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流转中的农户群体决策行为研究

2014-07-16郭斌贺东亮高丽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

郭斌 贺东亮 高丽娟

摘要:利用河南省农地流转的调研数据,在基于社会选择理论及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群体的决策偏好模型,分析了农户选择不同的农地流转方式及合适的农地流入方的内在机制,并与农地流转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偏好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农户个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从而可据此在后续农地流入方的寻找与谈判中减少交易时间及交易费用,保障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户群体;决策行为;群决策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382-0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土地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地块零碎、经营分散以及撂荒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作用[1]。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关键性主体之一,在农地流转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户群体的决策行为,通过深入分析农户群体的决策过程,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来调动农户的农地流转积极性,促进农地合理、有效地流转。

目前,国内学者在农地流转中农户决策行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陈超等以前景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农民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农民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行为选择的影响,指出农户是否参与流转以及选择怎样的路径实现流转,都是特定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2]。陈姗姗等利用有限理性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农户行为满意度的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有限理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得出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技能对农户种植决策呈正相关关系,而家庭耕地面积、打工收入、退耕还林面积、年龄则呈负相关关系[3]。王正环在生产要素拥挤理论、生产要素流动理论、完全理性行为理论、有限理性行为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等基础上,对处于劳动力要素拥挤状态的农户行为决策、劳动力流失对人地配置关系的影响、出现局部土地资源拥挤后的农户决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最终将农地流转的根源归结为农户在农地经营效率中体现的差异,并指出这在本质上是由农户的理性行为决策决定的[4]。

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农地流转中农户流转决策的行为态度、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应该看到,农户进行农地流转行为不仅是一个决策事件,更是一个决策行为过程。农户群体在做出农地流转决策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流转方式与流转期限、如何选择合适的流入方等问题更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尝试运用社会选择理论及行为决策理论中的群决策方法,构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群体的决策模型,通过对所有可能的流转方案的偏好进行排序选择,从而确定农户群体进行农地流转时对流转方案的选择偏好,以方便农户群体作出一致性的决策,切实保障农户群体的利益,以此达到维持流转契约的稳定和长久、提高农地流转效率、保证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目的。

1 理论分析

1.1 社会选择理论

社会选择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主要是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以其他方式加以评价的方法,如投票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选择方式,以调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冲突[5]。著名经济学家Arrow将社会选择问题归纳为2条基础上的5个条件,并证明了在这一体系下社会选择函数不可能存在的事实,称为Arrow不可能定理,并得出结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加总个人偏好顺序而产生社会选择,并且在社会选择符合某些非常自然的条件下,也会存在一些个人偏好顺序,让社会选择不具传递性[6]。Sen则提出了解决“投票悖论”的方法,证明能让得大多数投票者获胜的规则在提供更多的选择信息后,群体总是能达成惟一的决定[7]。

1.2 群决策理论

群决策理论是随着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1年Hwang等将群决策定义为“将不同成员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称为决策群体一致或妥协的偏好序”[8]。群决策是由一定组织形式的群决策成员面对共同的环境,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要达到预定的目标,依赖一定的决策方法和方案集,按照预先制定的协同模式进行的决策活动。决策者针对共同的决策问题给出自己的判断和偏好,然后按照某种商定的预设规则进行群体意见的集结和方案的选择,由群体偏好进行排序选择,以给出方案的排序,或者不满足一致性的情况下调整决策者偏好,直到达成群体一致的决策为止。

在农地流转中,农户作为土地流出方可以通过社会选择理论来分析流转方案选择的行为,由于流出方处于“卖方市场”[9],在决定流转方案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即农户可以选择合理的流转方式和流转期限,选择合适的流入方,以此来使农户作为流出方再与流入方签订流转契约时能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切实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失,从而维持契约的稳定与长久,促进农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2 研究区域与问题提出

本课题组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对河南部分地区农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搜集到的河南省土地流转资料,选择了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洛阳市新安县和宜阳县、济源市、沁阳市等地区作为调研地点,主要采用入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方式,就问卷所涉及的问题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笔者了解的河南省农地流转状况,本次调研问卷中关于农地流转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合适的流转方式。可供选择的农地流转方式有农地出租和土地入股2种:若选择土地出租,则需选择合理的流转年限,现存在1~5年、5~10年、10~15年、15~20年4种类型可以选择;若选择土地入股,则视流转期限为无限期。(2)选择合适的流入方,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3类流入方可以选择。

4 实证分析

4.1 个例分析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崇义镇位于沁阳市南部,南山村为崇义镇所辖38个行政村之一。2010年,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规模化经营,该村村委会经与相关村民协商之后,决定将位于该村南部的大片土地进行流转,该片土地均为耕地,总面积为 26.67 hm2,涉及该村86户农户。最终在村民荣东方等家庭农场的带动下,南山村注册成立了“沁阳市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地的规范化流转,切实保障了农户的流转收益。

调访崇义镇南山村农户环境状况可知,在农户决策的外部环境影响上农户差异较小,为了突显农户决策行为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基于以下3个假设进行研究:(1)农户均处于相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外界相似的社会背景;(2)农户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其权重大小相同,不存在影响力较为突出的决策个体;(3)当地基层政府在农户的决策过程中仅起帮助、辅助作用,不存在行政力量对农户个体决策的影响行为。

4.2 结果比较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农地流转状况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构建各个地区调研样本村的农地流转决策偏好模型,将模型求解结果与调研的实际农地流转状况相比较,则其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群决策构建的农户群体的决策偏好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农地流转中农户的决策行为过程,但也存在有一定的误差。通过对模型求解结果与实际流转状况比较分析,在深入研究三门峡灵宝市五头镇马头村、独树村,洛阳市新安县仓头镇曲墙村,济源市乘留镇北勋村、南勋村等地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发现现实中由于受到流出方与流入方社会关系、当地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的态度、流出方与流入方的谈判技巧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在与流入方签订农地流转契约时可能会对农户群体的最优满意方案产生一定的偏差。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求解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采用群决策构建的农地流转决策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农地流转中农户群体的决策过程,因此在做出农地流转决策前,可以通过采用群决策方法构建农户的决策偏好模型,以此判断农户群体选择农地流转方案的偏好序,从而在后续农地流入方的寻找与谈判中减少交易时间及交易费用,切实保障农户群体的流转利益,从而保障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户决策行为与模型的构建,本研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1)考虑决策群体中不同决策个体的社会影响力的不同,赋予决策个体不同的权重大小,并将其作为影响变量引入农地流转的决策模型中;(2)在构建决策偏好模型时如何考虑外部环境变量(如政治因素变量、社会关系变量)等对农户群体决策方案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张 丁,万 蕾.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4年的15省(区)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07(2):24-34.

[2]陈 超,任大廷. 基于前景理论视角的农民土地流转行为决策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2):18-21.

[3]陈姗姗,陈 海,梁小英,等. 农户有限理性土地利用行为决策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2(8):1286-1295.

[4]王正环. 影响农地流转的农户理性行为决策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4):21-25.

[5]徐玖平,陈建中. 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实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Arrow K J.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M]. New York:Wiley,1963.

[7]Sen A K.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Hwang C L,Yoon K S.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M]. Berlin:Springer,1981.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
土地信托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广东省农户农地流转状况与经营意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