合管受力性能研究
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热熔性能研究
DC03冷轧钢板断后伸长率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不确定度评定
Oliver伸长率换算公式在X80管线钢中的适用性探讨
对API SPEC 5L(45版)中有关拉伸试验伸长率的讨论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