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的研究与开发

2014-07-16徐君飞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蕨菜加工工艺

徐君飞等

摘要: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经过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拌料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得到3种风味各异的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真空软包装;蕨菜;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25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15-03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别称龙头菜、鸡脚爬、拳头菜等,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每100 g蕨菜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 g、脂肪0.4 g、糖类10 g、胡萝卜素 1.6 mg、抗坏血酸 35 mg、钙24 mg、铁6.7 mg等多种营养物质。蕨菜具有健脾胃、益气养阴、除烦躁、安五脏、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强身健体等功效,并且在抗癌、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被誉为“森林蔬菜”。刘波等以蕨菜为主要原料,经护色、打浆、均质、干燥等工序后,添加各种辅料进行调配,获得蕨菜全粉[1]。程木志等在蕨菜全粉的基础上,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蕨菜全粉饮料[2]。陈乃富对蕨菜进行杀青后烘干,制得简易蕨菜茶[3]。付荣霞等、胡永金等开发出了色泽黄绿、汤汁清澈透明、无异味的软包装蕨菜饮料[4-6]。刘月英等开发出了有光泽、易成型、易揭膜、口感鲜美、品质好的纸型蕨菜[7]。王雪波等利用小麦粉,辅以蕨菜粉、起酥油、白砂糖、小苏打等,制得厚薄均匀、颜色棕黄、口感酥脆、风味特殊的蕨菜饼干[8]。本研究开发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旨在为开发利用蕨菜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蕨菜、食盐、白砂糖等购自当地超市。盐酸、醋酸铜、柠檬酸、醋酸锌、氯化钙、碳酸钠等均为分析纯。ALC-110.4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22s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400真空包装机(山东省诸城市嘉信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漂洗→脱水→拌料调味→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2.2.1 原料预处理 剔除蕨菜过老或纤维较多的部分,根据蕨菜的色泽、嫩度、粗细将蕨菜分级、归类,切成长4~6 cm的小段,用自来水清洗去除泥沙、尘埃、残渣、虫卵等杂物。

1.2.2.2 热烫 将预处理过的蕨菜倒入加有不同浓度柠檬酸的沸水中热烫适当时间,菜水比(体积比)为1 ∶ 2,捞出蕨菜后迅速冷却,测定蕨菜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评价热烫效果。

1.2.2.3 腌渍、脱盐 将热烫后的蕨菜放入饱和食盐水中腌渍1个月,菜水比(体积比)为1 ∶ 4,以手抓有柔软感、颜色鲜艳为好。腌渍后的蕨菜含盐量高,应进行水浴脱盐,当蕨菜中食盐含量降至7%~8%时沥干蕨菜。

1.2.2.4 护绿 取脱盐后的蕨菜分成若干份,每份20 g,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锌、醋酸铜、醋酸锌和醋酸铜混合液浸泡20 min,随即用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7.0,10 min后取出蕨菜,用流动水冲洗,放置24 h后观察蕨菜颜色,采用颜色等级法,将蕨菜颜色分为1、 2、3、4、5、6、7几个等级,1级为黄褐色,7级为鲜绿色,1至7级绿色依次变深,据此确定最佳护绿剂[9-10]。确定最佳护绿剂后,用不同pH值的护绿剂浸泡蕨菜,其余步骤同上,根据蕨菜颜色等级确定最佳护绿pH值[11]。

1.2.2.5 保脆 以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泡蕨菜进行脆化,捞出蕨菜后沥干,进行感官评定[12]。

1.2.2.6 漂洗、脱水 将保脆后的蕨菜迅速漂洗干净并脱水。

1.2.2.7 拌料调味 改变蕨菜、色拉油、鸡精、料酒、辣椒粉、食盐、食醋、蔗糖等成分的配方,分别调制香辣型蕨菜、糖醋型蕨菜、酸辣型蕨菜,室温下放置3个月,进行感官评价。

1.2.2.8 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 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杀菌,迅速冷却至37 ℃以下,用洁净的干布擦净袋外的水珠,贴上标签,即为成品。每种成品抽取1~2包置于37 ℃下恒温培养,观察是否出现胖袋现象,并进行感官、微生物指标综合评分,选择适宜的杀菌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烫条件优化

由表1可知,热烫时间等于或超过4 min会导致蕨菜过氧化氢酶失活,热烫5 min时蕨菜口感比较软烂,因此,适宜的热烫时间为4 min。当热烫时间为4 min、柠檬酸浓度为05%时,蕨菜颜色得分最高,为7.2分,因此确定蕨菜适宜的热烫条件为柠檬酸浓度0.5%,热烫时间4 min。

2.2 护绿条件优化

3 产品质量标准

3.1 感官指标

蕨菜制品呈黄绿色,汤汁清澈透明、无混浊,具有蕨菜特有的清香味、无异味,蕨菜组织脆嫩、形态饱满、不软烂,无杂质。

3.2 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固形物含量:不低于蕨菜制品净重的90%。重金属含量:1 kg蕨菜制品中砷含量不超过0.5 mg,铜含量不超过 50 mg,铅含量不超过1 mg,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20 mg。微生物指标:蕨菜制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量不超过 90个/100 mL,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乳酵菌菌群数量大于1×106个/100 mL。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将新鲜蕨菜洗净后,在浓度为0.5%的柠檬酸溶液中热烫4 min,进行腌渍、脱盐,然后浸泡在pH值为 50的100 mg/kg醋酸铜和100 mg/kg醋酸锌混合液中 20 min,再用0.5%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 值为7.0,保持 10 min 后取出,沥干,在浓度为0.2%的CaCl2溶液中浸泡 40 min 或在浓度为0.3% CaCl2的溶液中浸泡20 min,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80 ℃下杀菌10 min,获得的蕨菜产品既保持了蕨菜原有的风味与营养,又解决了蕨菜保鲜问题,延长了保存期。

参考文献:

[1]刘 波,李凤林,程木志. 蕨菜全粉饮料生产工艺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23-824.

[2]程木志,刘 波,李凤林. 新型蕨菜保健饮料的研制[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5):224,247.

[3]陈乃富. 蕨菜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125-128.

[4]付荣霞,杨树成,张平平.软包装蕨菜的生产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5):99-101.

[5]付荣霞,杨树成,边立云.软包装风味蕨菜的研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5):34-35.

[6]胡永金,吕东坡,朱仁俊,等. 软包装即食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35(6):71-73,85.

[7]刘月英,周志平,关中波.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4-7265.

[8]王雪波,邓建华. 蕨菜饼干制作工艺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73-176.

[9]董文明,杨振生,唐卿雁. 蕨菜护绿保鲜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6):165-168.

[10]李 彬. 蕨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农牧产品开发,2001(1):11-13.

[11]唐克华,张碧林,董爱文,等. 绿色蕨菜的护绿加工新工艺[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14-117.

[12]杨成生,蒋玉梅,盛文军,等. 蕨菜护色保脆工艺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8(6):7-10.

摘要: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经过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拌料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得到3种风味各异的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真空软包装;蕨菜;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25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15-03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别称龙头菜、鸡脚爬、拳头菜等,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每100 g蕨菜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 g、脂肪0.4 g、糖类10 g、胡萝卜素 1.6 mg、抗坏血酸 35 mg、钙24 mg、铁6.7 mg等多种营养物质。蕨菜具有健脾胃、益气养阴、除烦躁、安五脏、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强身健体等功效,并且在抗癌、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被誉为“森林蔬菜”。刘波等以蕨菜为主要原料,经护色、打浆、均质、干燥等工序后,添加各种辅料进行调配,获得蕨菜全粉[1]。程木志等在蕨菜全粉的基础上,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蕨菜全粉饮料[2]。陈乃富对蕨菜进行杀青后烘干,制得简易蕨菜茶[3]。付荣霞等、胡永金等开发出了色泽黄绿、汤汁清澈透明、无异味的软包装蕨菜饮料[4-6]。刘月英等开发出了有光泽、易成型、易揭膜、口感鲜美、品质好的纸型蕨菜[7]。王雪波等利用小麦粉,辅以蕨菜粉、起酥油、白砂糖、小苏打等,制得厚薄均匀、颜色棕黄、口感酥脆、风味特殊的蕨菜饼干[8]。本研究开发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旨在为开发利用蕨菜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蕨菜、食盐、白砂糖等购自当地超市。盐酸、醋酸铜、柠檬酸、醋酸锌、氯化钙、碳酸钠等均为分析纯。ALC-110.4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22s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400真空包装机(山东省诸城市嘉信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漂洗→脱水→拌料调味→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2.2.1 原料预处理 剔除蕨菜过老或纤维较多的部分,根据蕨菜的色泽、嫩度、粗细将蕨菜分级、归类,切成长4~6 cm的小段,用自来水清洗去除泥沙、尘埃、残渣、虫卵等杂物。

1.2.2.2 热烫 将预处理过的蕨菜倒入加有不同浓度柠檬酸的沸水中热烫适当时间,菜水比(体积比)为1 ∶ 2,捞出蕨菜后迅速冷却,测定蕨菜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评价热烫效果。

1.2.2.3 腌渍、脱盐 将热烫后的蕨菜放入饱和食盐水中腌渍1个月,菜水比(体积比)为1 ∶ 4,以手抓有柔软感、颜色鲜艳为好。腌渍后的蕨菜含盐量高,应进行水浴脱盐,当蕨菜中食盐含量降至7%~8%时沥干蕨菜。

1.2.2.4 护绿 取脱盐后的蕨菜分成若干份,每份20 g,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锌、醋酸铜、醋酸锌和醋酸铜混合液浸泡20 min,随即用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7.0,10 min后取出蕨菜,用流动水冲洗,放置24 h后观察蕨菜颜色,采用颜色等级法,将蕨菜颜色分为1、 2、3、4、5、6、7几个等级,1级为黄褐色,7级为鲜绿色,1至7级绿色依次变深,据此确定最佳护绿剂[9-10]。确定最佳护绿剂后,用不同pH值的护绿剂浸泡蕨菜,其余步骤同上,根据蕨菜颜色等级确定最佳护绿pH值[11]。

1.2.2.5 保脆 以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泡蕨菜进行脆化,捞出蕨菜后沥干,进行感官评定[12]。

1.2.2.6 漂洗、脱水 将保脆后的蕨菜迅速漂洗干净并脱水。

1.2.2.7 拌料调味 改变蕨菜、色拉油、鸡精、料酒、辣椒粉、食盐、食醋、蔗糖等成分的配方,分别调制香辣型蕨菜、糖醋型蕨菜、酸辣型蕨菜,室温下放置3个月,进行感官评价。

1.2.2.8 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 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杀菌,迅速冷却至37 ℃以下,用洁净的干布擦净袋外的水珠,贴上标签,即为成品。每种成品抽取1~2包置于37 ℃下恒温培养,观察是否出现胖袋现象,并进行感官、微生物指标综合评分,选择适宜的杀菌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烫条件优化

由表1可知,热烫时间等于或超过4 min会导致蕨菜过氧化氢酶失活,热烫5 min时蕨菜口感比较软烂,因此,适宜的热烫时间为4 min。当热烫时间为4 min、柠檬酸浓度为05%时,蕨菜颜色得分最高,为7.2分,因此确定蕨菜适宜的热烫条件为柠檬酸浓度0.5%,热烫时间4 min。

2.2 护绿条件优化

3 产品质量标准

3.1 感官指标

蕨菜制品呈黄绿色,汤汁清澈透明、无混浊,具有蕨菜特有的清香味、无异味,蕨菜组织脆嫩、形态饱满、不软烂,无杂质。

3.2 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固形物含量:不低于蕨菜制品净重的90%。重金属含量:1 kg蕨菜制品中砷含量不超过0.5 mg,铜含量不超过 50 mg,铅含量不超过1 mg,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20 mg。微生物指标:蕨菜制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量不超过 90个/100 mL,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乳酵菌菌群数量大于1×106个/100 mL。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将新鲜蕨菜洗净后,在浓度为0.5%的柠檬酸溶液中热烫4 min,进行腌渍、脱盐,然后浸泡在pH值为 50的100 mg/kg醋酸铜和100 mg/kg醋酸锌混合液中 20 min,再用0.5%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 值为7.0,保持 10 min 后取出,沥干,在浓度为0.2%的CaCl2溶液中浸泡 40 min 或在浓度为0.3% CaCl2的溶液中浸泡20 min,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80 ℃下杀菌10 min,获得的蕨菜产品既保持了蕨菜原有的风味与营养,又解决了蕨菜保鲜问题,延长了保存期。

参考文献:

[1]刘 波,李凤林,程木志. 蕨菜全粉饮料生产工艺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23-824.

[2]程木志,刘 波,李凤林. 新型蕨菜保健饮料的研制[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5):224,247.

[3]陈乃富. 蕨菜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125-128.

[4]付荣霞,杨树成,张平平.软包装蕨菜的生产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5):99-101.

[5]付荣霞,杨树成,边立云.软包装风味蕨菜的研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5):34-35.

[6]胡永金,吕东坡,朱仁俊,等. 软包装即食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35(6):71-73,85.

[7]刘月英,周志平,关中波.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4-7265.

[8]王雪波,邓建华. 蕨菜饼干制作工艺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73-176.

[9]董文明,杨振生,唐卿雁. 蕨菜护绿保鲜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6):165-168.

[10]李 彬. 蕨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农牧产品开发,2001(1):11-13.

[11]唐克华,张碧林,董爱文,等. 绿色蕨菜的护绿加工新工艺[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14-117.

[12]杨成生,蒋玉梅,盛文军,等. 蕨菜护色保脆工艺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8(6):7-10.

摘要: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经过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拌料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得到3种风味各异的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真空软包装;蕨菜;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25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15-03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别称龙头菜、鸡脚爬、拳头菜等,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每100 g蕨菜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 g、脂肪0.4 g、糖类10 g、胡萝卜素 1.6 mg、抗坏血酸 35 mg、钙24 mg、铁6.7 mg等多种营养物质。蕨菜具有健脾胃、益气养阴、除烦躁、安五脏、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强身健体等功效,并且在抗癌、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被誉为“森林蔬菜”。刘波等以蕨菜为主要原料,经护色、打浆、均质、干燥等工序后,添加各种辅料进行调配,获得蕨菜全粉[1]。程木志等在蕨菜全粉的基础上,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蕨菜全粉饮料[2]。陈乃富对蕨菜进行杀青后烘干,制得简易蕨菜茶[3]。付荣霞等、胡永金等开发出了色泽黄绿、汤汁清澈透明、无异味的软包装蕨菜饮料[4-6]。刘月英等开发出了有光泽、易成型、易揭膜、口感鲜美、品质好的纸型蕨菜[7]。王雪波等利用小麦粉,辅以蕨菜粉、起酥油、白砂糖、小苏打等,制得厚薄均匀、颜色棕黄、口感酥脆、风味特殊的蕨菜饼干[8]。本研究开发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旨在为开发利用蕨菜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蕨菜、食盐、白砂糖等购自当地超市。盐酸、醋酸铜、柠檬酸、醋酸锌、氯化钙、碳酸钠等均为分析纯。ALC-110.4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22s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400真空包装机(山东省诸城市嘉信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漂洗→脱水→拌料调味→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2.2.1 原料预处理 剔除蕨菜过老或纤维较多的部分,根据蕨菜的色泽、嫩度、粗细将蕨菜分级、归类,切成长4~6 cm的小段,用自来水清洗去除泥沙、尘埃、残渣、虫卵等杂物。

1.2.2.2 热烫 将预处理过的蕨菜倒入加有不同浓度柠檬酸的沸水中热烫适当时间,菜水比(体积比)为1 ∶ 2,捞出蕨菜后迅速冷却,测定蕨菜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评价热烫效果。

1.2.2.3 腌渍、脱盐 将热烫后的蕨菜放入饱和食盐水中腌渍1个月,菜水比(体积比)为1 ∶ 4,以手抓有柔软感、颜色鲜艳为好。腌渍后的蕨菜含盐量高,应进行水浴脱盐,当蕨菜中食盐含量降至7%~8%时沥干蕨菜。

1.2.2.4 护绿 取脱盐后的蕨菜分成若干份,每份20 g,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锌、醋酸铜、醋酸锌和醋酸铜混合液浸泡20 min,随即用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7.0,10 min后取出蕨菜,用流动水冲洗,放置24 h后观察蕨菜颜色,采用颜色等级法,将蕨菜颜色分为1、 2、3、4、5、6、7几个等级,1级为黄褐色,7级为鲜绿色,1至7级绿色依次变深,据此确定最佳护绿剂[9-10]。确定最佳护绿剂后,用不同pH值的护绿剂浸泡蕨菜,其余步骤同上,根据蕨菜颜色等级确定最佳护绿pH值[11]。

1.2.2.5 保脆 以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泡蕨菜进行脆化,捞出蕨菜后沥干,进行感官评定[12]。

1.2.2.6 漂洗、脱水 将保脆后的蕨菜迅速漂洗干净并脱水。

1.2.2.7 拌料调味 改变蕨菜、色拉油、鸡精、料酒、辣椒粉、食盐、食醋、蔗糖等成分的配方,分别调制香辣型蕨菜、糖醋型蕨菜、酸辣型蕨菜,室温下放置3个月,进行感官评价。

1.2.2.8 装袋、封口、杀菌、冷却、抹袋、贴标签、检验 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杀菌,迅速冷却至37 ℃以下,用洁净的干布擦净袋外的水珠,贴上标签,即为成品。每种成品抽取1~2包置于37 ℃下恒温培养,观察是否出现胖袋现象,并进行感官、微生物指标综合评分,选择适宜的杀菌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烫条件优化

由表1可知,热烫时间等于或超过4 min会导致蕨菜过氧化氢酶失活,热烫5 min时蕨菜口感比较软烂,因此,适宜的热烫时间为4 min。当热烫时间为4 min、柠檬酸浓度为05%时,蕨菜颜色得分最高,为7.2分,因此确定蕨菜适宜的热烫条件为柠檬酸浓度0.5%,热烫时间4 min。

2.2 护绿条件优化

3 产品质量标准

3.1 感官指标

蕨菜制品呈黄绿色,汤汁清澈透明、无混浊,具有蕨菜特有的清香味、无异味,蕨菜组织脆嫩、形态饱满、不软烂,无杂质。

3.2 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固形物含量:不低于蕨菜制品净重的90%。重金属含量:1 kg蕨菜制品中砷含量不超过0.5 mg,铜含量不超过 50 mg,铅含量不超过1 mg,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20 mg。微生物指标:蕨菜制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量不超过 90个/100 mL,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乳酵菌菌群数量大于1×106个/100 mL。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将新鲜蕨菜洗净后,在浓度为0.5%的柠檬酸溶液中热烫4 min,进行腌渍、脱盐,然后浸泡在pH值为 50的100 mg/kg醋酸铜和100 mg/kg醋酸锌混合液中 20 min,再用0.5%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 值为7.0,保持 10 min 后取出,沥干,在浓度为0.2%的CaCl2溶液中浸泡 40 min 或在浓度为0.3% CaCl2的溶液中浸泡20 min,将拌料调味后的蕨菜及时装入耐高温塑料复合薄膜袋内,真空包装并封口,80 ℃下杀菌10 min,获得的蕨菜产品既保持了蕨菜原有的风味与营养,又解决了蕨菜保鲜问题,延长了保存期。

参考文献:

[1]刘 波,李凤林,程木志. 蕨菜全粉饮料生产工艺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23-824.

[2]程木志,刘 波,李凤林. 新型蕨菜保健饮料的研制[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5):224,247.

[3]陈乃富. 蕨菜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125-128.

[4]付荣霞,杨树成,张平平.软包装蕨菜的生产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5):99-101.

[5]付荣霞,杨树成,边立云.软包装风味蕨菜的研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5):34-35.

[6]胡永金,吕东坡,朱仁俊,等. 软包装即食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35(6):71-73,85.

[7]刘月英,周志平,关中波.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4-7265.

[8]王雪波,邓建华. 蕨菜饼干制作工艺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73-176.

[9]董文明,杨振生,唐卿雁. 蕨菜护绿保鲜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6):165-168.

[10]李 彬. 蕨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农牧产品开发,2001(1):11-13.

[11]唐克华,张碧林,董爱文,等. 绿色蕨菜的护绿加工新工艺[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14-117.

[12]杨成生,蒋玉梅,盛文军,等. 蕨菜护色保脆工艺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8(6):7-10.

猜你喜欢

蕨菜加工工艺
摘蕨菜的向往
摘蕨菜的向往
记忆中的蕨菜
记忆中的蕨菜
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奥氏体不锈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