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三大舰队倾力锻造远海战力

2014-07-14立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补给舰远海护卫舰

立文

近年来,中国海军装备在质量、数量及训练水平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远洋护航、战备执班和编队训练任务日趋繁重。在南海、东海和黄海海域,中国海军担负战备执班的舰艇、航空兵和陆战队正时刻待命,保卫着国家海上安全。6月10日这一天,中国海军7个舰艇编队、20余艘战舰同时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执行护航、训练和出访任务:由171“海口”号驱逐舰、575“岳阳”号护卫舰、886“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和866“岱山岛”号医院船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军港和舟山军港启航,赴夏威夷海域首次参加由美国主导、23个国家共同参与的“环太平洋”——2014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印度洋亚丁湾海域,中国海军第17批护航编队(150“长春”号驱逐舰、549“常州”号护卫舰和890“巢湖”号综合补给舰)正在执行国际反海盗护航任务;在南印度洋马航MH370客机失踪疑似海域,中国海军“竺可桢”号测量船等水面舰艇编队正在执行海底测绘和水下搜寻作业;在大西洋沃尔维斯湾海域,中国海军第16批护航编队(546“盐城”号和527“洛阳”号护卫舰及889“太湖”号综合补给舰)与纳米比亚海军进行首次联合演练;在西太平洋海域,海军北海舰队565“葫芦岛”号和528“绵阳”号护卫舰及881“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编队正在组织远海训练;在爪哇海,由81“郑和”号训练舰和550“潍坊”号护卫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训练舰编队正在执行远海实习及出访任务;在地中海东部海域,海军南海舰队570“黄山”号护卫舰与俄罗斯、北约海军舰艇联合执行叙利亚化学武器海上运输护航任务。中国海军远海作战实力得到全面检验。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升级换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军是高技术战略军种,先进舰艇和航空作战装备是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的核心成员。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海军舰艇和航空作战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日益加快,武器装备体系日趋完备,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有媒体报道,2013年海军共列装28艘舰艇,包括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9艘轻型护卫舰、1艘核潜艇、4艘常规潜艇、2艘综合补给舰、2艘潜艇支援舰、2艘双体测量船、1艘水声装备试验船和2艘扫雷舰。

一是“辽宁舰”加大训练,中国海军航空母舰建设稳步迈进。航空母舰在现代海军武器装备体系中堪称“龙头老大”,是形成海空一体化远洋、立体、机动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尽管“辽宁舰”只是航空母舰科研试验平台,但却是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从岸基机场走向舰载机动的重要起点,反映出海军武器装备体系日趋完备的重要信号。2013年9月15日,在试验海域风大浪急的恶劣海况中,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完成最大重量的起飞和降落试验。在这次首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航程最远、任务最重要的海上综合试验中,“辽宁舰”顺利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预定试验任务:各型舰载机累计完成各类飞行百余架次;先后进行歼-15长跑道和短跑道最大重量起飞、最大重量阻拦着舰以及多种武器构型起降等海上试飞科目;成功实现了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短时连续起飞回收多型多架舰载机作业任务;摸清了多机种、多任务交叉进行的组织规律;舰载机驻舰飞行指挥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飞行甲板作业流程得到充分验证。11月,“辽宁舰”在北海舰队115“沈阳舰”、116“石家庄舰”、538“烟台舰”、550“潍坊舰”伴随下开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首次组织跨海区的长时间航行训练,初步检验了航空母舰战斗编队。

二是新型主战舰艇成批服役,远洋综合作战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1月31日,150“长春舰”在舟山军港入列,这是东海舰队列装的第一艘052C型驱逐舰。而同级四号舰151“郑州舰”在12月26日加入东海舰队战斗序列,东海舰队海上机动作战舰艇编队的对空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3月21日,052D型驱逐舰首舰172“昆明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举行了交付入列授旗仪式,成为南海舰队新锐主力防空战舰。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5艘054A型护卫舰相继服役,即北海舰队547“临沂舰”和550“潍坊舰”,南海舰队573“柳州舰”、574“三亚舰”和575“岳阳舰”,使装备数量增加到16艘,预计年内还将交付3艘。同期,多艘新型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相继服役,它们均配备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AIP系统(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和新型远程潜舰导弹,水下静音隐身性能、水下续航时间和水下远程攻击能力等均有明显提升。

三是056型轻型护卫舰快速、批量服役,近岸防御作战能力快速转型。长期以来,海军近岸防御作战主力是037系列猎潜艇和导弹护卫艇,功能单一,性能落后,艇体老化,作战能力弱,亟待更替。2010年,海军选择4家造船厂,同时开工批量建造056型护卫舰。2013年3月12日,首舰582“蚌埠舰”在东海舰队舟山军港举行入列仪式,揭开了海军近岸防御作战舰艇升级换代的序幕。南海舰队首批两艘056型护卫舰596“惠州舰”和597“钦州舰”于7月1日在驻港海军部队服役,担负香港海域日常巡逻警戒任务,8月1日公开展示,让人耳目一新。2014年6月7日,592“泸州舰”在南海舰队入列服役,使装备数量增加到12艘,其中,东海舰队列装582“蚌埠舰”、583“上饶舰”和586“吉安舰”,北海舰队列装580“大同舰”、581“营口舰”和590“威海舰”,南海舰队列装596“惠州舰”、597“钦州舰”、584“梅州舰”、585“百色舰”、586“揭阳舰”和592“泸州舰”。而588“泉州舰”和589“清远舰”等6艘将在今年内陆续交付服役。056型护卫舰具有隐身性能好、电磁兼容性强、先进技术应用广泛等特点,配备2座双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架、8联装海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1门76毫米主炮和2门30毫米隐身近程防空速射炮等新型海战武器系统,主要担负巡逻警戒、护航护渔、单独或协同其他兵力执行反潜、反舰作战等使命任务。这是优化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提升基地防御作战力量,增强捍卫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能力的又一重要武器平台。endprint

四是新型船坞登陆舰和气垫登陆舰陆续服役,远海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整体跨越。2007年11月至2012年9月,3艘071型大型船坞登陆舰998“昆仑山舰”、999“井冈山舰”和989“长白山舰”在南海舰队湛江军港入列服役,它们均已接受过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和马航MH370搜救任务以及远海编队训练的洗礼。从乌克兰引进的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舰首舰于2013年5月24日运抵广州,首批2艘已在造船厂完成武器系统加改装,近期有望加入南海舰队服役。这些新型两栖战舰的服役,大大提升了两栖作战兵力的远海快速投送能力,标志着海军陆战队已经具备“三栖超越登陆”的作战实力,即直升机空中快速投送、气垫登陆舰艇快速超越投送、新型两栖作战车辆快速泛水涉渡,从而增强了远海岛屿进攻作战能力。下一步,中国海军还有可能开工建造两栖攻击舰,彻底打破海军在远海岛屿防卫作战时所面临的兵力投送和空中支援火力不足等瓶颈。

五是新型综合补给舰相继服役,远海机动作战综合保障能力不足难题有所缓解。近年来,中国海军派遣17批舰艇编队在亚丁湾开展反海盗护航行动,三大舰队的舰艇编队远洋机动作战训练力度也日益加大,而仅有的5艘大型补给舰不堪重负,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不足的缺陷日益凸显。在不到三个月里,两艘新型综合补给舰相继入役,稍微缓解这一矛盾。2013年6月18日,北海舰队在青岛军港举行889“太湖舰”入列命名仪式。8月8日,“太湖舰”便随同南海舰队派遣的第15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执行任务。9月12日,东海舰队在舟山军港举行890“巢湖舰”入列命名仪式。2014年5月31日,该级五号舰在广州黄埔造船厂下水。这种新型综合补给舰满载排水量23000吨,能在除极区及冰区外的可航行水域安全航行,与上一代补给舰相比,具有指挥操纵装备配置性能更强、补给装备配置与国际接轨、武器装备配置更符合任务需求等新特点,可在海上编队航行过程中实施各种干货、液货的横向接收补给作业。为更好地满足远洋任务需求,该级舰增设一对目前国内最大的收放式减摇鳍,使其在恶劣海况下稳定性更好;增设对伤病员施行海上早期救治和后送的功能,医疗区可进行日常诊疗和一般外科手术;在生活设施配置上也更加以人为本,配有乒乓球室、图书室、网络室、健身房、理发室等,还专门准备了3个女舰员住舱,以满足女兵上舰的需要。

中国海军摆脱“岛屿锁链”限制

提及“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大家都有印象。所谓“岛屿锁链”问世于冷战初期。1950年1月12日,出于全面对抗苏联和调整全球战略部署的需要,美国国务卿迪恩·艾奇逊发表题为《中国的危机》的演讲,提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安全问题,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线是连接大陆沿岸的阿留申群岛—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一线”。这道防线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所谓“第一岛链”,即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冷战期间,美国在日本、琉球群岛冲绳岛、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等部署重兵,严密控制着这道“岛屿锁链”。

中国海军从1949年4月23日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应对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在大陆沿海袭扰行动,大大小小的海战多达数百次。当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以中小型快艇——鱼雷艇、导弹艇、火炮护卫艇和护卫舰为主。国产第一代驱逐舰051型首舰于1968年12月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1年12月31日完成试航;随后,广州造船厂和上海中华造船厂也陆续开工建造,至1975年完成设计和生产定型。053型护卫舰首舰于1976年建成服役。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海军才真正开始推进远海作战兵力建设步伐。时任海军司令员、“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上将亲自领导研究制定了“近海防御”海军战略,所谓“近海”也就是“第一岛链”之内,而“远海”则是指“第二岛链”以内的西太平洋海域。

1980年4月,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杨国宇率领以“远望”号为核心的12艘远洋测量船队和以6艘051系列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从舟山基地出发,首次突破“第一岛链”,横跨赤道,远航至东经128度、南纬7度的太平洋公海,开辟了中国第一个海上活动试验靶场和跟踪测量站,于5月18日圆满完成了洲际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再入段和落点测量以及打捞回收数据舱等任务。2002年,由112“青岛”号驱逐舰和575“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历时132天,航行33000海里,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经五大洲,6次穿越赤道,成功完成人民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再圆中华民族的古老梦想。此后10多年间,中国海军更是大踏步走向世界,航迹遍布五大洲、三大洋。

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如今时过境迁,“第一岛链”对于中国海军早已不再有任何束缚之限,反而成为开展远海战备执勤和作战训练的“导航标”。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国际航道,以及台湾岛南端的巴士海峡,均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东海和南海前出西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2012年,海军组织7批舰艇编队完成前出岛链训练。2013年,海军三大舰队轮流进入西太平洋进行训练,组织6批舰艇编队开展大规模训练,包括海上实弹射击等训练课目。10月18日到11月初,海军在西太平洋海域举行“机动-5号”远海实兵对抗演习,三大舰队全部派兵力参加,编成红方和蓝方战斗编组,连续进行“背靠背”实兵对抗演练。这是海军战舰、潜艇、战机第一次大规模在远海开展实兵对抗,对三大舰队综合作战能力进行了实际检验,是海军开展远海实战化训练的有益探索。2014年上半年,海军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各组织一次西太平洋舰艇编队训练,并在泰国湾、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海域组织了大规模的马航搜救行动。

而对于过去一直罕至的日本海,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也在2013年夏天进行了首次尝试,7月5日至12日,海军派遣由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和1艘综合补给舰,即115“沈阳舰”、116“石家庄舰”、169“武汉舰”、170“兰州舰”、538“烟台舰”、546“盐城舰”和881“洪泽湖舰”组成的大型编队,以及3架随舰直升机和1个特战分队,远赴日本海彼得大帝湾,参加代号“和平使命-2013”的中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大型编队远离基地,在无保障体系依托情况下在他国境内参加联合演习,也是中国海军一次性向国外派出兵力最多。参演舰艇分别来自北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编队从青岛港出发,航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演习结束后,由“沈阳”号和“石家庄”号驱逐舰、“烟台”号和“盐城”号护卫舰以及“洪泽湖”号补给舰组成的北海舰队舰艇编队,首次航行穿越日本北端的宗谷海峡进入北太平洋海域,然后从日本列岛东部海域航行返回青岛。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环绕日本列岛远航,其战略影响深远。

对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和战机屡屡航经宫古水道国际海域和空域前出西太平洋的正常训练活动,日本却一再发出异常之声,海上自卫队每次都派遣P-3C反潜巡逻机和作战舰艇,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跟踪、拍照和抵近监视;航空自卫队也多次派遣F-15J战斗机编队,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机编队以及中国海监飞机等进行抵近侦察监视。在此,奉劝日本方面应该早点儿改变心态,尽快全面适应中国海空军越来越多的例行性训练。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奉行“和谐海洋”主张,中国是太平洋西部重要沿岸国家,中国海军受制于“岛屿锁链”而“有海无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西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同样也少不了中国海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给舰远海护卫舰
演技一流的美国军舰
俄罗斯下一代护卫舰将基于22350型护卫舰设计
索马里海盗向美舰开火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