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研究

2014-07-16郭伟昌李逸飞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彝族云南民族

郭伟昌 王 洋 李逸飞

(昆明医科大学 体育部,云南 昆明 650500)

1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动态

彝族是我国西北古老的氏羌族南迁与金沙江、南北盘江土著融合的遗裔,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十月太阳历、虎宇宙观、火神话等是彝族文化的精髓。彝族现有人口为657.2万,主要居住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民族文化是民族体育的土壤,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独树一帜。因此,关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朱国权、饶远、赵静冬等认为“彝族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产生于古代战争,与民俗宗教密切相关,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娱乐而产生”。在彝族体育文化的文化内涵研究方面,朱国权认为它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民族传统节日紧密结合,又是纪念先人、传播爱情、喜庆丰收的重要内容,因此具有浓郁的游牧痕迹、浓烈的宗教色彩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方面,饶远等认为它不仅有着高度的技巧性、对抗性,而且多伴以歌、载以舞,既强壮体质、健壮体魄,又益心智,是彝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在和恶劣自然环境战斗和劳动中创造出的智慧结晶,饭依彝族灿烂文化。

2 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特征

彝族体育以勇猛粗犷著称。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摔跤、挥刀、射弩、斗牛、赛马、长跑、投掷等,运动风格大多朴实粗犷,动作刚劲有力、力度大;而且攻击性极强,强调运动者的身体接触和对抗。摔跤是彝族人的最爱,数十个支系的彝族概莫能外。虽然规则、方式各异,但在熟练的技艺中要体现出勇猛顽强的民族品质却是彝族摔跤的共性。彝族摔跤不是不讲技巧,但首先要猛过于巧。这在云南路南、弥勒、宜良、楚雄等地最为典型,气氛也最为火爆,而被誉为“摔跤之乡”。时至解放前夕,彝族山寨中仍流行着“打冤家”这一部落械斗的原始习俗。土司之间,头人之间,乃至亲家之间,一旦发生纠葛,动辄武力相见。每打一次冤家,双方都要动员成百上千、乃至上万人参加,刀枪棍棒、火药雷器尽使,面对面地厮杀。每次出战之前,要请毕摩主持祭祀活动并献血盟誓,借神赐力量来实现征服的欲望;战后要举行隆重的谢神活动。内容为再现战斗中的激烈场面,其中不乏拼杀、格斗、角力等武术表演。一招一式,一扑一跃,折射出一个民族强悍尚武、恃强逞武、威猛无比的风俗情性。

3 彝族宗教

彝信笃原始宗教,主要体现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以求得天、地、人自然和谐的社会心理道德为出发点,与巫术和祈灾结缘。崇拜的神灵应有尽有,各有各的目的功利。自然神灵中,有天、地、日、山、火、石、虎、牛、马缨花等;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有土地、家、树、灶、门等神。既便后来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人为宗教——毕摩教,同样以崇拜神灵为核心,也有各种自然神与人神。彝族多神崇拜中的祭祀活动,比如“祭密枝”、“祭山神”“祭火”、“祭祖”、“送火神”等原始文化活动,除少数由家庭为单位自己举行外,大多由村社统一举行,并多与节日风俗联系起来,具有比较完备、系统的经典、仪式和传承形式。

4 彝族民族心理的凸显

彝族自称罗罗。彝语中“罗”意为虎。彝族人崇拜老虎,是因为老虎的力量在本质上具有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即勇猛顽强性,所以也给它的崇拜者带来了勇猛顽强的精神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获取统治地位的进取性。可以说,体现了彝族人对超越人力的崇拜。元李京《云南方志略·诸夷风俗》载“……酋长死,以虎皮裹尸而焚,年老往往化为虎云”。明景泰《云图经志书》载彝族“尚强悍……平居无事,则引妻子驰骤于山谷之间……”。清雍正《云南通志》载“俗尚战争,其气剿悍”。自古以来人们延传着崇尚刚强的审美观念,“强悍”、“粗犷”、“武勇”、“善战”是彝族人民共同的心理特征。

5 彝族节日文化的提炼

民族节日源远流长,积淀着民族的古风遗俗,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与升华。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彝族的新年“火把节”。旧时的火把节以祭神驱鬼为主,“持火照天以祈丰年”。人们穿上盛装把火把缚在竿上照天。有的到田边照苗,炬火散步游动于田野山川,颇为壮观;有的在家中、村社四处照耀,然后与其他汇合,形成一条条“火龙”,火把犹如繁星降地,又似火龙在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元代文璋甫赞曰“云披红日恰衔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一时间,城里村寨,火把游曳,簧火闪烁,人头攒动,笛声、弦声、笑声、歌声响成一片。

6 “火文化”的民族心理结构对体育的铸塑

火是世界的本原,人与动植物是火的衍生。彝族的这种思维方式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灵与世界万物同处一源、合为一体,并且人的行为可以与某种神秘力量和宇宙秩序相互感应,人甚至可以从各种神物方面获得能量从而实现对自然的征服。过“虎节”模拟老虎跳舞,开始要鸣火炮,并有虎神送药(火灰),以及在舞蹈的过程中香火一直燃烧不断。更为重要的,彝族人把一年的开头作为最大的“祭火”日期,火把节的祭火、耍火早已走出平时的火塘歌舞(“跳锅庄”)的局限,火把狂欢使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意识得到形象化、个性化的表达,也使得火这一文化符号成为彝族人民“心中的太阳”。

而彝族体育具有的勇猛、顽强、强悍、武勇、善斗等文化特质,是彝族文化圈独特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复合的结果。在影响彝族体育文化特质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中,“火文化”起核心主导作用。其对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比如高寒山地、刀耕火种与游牧生产、遗存的阶级剥削制度等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整合与统领,成为影响民族体育发生发展的轴心系统,直接决定了彝族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运行轨迹。

[1]师有福.彝族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79-102.

[2]毕坚,朱嘉凯.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大观[M].香港:中国和世界出版公司,1992.

[3]云南省志·体育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李立纲,饶远,冯可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113-123.

[5]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6]普忠良,杨庆文,张炳廷.彝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6;29-31.

[7]饶远,刘竹.云南民族体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4-37.

[8]葛永才.弥勒彝族历史文化探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9]伍雄武.智慧奇彩:云南民族哲学思想[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6-13.

[10]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3-136.

猜你喜欢

彝族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彝族海菜腔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