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读南海

2014-07-16

石油知识 2014年5期
关键词:南海诸岛深水南海

■ 谈 谈

南海,这个被世界能源界称做第二个波斯湾的地方,不仅是新中国石油最先出发的地方,也将是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大庆油田”。

地理课中的南海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盆,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我国最南边的曾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比广州到北京的路程还要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西藏高原的海拔还要大。

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广阔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大量水汽受各种各样条件的作用形成丰沛的降水,其中台风雨约占三分之一,南海诸岛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南海诸岛在夏秋两季还常受台风影响。这些台风七成来自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罗林群岛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附近海面。进入南海的台风对南海诸岛的影响非常巨大。南海物产丰富,风光绮丽。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海名称考证

南海的英文为“South China Sea”,直译为“南中国海”。从英语世界的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南海的名称与中国息息相关。而在中国,南海二字的产生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

《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还在岭南设郡,名南海郡。从上述文字记载中可以得知,南海一词在秦汉时代就已经产生,古代南海的位置已相当于现在的南海海域(参见张一平主编《南海地理》)。

南海一词在后来的史述中,也有一定的变化。可能由于两广一带的基岩港湾型海岸,岛屿特别多,潮汐作用明显,还有人把南海称为“涨海”。南朝宋人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旧唐书·地理志四》:“南海在海丰县南五十里,即涨海,渺漫无际。”

涨海的范围在史学界也有过争议,冯承钧先生认为,“今日南海以西之地,今名曰印度洋或南洋者,昔概称曰南海或西南海,惟于逞罗湾南之海特名曰涨海而已。”伯希和认为“涨海即海南岛迄满刺加海峡间中国海之称”。费琅也指出,“此涨海即东起琼州岛,西迄满刺加海峡之中国西海也”。他们所指均限于今南海的西部。但后来的各种字典、辞典及部分地图册均把涨海当作南海的别称。如《康熙字典》:“〔涨海〕又南海名”(参见南溟子的《涨海考》)。

南海因气候洋流关系,水温较高,风流较大,经常巨浪滔天,南北朝时也有人称南海为“沸海”。晋王嘉《拾遗记·周》:“经历百有馀国,方至京师。其中路山川不可记。越铁岘,泛沸海……”元人刘壎《隐居通议·地理》:“沸海常沸,尤多恶鱼。”2013年1月凤凰卫社还制作了专题片,标题就以《沸海——南中国海启示录》为名。

在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还增加过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今日阿拉伯海。“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南海的名称可以溯源,南海诸岛的名称也有据可查。自清朝至民国,我国政府曾经三次为南海诸岛命名。第一次是1909年李准巡海为西沙群岛15个岛命名。第二次是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其中公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由内政部于1947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每次命名都绘有地图。(见《近代历史上我国政府为南海诸岛命名的情况》)

南海有多少石油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我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洲、暗礁、暗滩遍布。目前,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中国海则被赋予了中国能源未来的希望之地——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南海石油开发之难

海上石油开采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困难与风险很多。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勘探开发难度大。南海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同时又有海水作为大气活动的邻近水源,全年高温高湿,雨量丰沛。南海波浪较大、台风频繁,大大增加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难度。

二是由于受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钻井装备在系统配置、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机要求更苛刻,开发成本高。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2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三是深水相比浅水风险点及技术差别大,例如,水深增加,要求隔水管更长、钻井液容积更大以及设备的压力等级更高,隔水管与防喷器的重量等均大幅增加,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甲板负荷和甲板空间;加之深水恶劣的作业环境,使得钻井非作业时间增加,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苛刻等等。

981横空出世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就点燃了中国石油人开发南海石油的希望,后来,因为越战等原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断断续续,加之开采技术和设备受限,石油开采进展缓慢。

1992年5月8日,克里斯通能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万安北—21”石油开发合同,这也是我国在南沙群岛海域第一个石油合同。2006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哈斯基合作在珠江口盆地完成了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深水钻井,并发现荔湾3-1大气田。荔湾3-1大气田的发现,被誉为我国石油工业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出现,无疑给热盼中国南海石油勘探开发竖立了一座里程碑。

“海洋石油981”的钻井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于2008年4月28日开工建造,是中国海油深海油气开发"五型六船"之一,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的,耗资60亿元,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三个编号各有含义,其中,“9”代表钻井平台,“8”代表深水,“1”代表为第一艘。

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级。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海洋石油981”采用美国F&G公司ExD系统平台设计,在此基础上优化及增强了动态定位能力,以及锚泊定位,是在考虑到南海恶劣的海况条件下设计的。除了通过紧急关断阀、遥控声呐、水下机器人等常规方式关断井口,该平台还增添了智能关断方式,即在传感器感知到全面失电、失压等紧急情况下,自动关断井口以防井喷。设计能力可抵御两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首次采用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具有自航能力,还有世界一流的动力定位系统。

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猜你喜欢

南海诸岛深水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吉林一号光谱01星黄岩岛影像图
识人需要“涉深水”
论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的法理及南海九段线产生的由来
纪念中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图片展在海口举行
南海的虎斑贝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南海随笔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