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4-07-14高涟霞

物理通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树荫下光斑汇报

高涟霞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6)

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它通过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能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和获得开放性的技术训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都在一章的最后,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复习、巩固一章的理论知识,又可以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更能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课时不够等多种原因,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简单地带着学生看看课本,很难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首先,从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出发,我们要改变旧观点,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看作是一节课,因为,它不仅仅是一节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或实验室.而应该是围绕一个课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开展,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可以从多个途径获得信息,让他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让他可以更多地与社会接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环节.

1 介绍课题 分组选题

教师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并提出研究目的或任务,小组选题,并分工,提出初步研究方案.

在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选组长,组长自愿选组员),将学生分组,一般建议每个小组5人左右.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组长(定时间、地点,在听从组员建议的基础上决策组内事务)、材料准备员(准备实验所需材料、采购实验所需器材)、工程师(作品的设计、制作)、美工(作品的装饰、PPT的制作)、摄影师(全程拍摄、摄像).小组确定之后,原则上每次综合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开展.

2 学生课后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针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尝试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小组得出初步的结论或完成设计作品.(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教师跟踪了解各组研究的具体情况)

如,在开展“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小区、公园、大街小巷去观察树荫下的光斑,去拍摄树荫下的光斑,在比较各处树荫下的光斑之后,小组讨论并猜想,树荫下光斑的形状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一小组课后观察并汇报,如图1.

图1 树荫下光斑的图片

第一小组同学首先在小区里观察并拍摄到光斑,通过对光斑形状和缝隙形状的分析比较发现,光斑的形状跟缝隙的形状很相似,所以猜想:树荫下光斑的形状跟树荫缝隙的形状有关,主要由缝隙形状决定.

第二小组课后观察并汇报,如图2.

图2 光斑形状与缝隙形状无关

第二小组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公园,在树荫下观察并拍摄到光斑的图片,发现大部分光斑都是圆的或椭圆的,但树荫的缝隙不可能都是圆的,所以,他们认为光斑形状与缝隙形状无关,但究竟跟什么有关,还不太确定,有待小组进一步研究.

第三小组同学由于把时间定在周日,结果周日恰逢小雨,小组同学聚集在组长家中,用手电筒和卡片制造出光斑进行研究.小组汇报如图3.

图3 光斑的形状与缝隙到地面的距离大小有关

第三小组同学发现,光斑的形状有时与缝隙形状相似,有时与光源形状相似,关键看缝隙到地面的距离:距离远时是光源的形状,距离近时是缝隙的形状,所以,光斑的形状主要跟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在各组同学交流汇报之后,请小组讨论,针对自己小组的猜想,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出光斑的形状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各组同学在听完其他小组同学的汇报后,很有启发,重新调整或改进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并决定在周末再次研究.

3 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情况:选用的器材、研究的方法、碰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得出的初步结论等.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一些具体的做法,并尝试改进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

如在汇报“树荫下的光斑”中,有的小组在研究光斑形状是否跟缝隙的大小有关时,采用了在硬纸板上用圆规刻画了3个大小不同的孔,结果在太阳下,光斑都是圆的,得出了光斑形状与缝隙大小无关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就当场指出他们的错误,不应该用圆规来刻画圆形孔.最好用美工刀刻画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孔,才能分辨出究竟光斑形状究竟与缝隙形状相似还是与光源形状相似.

4 学生继续研究

在小组交流后,学生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案,再次小组合作,继续研究.(教师继续跟踪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必要时提供建议或帮助)

有些小组在交流汇报之后,干脆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设计了一套实验器材:在一张硬纸板上横排刻上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小孔,纵排刻上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小孔,然后在硬纸板的一端刻一个圆形孔,将扫把柄取下来固定在圆形孔里,这样既可以研究光斑形状与缝隙到地面距离的关系,又可以研究光斑形状与缝隙形状的关系,还可以研究光斑形状与缝隙大小的关系,他们给这个实验装置命名为“万能”(如“汇报一”和“汇报二”图中所示),周末,他们就带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实验器材出发了……

5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或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或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或提出更好的方法.

图4 汇报一:光斑的形状与缝隙的大小有关

图5 汇报二:光斑的形状与缝隙的形状无关

图6 汇报三: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6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后的工作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或鼓励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写出小论文或设计成产品.

通过研究发现,树荫下的光斑形状有时跟缝隙形状相似,有时跟光源形状相似,关键是看缝隙的大小和缝隙到地面的距离:如果缝隙小、缝隙到地面的距离较远,则光斑的形状跟光源相似,如果缝隙较大或者缝隙到地面的距离较近,则光斑的形状跟缝隙的形状相似.同学们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的猜想或研究,也可以根据小组两周以来的研究写一写感想或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节普通的物理课,它是学生进行综合探究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去探索,在学生汇报过之后,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尊重学生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改进实验方案,再次探究.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既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要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出“让探究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经历失败、体验成功!

猜你喜欢

树荫下光斑汇报
小芝麻告诉你
——站在树荫下也能减肥!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有趣的光斑
树荫下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
在城墙下避雨(外一首)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