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区竹鼠生态型健康养殖技术

2014-07-16成钢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竹鼠湖区

成钢等

摘要:利用湖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竹鼠生态型健康养殖,是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发展湖区畜牧业,降低饲养管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本研究就湖区目前竹鼠养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湖区广大竹鼠养殖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和推广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湖区;竹鼠;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 S8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59-02

竹鼠,又名竹根鼠、茅根鼠、竹鼬、竹狸、冬芒狸等,是啮齿目竹鼠科的哺乳动物,因其形似老鼠又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而得名[1]。竹鼠以其适应性广、易饲养管理、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湖区广大养殖户饲喂的对象[2]。本研究根据多年来实际养殖管理经验,对湖区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为广大养殖户科学健康养殖竹鼠提供依据。

1 湖区竹鼠养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人们在追求饮食品种多样化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健康。竹鼠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其养殖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已成为湖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国内竹鼠养殖的品种多以银星竹鼠为主,该品种生长速度快,繁殖率较高,一般3胎/年,3~5只/胎。湖区夏季天气闷热潮湿,常造成母鼠不孕,母鼠在产子后,往往焦躁不安,易相互撕咬,甚至出现咬子现象,个别养殖户因池舍围栏建设粗陋,常造成竹鼠逃跑现象。当前湖区竹鼠养殖生产中常常存在繁殖率、子鼠成活率较低,品种退化,配套服务不完善,养殖散户多,规模小,养殖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区竹鼠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 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2.1 鼠舍的规划与建设

鼠舍建设是决定饲养成败及养殖规模的关键要素。竹鼠喜阴耐粗饲,生活温度-8~35 ℃,最适温度为8~28 ℃。建设养殖场时要求地势高燥、阴凉、通风、避雨、避光,安静无鼠害。目前,常见的竹鼠养殖有水泥池圈养和分层圈养。圈养的水泥池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通常大池面积2~4 m2,用砖砌成70~80 cm高的围栏并且墙内外用水泥浆抹平,将育成青年竹鼠放在大池子内饲养;中池面积为1.0~1.5 m2左右,池内结构与大池相同,常用于种鼠配种和育成幼鼠饲喂;小池面积为0.4~0.7 m2,结构同大、中池,可饲养种鼠 2~4 只,幼鼠8~15只。小池是种鼠以及断奶幼鼠保暖防寒场所,同时也可用作关养因打架受伤或患有疾病需隔离的病鼠。分层圈养鼠舍要求防潮和隔热,每层适宜高度为50~60 cm,四周用50 cm×50 cm地板砖契合而成,门栏一般使用直径为≥1 cm的钢筋,可有效防止竹鼠咬断后逃跑。竹鼠窝室要求光线阴暗、地面坚实、内墙光滑。对于临产孕鼠可以用砖将鼠舍隔成大小2室,内室为产子室,外室为投料间和运动场,内外室底部开1个直径约12 cm的连通洞,供竹鼠出入。池底和池角应用水泥抹平,防止竹鼠打洞外逃。实践表明,与水泥池圈养法相比,分层圈养法商品鼠育成率及饲养数量高,是湖区竹鼠养殖适宜采用的方法。

2.2 竹鼠的繁殖技术

2.2.1 竹鼠组配技术 竹鼠为一夫一妻制配对繁殖的啮齿类哺乳动物,选择不同窝的公母鼠配对繁殖,可有效防止因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对于亲和力差的组合要重新选组配对,3代以内有直系亲缘关系的公母鼠不宜配对繁殖。一般情况下,母鼠断奶5 d后会进行一次发情,公母合群2~3 d后就可配种,如发现将要断奶的母鼠咬仔,而饲料又不缺乏,则表明母鼠提前发情,须及时将母鼠隔离,与公鼠合笼配种。

2.2.2 母鼠发情与妊娠鉴定 发情早期的母鼠提尾巴将其倒立,可见阴部外翻,会阴部充血肿胀、光滑圆润;发情中期母鼠阴部潮红并有较多粘液分泌;发情晚期母鼠表现与早期相似。在鼠发情中期交配能显著提高其受胎率。发情中期母鼠表现兴奋,常发出“咕咕”叫声,排尿次数增多,当有公鼠爬跨交配时,母鼠尾巴常翘起接受交配。公母鼠合笼交配后5~7 d 进行检查,若乳头周围被毛向四周倒伏,出现一圈无毛区,可初步判断为怀孕,若公母鼠合笼30 d后,母鼠采食量较平时增加,将母鼠倒提后腹部两侧微微鼓胀,可判断母鼠已怀孕,对怀孕母鼠应精心饲养,防止打斗和流产[3]。

2.2.3 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主要措施 选择产仔多的母鼠作为种用,饲粮搭配要合理,保持公母鼠体形肥瘦适中;准确掌握配种时间,发情24 h后配种,12 h后复配,可显著提高种鼠受胎率;引种时选择乳房大且均匀的母鼠,母鼠产子后观察其母性,及时淘汰奶水不足,咬吃仔鼠的母鼠。母鼠的产仔环境应安静,产房保持8~28 ℃为佳,怀孕后期母鼠应隔离单独饲养,保证怀孕后期以及产仔哺乳期营养丰富,如发现母鼠矿物质元素缺乏,吃仔现象,应将骨粉、微量元素添加剂及维生素与精料拌匀后投喂。乳鼠35 ~45 d后应一次性强制断奶,促进母鼠发情配种,子鼠断奶前可适当添加仔猪用精料,保证断奶成功和提高成活率。

2.3 竹鼠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2.3.1 饲粮 竹鼠养殖的日常管理较易掌握,主要包括饲料、卫生、疾病防控等几个主要方面。竹鼠一般在2~3月龄和7~8个月期间生长较快,平均体质量每月增加0.2 kg,8个月可长为成鼠,其体质量达每只1.5 kg,9月龄即可进行配种繁殖。饲料是竹鼠健康养殖的关键。根据养殖经验,竹鼠一般以竹茎、玉米、豆粕为基础饲粮,一般占总日粮的60%~65%,辅助饲料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其添加量不超过总饲料的30%~35%,竹鼠四季饲粮变化和不同日龄竹鼠饲料配比见表1和表2。

2.3.3 日常管理 竹鼠养殖应按照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一般每天投食2~3次,少量多餐,粗粮和精料搭配饲喂。喂食时应仔细观察采食和活动情况,竹鼠基础饲粮中如缺少竹茎时,竹鼠牙齿得不到磨损一般生长较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竹鼠定期修牙,若竹鼠吃竹子较多,则一般不需修牙。对生病和打斗受伤的竹鼠,应及时诊治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竹鼠夜间活动较多,应据其夜间觅食的特性添足夜料,冬季夜长寒冷,还应保暖防寒。每日应做到按时巡查和打扫圈舍,清除粪尿,定期喷洒消毒药物,保持鼠舍清洁干燥。高温季节竹鼠易中暑,中暑后常表现仰卧姿势,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鼠舍应保持阴凉,温度不能超过35 ℃。此外,还应避免和杜绝猫、狗、黄鼠狼等天敌对竹鼠造成伤害。

3 竹鼠野外放养的可行性

目前湖区竹鼠养殖方式多采用圈养,野外放养的竹鼠因其摄食天然,生长周期较长,肉质更鲜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出售价格也比圈养的竹鼠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考虑并开始尝试野外放养竹鼠。竹鼠野外放养难题多,竹鼠有较强的挖掘洞穴能力,放养到野外的竹鼠极难捕捉,捕捉时容易被棍棒和其他锐器打伤,影响品质和效益。竹鼠野外放养后不便观察健康状态,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生长状况,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和治疗,一般繁殖率和幼崽成活率低[5-6],投入和回报也不成比例,其可行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德肆,何振华,黄永杰. 人工驯养的中华竹鼠与野生竹鼠集中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J]. 经济动物学报,2009,13(4):225-228.

[2]杨忠萍. 竹鼠的人工养殖[J]. 云南畜牧兽医,2007,3(2):41-42.

[3]凌宏军,黄生发. 竹鼠驯养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98-199.

[4]曾元根,邓治邦. 中华竹鼠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制[J]. 动物医学进展,2002,23(3):94-95.

[5]李梅萍,唐 凌. 野生竹鼠的驯化与繁殖[J]. 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73-374.

[6]唐中海,游章强,刘 昊,等. 野生中华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与繁殖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6):304-305.endprint

摘要:利用湖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竹鼠生态型健康养殖,是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发展湖区畜牧业,降低饲养管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本研究就湖区目前竹鼠养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湖区广大竹鼠养殖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和推广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湖区;竹鼠;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 S8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59-02

竹鼠,又名竹根鼠、茅根鼠、竹鼬、竹狸、冬芒狸等,是啮齿目竹鼠科的哺乳动物,因其形似老鼠又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而得名[1]。竹鼠以其适应性广、易饲养管理、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湖区广大养殖户饲喂的对象[2]。本研究根据多年来实际养殖管理经验,对湖区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为广大养殖户科学健康养殖竹鼠提供依据。

1 湖区竹鼠养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人们在追求饮食品种多样化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健康。竹鼠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其养殖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已成为湖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国内竹鼠养殖的品种多以银星竹鼠为主,该品种生长速度快,繁殖率较高,一般3胎/年,3~5只/胎。湖区夏季天气闷热潮湿,常造成母鼠不孕,母鼠在产子后,往往焦躁不安,易相互撕咬,甚至出现咬子现象,个别养殖户因池舍围栏建设粗陋,常造成竹鼠逃跑现象。当前湖区竹鼠养殖生产中常常存在繁殖率、子鼠成活率较低,品种退化,配套服务不完善,养殖散户多,规模小,养殖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区竹鼠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 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2.1 鼠舍的规划与建设

鼠舍建设是决定饲养成败及养殖规模的关键要素。竹鼠喜阴耐粗饲,生活温度-8~35 ℃,最适温度为8~28 ℃。建设养殖场时要求地势高燥、阴凉、通风、避雨、避光,安静无鼠害。目前,常见的竹鼠养殖有水泥池圈养和分层圈养。圈养的水泥池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通常大池面积2~4 m2,用砖砌成70~80 cm高的围栏并且墙内外用水泥浆抹平,将育成青年竹鼠放在大池子内饲养;中池面积为1.0~1.5 m2左右,池内结构与大池相同,常用于种鼠配种和育成幼鼠饲喂;小池面积为0.4~0.7 m2,结构同大、中池,可饲养种鼠 2~4 只,幼鼠8~15只。小池是种鼠以及断奶幼鼠保暖防寒场所,同时也可用作关养因打架受伤或患有疾病需隔离的病鼠。分层圈养鼠舍要求防潮和隔热,每层适宜高度为50~60 cm,四周用50 cm×50 cm地板砖契合而成,门栏一般使用直径为≥1 cm的钢筋,可有效防止竹鼠咬断后逃跑。竹鼠窝室要求光线阴暗、地面坚实、内墙光滑。对于临产孕鼠可以用砖将鼠舍隔成大小2室,内室为产子室,外室为投料间和运动场,内外室底部开1个直径约12 cm的连通洞,供竹鼠出入。池底和池角应用水泥抹平,防止竹鼠打洞外逃。实践表明,与水泥池圈养法相比,分层圈养法商品鼠育成率及饲养数量高,是湖区竹鼠养殖适宜采用的方法。

2.2 竹鼠的繁殖技术

2.2.1 竹鼠组配技术 竹鼠为一夫一妻制配对繁殖的啮齿类哺乳动物,选择不同窝的公母鼠配对繁殖,可有效防止因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对于亲和力差的组合要重新选组配对,3代以内有直系亲缘关系的公母鼠不宜配对繁殖。一般情况下,母鼠断奶5 d后会进行一次发情,公母合群2~3 d后就可配种,如发现将要断奶的母鼠咬仔,而饲料又不缺乏,则表明母鼠提前发情,须及时将母鼠隔离,与公鼠合笼配种。

2.2.2 母鼠发情与妊娠鉴定 发情早期的母鼠提尾巴将其倒立,可见阴部外翻,会阴部充血肿胀、光滑圆润;发情中期母鼠阴部潮红并有较多粘液分泌;发情晚期母鼠表现与早期相似。在鼠发情中期交配能显著提高其受胎率。发情中期母鼠表现兴奋,常发出“咕咕”叫声,排尿次数增多,当有公鼠爬跨交配时,母鼠尾巴常翘起接受交配。公母鼠合笼交配后5~7 d 进行检查,若乳头周围被毛向四周倒伏,出现一圈无毛区,可初步判断为怀孕,若公母鼠合笼30 d后,母鼠采食量较平时增加,将母鼠倒提后腹部两侧微微鼓胀,可判断母鼠已怀孕,对怀孕母鼠应精心饲养,防止打斗和流产[3]。

2.2.3 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主要措施 选择产仔多的母鼠作为种用,饲粮搭配要合理,保持公母鼠体形肥瘦适中;准确掌握配种时间,发情24 h后配种,12 h后复配,可显著提高种鼠受胎率;引种时选择乳房大且均匀的母鼠,母鼠产子后观察其母性,及时淘汰奶水不足,咬吃仔鼠的母鼠。母鼠的产仔环境应安静,产房保持8~28 ℃为佳,怀孕后期母鼠应隔离单独饲养,保证怀孕后期以及产仔哺乳期营养丰富,如发现母鼠矿物质元素缺乏,吃仔现象,应将骨粉、微量元素添加剂及维生素与精料拌匀后投喂。乳鼠35 ~45 d后应一次性强制断奶,促进母鼠发情配种,子鼠断奶前可适当添加仔猪用精料,保证断奶成功和提高成活率。

2.3 竹鼠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2.3.1 饲粮 竹鼠养殖的日常管理较易掌握,主要包括饲料、卫生、疾病防控等几个主要方面。竹鼠一般在2~3月龄和7~8个月期间生长较快,平均体质量每月增加0.2 kg,8个月可长为成鼠,其体质量达每只1.5 kg,9月龄即可进行配种繁殖。饲料是竹鼠健康养殖的关键。根据养殖经验,竹鼠一般以竹茎、玉米、豆粕为基础饲粮,一般占总日粮的60%~65%,辅助饲料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其添加量不超过总饲料的30%~35%,竹鼠四季饲粮变化和不同日龄竹鼠饲料配比见表1和表2。

2.3.3 日常管理 竹鼠养殖应按照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一般每天投食2~3次,少量多餐,粗粮和精料搭配饲喂。喂食时应仔细观察采食和活动情况,竹鼠基础饲粮中如缺少竹茎时,竹鼠牙齿得不到磨损一般生长较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竹鼠定期修牙,若竹鼠吃竹子较多,则一般不需修牙。对生病和打斗受伤的竹鼠,应及时诊治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竹鼠夜间活动较多,应据其夜间觅食的特性添足夜料,冬季夜长寒冷,还应保暖防寒。每日应做到按时巡查和打扫圈舍,清除粪尿,定期喷洒消毒药物,保持鼠舍清洁干燥。高温季节竹鼠易中暑,中暑后常表现仰卧姿势,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鼠舍应保持阴凉,温度不能超过35 ℃。此外,还应避免和杜绝猫、狗、黄鼠狼等天敌对竹鼠造成伤害。

3 竹鼠野外放养的可行性

目前湖区竹鼠养殖方式多采用圈养,野外放养的竹鼠因其摄食天然,生长周期较长,肉质更鲜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出售价格也比圈养的竹鼠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考虑并开始尝试野外放养竹鼠。竹鼠野外放养难题多,竹鼠有较强的挖掘洞穴能力,放养到野外的竹鼠极难捕捉,捕捉时容易被棍棒和其他锐器打伤,影响品质和效益。竹鼠野外放养后不便观察健康状态,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生长状况,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和治疗,一般繁殖率和幼崽成活率低[5-6],投入和回报也不成比例,其可行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德肆,何振华,黄永杰. 人工驯养的中华竹鼠与野生竹鼠集中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J]. 经济动物学报,2009,13(4):225-228.

[2]杨忠萍. 竹鼠的人工养殖[J]. 云南畜牧兽医,2007,3(2):41-42.

[3]凌宏军,黄生发. 竹鼠驯养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98-199.

[4]曾元根,邓治邦. 中华竹鼠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制[J]. 动物医学进展,2002,23(3):94-95.

[5]李梅萍,唐 凌. 野生竹鼠的驯化与繁殖[J]. 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73-374.

[6]唐中海,游章强,刘 昊,等. 野生中华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与繁殖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6):304-305.endprint

摘要:利用湖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竹鼠生态型健康养殖,是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发展湖区畜牧业,降低饲养管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本研究就湖区目前竹鼠养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湖区广大竹鼠养殖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和推广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湖区;竹鼠;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 S8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59-02

竹鼠,又名竹根鼠、茅根鼠、竹鼬、竹狸、冬芒狸等,是啮齿目竹鼠科的哺乳动物,因其形似老鼠又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而得名[1]。竹鼠以其适应性广、易饲养管理、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湖区广大养殖户饲喂的对象[2]。本研究根据多年来实际养殖管理经验,对湖区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为广大养殖户科学健康养殖竹鼠提供依据。

1 湖区竹鼠养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人们在追求饮食品种多样化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健康。竹鼠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其养殖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已成为湖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国内竹鼠养殖的品种多以银星竹鼠为主,该品种生长速度快,繁殖率较高,一般3胎/年,3~5只/胎。湖区夏季天气闷热潮湿,常造成母鼠不孕,母鼠在产子后,往往焦躁不安,易相互撕咬,甚至出现咬子现象,个别养殖户因池舍围栏建设粗陋,常造成竹鼠逃跑现象。当前湖区竹鼠养殖生产中常常存在繁殖率、子鼠成活率较低,品种退化,配套服务不完善,养殖散户多,规模小,养殖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区竹鼠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 竹鼠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2.1 鼠舍的规划与建设

鼠舍建设是决定饲养成败及养殖规模的关键要素。竹鼠喜阴耐粗饲,生活温度-8~35 ℃,最适温度为8~28 ℃。建设养殖场时要求地势高燥、阴凉、通风、避雨、避光,安静无鼠害。目前,常见的竹鼠养殖有水泥池圈养和分层圈养。圈养的水泥池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通常大池面积2~4 m2,用砖砌成70~80 cm高的围栏并且墙内外用水泥浆抹平,将育成青年竹鼠放在大池子内饲养;中池面积为1.0~1.5 m2左右,池内结构与大池相同,常用于种鼠配种和育成幼鼠饲喂;小池面积为0.4~0.7 m2,结构同大、中池,可饲养种鼠 2~4 只,幼鼠8~15只。小池是种鼠以及断奶幼鼠保暖防寒场所,同时也可用作关养因打架受伤或患有疾病需隔离的病鼠。分层圈养鼠舍要求防潮和隔热,每层适宜高度为50~60 cm,四周用50 cm×50 cm地板砖契合而成,门栏一般使用直径为≥1 cm的钢筋,可有效防止竹鼠咬断后逃跑。竹鼠窝室要求光线阴暗、地面坚实、内墙光滑。对于临产孕鼠可以用砖将鼠舍隔成大小2室,内室为产子室,外室为投料间和运动场,内外室底部开1个直径约12 cm的连通洞,供竹鼠出入。池底和池角应用水泥抹平,防止竹鼠打洞外逃。实践表明,与水泥池圈养法相比,分层圈养法商品鼠育成率及饲养数量高,是湖区竹鼠养殖适宜采用的方法。

2.2 竹鼠的繁殖技术

2.2.1 竹鼠组配技术 竹鼠为一夫一妻制配对繁殖的啮齿类哺乳动物,选择不同窝的公母鼠配对繁殖,可有效防止因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对于亲和力差的组合要重新选组配对,3代以内有直系亲缘关系的公母鼠不宜配对繁殖。一般情况下,母鼠断奶5 d后会进行一次发情,公母合群2~3 d后就可配种,如发现将要断奶的母鼠咬仔,而饲料又不缺乏,则表明母鼠提前发情,须及时将母鼠隔离,与公鼠合笼配种。

2.2.2 母鼠发情与妊娠鉴定 发情早期的母鼠提尾巴将其倒立,可见阴部外翻,会阴部充血肿胀、光滑圆润;发情中期母鼠阴部潮红并有较多粘液分泌;发情晚期母鼠表现与早期相似。在鼠发情中期交配能显著提高其受胎率。发情中期母鼠表现兴奋,常发出“咕咕”叫声,排尿次数增多,当有公鼠爬跨交配时,母鼠尾巴常翘起接受交配。公母鼠合笼交配后5~7 d 进行检查,若乳头周围被毛向四周倒伏,出现一圈无毛区,可初步判断为怀孕,若公母鼠合笼30 d后,母鼠采食量较平时增加,将母鼠倒提后腹部两侧微微鼓胀,可判断母鼠已怀孕,对怀孕母鼠应精心饲养,防止打斗和流产[3]。

2.2.3 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主要措施 选择产仔多的母鼠作为种用,饲粮搭配要合理,保持公母鼠体形肥瘦适中;准确掌握配种时间,发情24 h后配种,12 h后复配,可显著提高种鼠受胎率;引种时选择乳房大且均匀的母鼠,母鼠产子后观察其母性,及时淘汰奶水不足,咬吃仔鼠的母鼠。母鼠的产仔环境应安静,产房保持8~28 ℃为佳,怀孕后期母鼠应隔离单独饲养,保证怀孕后期以及产仔哺乳期营养丰富,如发现母鼠矿物质元素缺乏,吃仔现象,应将骨粉、微量元素添加剂及维生素与精料拌匀后投喂。乳鼠35 ~45 d后应一次性强制断奶,促进母鼠发情配种,子鼠断奶前可适当添加仔猪用精料,保证断奶成功和提高成活率。

2.3 竹鼠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2.3.1 饲粮 竹鼠养殖的日常管理较易掌握,主要包括饲料、卫生、疾病防控等几个主要方面。竹鼠一般在2~3月龄和7~8个月期间生长较快,平均体质量每月增加0.2 kg,8个月可长为成鼠,其体质量达每只1.5 kg,9月龄即可进行配种繁殖。饲料是竹鼠健康养殖的关键。根据养殖经验,竹鼠一般以竹茎、玉米、豆粕为基础饲粮,一般占总日粮的60%~65%,辅助饲料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其添加量不超过总饲料的30%~35%,竹鼠四季饲粮变化和不同日龄竹鼠饲料配比见表1和表2。

2.3.3 日常管理 竹鼠养殖应按照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一般每天投食2~3次,少量多餐,粗粮和精料搭配饲喂。喂食时应仔细观察采食和活动情况,竹鼠基础饲粮中如缺少竹茎时,竹鼠牙齿得不到磨损一般生长较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竹鼠定期修牙,若竹鼠吃竹子较多,则一般不需修牙。对生病和打斗受伤的竹鼠,应及时诊治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竹鼠夜间活动较多,应据其夜间觅食的特性添足夜料,冬季夜长寒冷,还应保暖防寒。每日应做到按时巡查和打扫圈舍,清除粪尿,定期喷洒消毒药物,保持鼠舍清洁干燥。高温季节竹鼠易中暑,中暑后常表现仰卧姿势,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鼠舍应保持阴凉,温度不能超过35 ℃。此外,还应避免和杜绝猫、狗、黄鼠狼等天敌对竹鼠造成伤害。

3 竹鼠野外放养的可行性

目前湖区竹鼠养殖方式多采用圈养,野外放养的竹鼠因其摄食天然,生长周期较长,肉质更鲜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出售价格也比圈养的竹鼠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考虑并开始尝试野外放养竹鼠。竹鼠野外放养难题多,竹鼠有较强的挖掘洞穴能力,放养到野外的竹鼠极难捕捉,捕捉时容易被棍棒和其他锐器打伤,影响品质和效益。竹鼠野外放养后不便观察健康状态,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生长状况,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和治疗,一般繁殖率和幼崽成活率低[5-6],投入和回报也不成比例,其可行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德肆,何振华,黄永杰. 人工驯养的中华竹鼠与野生竹鼠集中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J]. 经济动物学报,2009,13(4):225-228.

[2]杨忠萍. 竹鼠的人工养殖[J]. 云南畜牧兽医,2007,3(2):41-42.

[3]凌宏军,黄生发. 竹鼠驯养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98-199.

[4]曾元根,邓治邦. 中华竹鼠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制[J]. 动物医学进展,2002,23(3):94-95.

[5]李梅萍,唐 凌. 野生竹鼠的驯化与繁殖[J]. 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73-374.

[6]唐中海,游章强,刘 昊,等. 野生中华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与繁殖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6):304-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鼠湖区
晚霞正烂漫 人生更风光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校歌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谢志敏 杨民 作品:竹鼠嬉戏系列
竹鼠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
九只竹鼠救了一个穷家
A Wherry Good Day Out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仔竹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深山尝竹鼠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